“希望长沙县成为中国和世界零碳发展的一个范本”

11.12.2014  17:53

昨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经济论坛“国际对话——中丹(丹麦)零碳对话”上,长沙县与来自联合国、丹麦政府和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国环保部的相关代表就“零碳”话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周顺利 摄

  星沙时报/星沙新闻网12月11日讯(记者 周顺利 黄训 北京翻译报道)中央智囊做主持人,联合国官员、外国大使等中外嘉宾坐席连成一个半月形当面交流互动,在一场如此高规格的国际对话上,长沙县的声音成为这个国际舞台上的主旋律,格外响亮。12月10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经济论坛“国际对话——中丹(丹麦)零碳对话”上,长沙县与来自联合国、丹麦政府和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国环保部的相关代表就“零碳”话题展开了深入交流。长沙县打造中国第一个零碳县的创新理念、路径和模式得到了中外各方的高度评价与交口称赞,纷纷对其前景表示看好。

  对话嘉宾:国际化高规格的交流阵容

  主持人:白津夫—— 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副局长

  嘉 宾:

  Ms. Sanmantha Anderson(珊曼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高级政策顾问

  Mr. Lars Bo Larsen(裴德盛)——丹麦驻华大使馆大使

  刘鸿志——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

  王国良——长沙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县零碳办主任

  雷学军——中南林业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高级专家

  对话实录:创中国第一个零碳县敢为人先有担当

  主持人:很高兴主持这场中丹国际对话。今天我们对话的主题的是:中丹(丹麦)零碳对话。先从友邦丹麦的经验说起,请丹麦驻华大使裴德盛先生介绍他们国家的零碳路径与经验。

  裴德盛:首先我要讲的是丹麦学到的一些相关经验。70年代,我们出现了石油危机,能源和石油价格飙升。原来我们能源比较便宜,后来能源变得非常昂贵。这样的一个阵痛改变了丹麦的社会,当时政府提出节能的想法,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实际上就是要推广节能,考核能效,使用本土的可再生能源。这些可再生能源都是一些免费的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丹麦有25%的电力是由风能生产出来的。政府同时制定了相关标准,对企业能耗和碳耗提出严苛的要求。另外,公民、消费者、生产者心态要有所改变,他们的想法要随着可持续性的理念进行调整,这是非常重要的。最后,“零碳”不光是建立一个强大的可再生能源行业,更是所有东西都要围绕这个进行融合,你的生活、农业生产,整个社会都要向可持续发展进行发展,并且要把发展和能源消耗脱钩,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丹麦可以做到这一点,我相信中国也一定能做到这一点。

  主持人:大使先生介绍了丹麦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然而在中国,也有一个地方开始在做类似的事情。下面有请长沙县的代表王国良先生介绍长沙县的零碳发展模式。

  王国良:长沙县位于中国中西部的一个省份内,经济总量比较大,是一个工业大县。去年我们GDP总量已经过了976亿,财政收入去年过了180亿,今年可以达到200亿。我们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始终有一个想法,就是通过发展创造财富,把发展的成果惠及到广大老百姓。但不可否认的是工业发展带来空气污染、二氧化碳增加排放,也会涉及到老百姓,管控不好,有可能祸及老百姓。所以这几年我们下决心要把碳排放在内的工业污染、空气污染、气候问题纳入到党委政府应该关注的视线范围内。我们去年就提出来创建零碳发展模式的想法。在提出这个想法之前,我们特意做了长沙县历史上没有做过的事情——碳排放普查。我们做过人口普查、经济普查,但是没有做过碳的普查,我们这次做了。这个普查得出了关键数据:2012年长沙县的碳排放总量是550.64万吨、万元GDP碳排放量是0.626吨;2013年长沙县的碳排放总量是555.46万吨、万元GDP碳排放量是0.569吨。2013年与2012年相比,虽然GDP总量增加了近100亿元,但碳排放总量只增加4.82万吨,万元GDP碳排放量不仅没有增长,反而呈现出了下降趋势。

  所以,我们得出结论:不仅年度万元GDP碳排放量可以不增,总的碳排放量增长也可以控制。真正实现“零碳”,前提是要找到新的“碳汇”,将每年排放的碳消化掉。这时,我们注意到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高级专家雷学军教授发明的“速生草碳转化刈割封存降碳除霾技术”。他这个技术经过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等有关权威机构的论证。如果我们采取雷教授的技术,2013年我们只要封存3.3万吨的碳产品,就可实现年度碳排放总量“零增长”目标。

  我们通过科学的分析,通过万元GDP碳排放量零增长、年度碳排放总量零增长和排出来的年度碳积累零增长这三个步骤,即可实现碳的零增长。

  这就是我们长沙县创建零碳发展模式的由来。

  主持人:据我所知,长沙县是第一个提出“零碳”的。 我们可以听得出 ,长沙县提出来的零碳不是讲零排放,而是把排放的碳消化掉,这是如何实现的,效果如何?有请雷学军教授介绍这项神奇的技术。

  雷学军:这里,我要说全世界将有两个零碳地区,一个是哥本哈根,一个是长沙县。我们所提到的低碳和零碳应该是有区别的。联合国最近提出来的是“零碳”概念,首先我把这两个概念说一下。低碳是没有一个测算依据和标准的指标,所以它只是一个形容词,是很低,低到什么程度没有说清楚。“零碳”顾名思义,就是把我们生产生活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通过节能减排 、绿色能源替代还有碳封存,来达成一个碳增长为“零”的概念,这就是长沙县的“零碳”。长沙县的“零碳”主要是发明了一个零碳的碳汇技术,这方面走在了国际领先的前列。这个技术本身解决了什么问题呢?就是把有限的森林碳汇变成无限的草本碳汇。随着城市化、现代化、工业化不断向前推进,碳都释放出来了。我们的海洋吸收了大量的碳,由于海洋的污染,生态退化,也导致其吞噬能力下降,气候变化不断加剧,所以联合国提出了零碳的问题。长沙县这个零碳的概念不会因为“零碳”牺牲更多其他方面,是以不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通过碳汇技术,来推进零碳模式的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气候变化治理的双赢。我们基于这样一个理念进行零碳建设。在零碳建设过程当中,碳汇的主要成分是生物质、蛋白质和糖,碳封存以后,我们可以用其来造纸,可以将其做成化工燃料,还可以发电。如果实行全球零排放,我们这个产业可以创造500万亿经济规模,真正实现全球经济和环境双赢。

  主持人:长沙和丹麦都介绍了各自实现零碳的路径。下面有请国家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刘鸿志女士发言,您如何评价长沙县的零碳模式?

  刘鸿志:刚刚听了丹麦大使、长沙县领导和雷学军先生介绍的经验以及创建零碳县的做法,这应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今天是12月10号,正好是《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签署一个月的时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在召开,能够见证这样一场零碳对话是值得的和有价值的。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就像刚刚几位朋友说的那样,它是一个生产生活生态方方面面需要进行的改革,是发展转型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是全社会都要进行改革和变革的一个路径和途径。我们非常赞扬赞同长沙县的做法,它在全国首先提出来打造零碳、碳中和。我们环保规划院也帮他们进行了全球搜索,发现只有丹麦的哥本哈根一个城市提出要做碳中和。很高兴,联合国提出了2070年达到碳中和零排放的目标。我们希望大部分的城市,从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够创新创造去减排,实现绿色发展,这样我们的生产会更绿,我们的生活会更好,我们的生态也会更加宜人,这是我们非常赞赏的一个方向。他们是率先提出的,敢于担当往前走,这种探索的方式和勇于担当的方式是值得赞扬的。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提倡高碳发展,特别是高碳的生活、高碳产业,也要避免这样大规模的高碳模式。我们要不断努力,就像所有的专家所说的要不断节能减排,丹麦的做法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也希望有更多城市像哥本哈根和长沙县一样,也有这样战略性、创新性、革命性的做法,希望中国和丹麦在气候变化领域有更深入的合作。

  主持人: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联合国非常关注。今天我们邀请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高级政策顾问珊曼莎女士,她已经关注了长沙县的零碳举动。下面有请她对长沙县的零碳模式进行点评。

  珊曼莎:首先非常荣幸参加今天的论坛,能够见证两个国家在追寻低碳发展之路上的共同努力、共同承担责任,这是我很高兴能看到的事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79年成立,我们很多项目都是和环境保护、气候变化有关的。

  作为一个气候变化政策方面的专家,我觉得有时候在处理气候变化的时候有点小受打击,因为我们可以从IPCC(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委员会)第五次报告当中看到,气候变化迫在眉睫,但很欣慰能看到长沙县和丹麦在向低碳发展方面的转型和进步。

  我有幸拜读了长沙县的零碳规划,有几点感想。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能用一个综合、全面的方式来推进零碳的概念。他们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有很多创新的地方,比如说可再生能源城市规划、城市交通规划以及碳汇。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在考虑低碳发展的时候,我们要从不同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低碳发展的解决方案不是单一的,我们要全面衡量。长沙县在制订这个规划的时候考虑了基线调整,他们用碳汇清单做了碳普查,还明确提出了中长期目标。还有一点非常好的就是低碳发展过程中能考虑到众多利益相关者,能够将不同部门、不同政府机构、不同企业以及民众融入到发展规划制订当中。

  (外国官员珊曼莎和裴德盛的以上内容为英文实录译文)

[编辑:彭溢]
社区“微治理” 居民“唱主角”
社区党员带领孩子们在社区的绿树上安装 “鸟巢”。星沙新闻网
24个项目签约 6大优惠政策公布
  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专题招商推介暨中国空港经济区星沙新闻网
三一重卡上市发布
  5月18日,三一重卡上市发布。星沙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