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丹麦绿色国度总裁莫滕森:丹麦国内能源结构中,35%为风电

11.12.2014  17:53

丹麦绿色国度总裁莫滕森。周顺利 摄

  星沙时报/星沙新闻网12月11日讯(记者 黄训 整理)在王凡和刘东平合著的《丹麦-零碳生活细节》一书中描写到:浩瀚的海面上,天鹅在游弋,海鸥在翱翔,林木枝头的树叶,随着人们晨练跑步的频率摇曳;偶尔蹦出来的松鼠,和人友好地颔首致意……这样的理想生活在丹麦不是童话,而是现实。零碳的生活细节,已经为每个丹麦公民自觉遵守,并成为零碳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标本。

  昨日,第十四届中国经济论坛在北京召开。其中一项重要议程是中国——丹麦之间展开的“零碳”国际对话。长沙县作为中国第一个零碳县概念的提出者和践行者,与丹麦中央政府绿色国度联盟执行主席莫滕森就零碳话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探讨。论坛期间,本报记者在北京对莫滕森先生进行了专访。

  本报记者(以下简称“记”):城市的发展需要工业经济的增长来支撑,一个城市不能放弃经济增长而实现零碳。低碳与工业发展是不是冲突,如何理解二者的关系?

  莫藤森(以下简称“莫”):没错,我们需要经济的迅速发展,但我们更需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不认为这两者有冲突。以我所在的城市丹麦哥本哈根来说,2025年哥本哈根将实现“碳中和”,这个城市包括市长在内都认同经济发展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世界不论哪个地方的人们,都希望他们自己以及子女在一个健康可持续的条件下工作和生活。但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是人们都往城市集中,城市越来越大,城市管理必须有相应的系统机制,一方面创造更多的工作 ,一方面又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记:目前,长沙县正在打造中国第一个“零碳县”,并付出了诸多实践,如碳排放普查、零碳规划等。但于长沙县居民而言,短时间可能难以看到低碳的实效,如何引导老百姓自觉参与低碳行动中来?

  莫:最大的挑战在于让人们改变行为,而且这种工作不是一时半会,也不是一年两年,而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根据丹麦的经验和做法,我们必须要有很好的理由来支撑你所做的这项改变工作,包括其必要性和可持续性都要讲清楚。举一个有意思的例子。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哥本哈根房价严重下滑,但唯独有一个滨海区域房价不降反增。这个区域原来是一个工业区,污染很严重,当地政府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即必须治理污染让其变得清洁,而且要在海滨建房子。整治的结果是这个海滨的海水变得非常干净,干净到人们夏天可以在里面游泳,海景房修建得很漂亮,绿化很好,那个区域的房子也成为最适合居住和休闲的地方。因此说,要改变人们的行为是很困难的,必须要让他们看到实际效果。同时,还要让他们参与到整个决策和行动过程中来,看到前后的对比。

  记:朝着零碳县的目标,长沙县政府已完成了碳排放普查,推出了具体试点实施方案和政策法规,包括“坚持谁排放谁买单”等。在实施举措方面,您有何建议,能否介绍一些丹麦的经验?

  莫:当你需要做重大改变时,必须有人先行先试,同时阐明尝试的理由,然后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这项先试的工作大多是由政府来主导,而且必须从基层做起。比如,在丹麦的幼儿园,如果有人上厕所忘记关水龙头,一定会有人提醒他或者上前帮忙关掉,节约用水。这一定是有人告诉过他们为什么需要这么做。所以,教育和信息告知很重要,我们可以通过媒体、海报、宣传册等方式做到这一点。另一个做法是坚持“大棒”和“胡萝卜”政策并举。大棒政策是指对工艺落后的排污大户征收重税,甚至关闭,严惩不贷,绝不手软。而胡萝卜是指对节能减排企业的补贴和优惠政策。这也是另一种改变人们行为的方式。

  记:对于一个工业强县,除了政府投入外,还可以引入哪些主体投入低碳项目当中,如何实现投资回报?

  莫:放眼风电领域,丹麦已经有非常强大的工业基础。在丹麦国内能源结构中,35%为风电。而且丹麦政府有个决定,到2020风能占比将将达到50%。同时,政府对这些风电投资者进行补贴,而且大部分投资者来自私营业主。很难想象,现在丹麦最便宜的电价来自陆地风电。所以,到如今丹麦有世界领先的风机制造和研发企业,也有投资者,已成为世界风电领先的国家。如果你专注做一个事情,而且在一个可接受的年限内让人看到前景,收获他们赢得的投资回报。

  声音

  长沙县的做法让我感到很惊喜,很了不起。我不是碳汇方面的专家,在联合国是做城市土地规划的,我就土地利用发表一点感想,城市无序大规模的扩张是导致高碳发展的一个元凶。草本碳汇有一个优势就是能够保护绿地,能保护草地,能保护农业用地,防止城市的无序扩张。从这个我们可以看出长沙县的零碳发展模式对人类是受益颇多的。我很期待看到长沙县项目的进展,希望长沙县能成为中国和世界零碳发展的一个范本。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高级政策顾问 珊曼莎

  现在看来,长沙县零碳路径的探索是具有历史战略意义的,值得大力赞扬和推广。首先,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已经签署,联合国发出了2070年必须实现碳中和,否则将面临毁灭性的灾难的警告,采取行动应对已迫在眉睫。面对生产生活产生大量的碳排放,零碳是大势所趋。其次,长沙县的做法实现了以低成本解决了高碳经济的难题,我们从来不提倡高碳发展,但很多时候是被动的高排放。最为重要的是,长沙县零碳模式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好路径,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不断节能减排。

  ——中国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 刘鸿志

[编辑:彭溢]
社区“微治理” 居民“唱主角”
社区党员带领孩子们在社区的绿树上安装 “鸟巢”。星沙新闻网
24个项目签约 6大优惠政策公布
  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专题招商推介暨中国空港经济区星沙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