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在全国率先创建“零碳县” 力争2025年碳排放总量零增长

11.12.2014  15:17

长沙县的“速生草基地”,几十亩的速生草是一般人身高的两倍多,这些速生草捕捉二氧化碳的能力是相同面积普通森林的100倍到150倍。余志雄 摄

  红网长沙县站12月11日讯(星沙时报记者 陈登辉 熊文 周顺利)全球气候变暖是全人类面临的重大而持续的挑战,其带来的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频繁发生等危害已严重危及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联合国近日发出警告: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最晚需在2070年降为零,才能减缓全球变暖的危险,否则将面临严重的气候变迁灾难。

  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是导致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如何减少碳排放,实现碳排放的零增长,已成为世界各国都十分关心的话题。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也在今年11月12日发表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承诺,到2030年前停止增加二氧化碳排放。

  承诺已经给出,如何实现成为关键。

  在长沙县,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中西部第一县,“率先在全国创建'零碳县'”的号角已经吹响,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向“零碳”目标奋进。从年初启动至今,长沙县迅速成立“零碳县”发展模式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完成了碳排放普查,出台了“零碳县”发展规划,并提出到2025年实现碳排放零增长的建设目标,“零碳县”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昨日于北京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经济论坛“中丹(丹麦)零碳对话”上,长沙县零碳创建工作赢得了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国家相关部委的一致肯定,并认为与世界应对气候变化成绩突出的丹麦相比,长沙县有望走出一条新路,从而成为在中国乃至世界具有代表性和借鉴意义的“零碳标杆”。

  本报拟全面梳理长沙县零碳县创建的进程,让更多读者和市民来了解零碳、支持零碳、参与零碳。

   背 景:全球变暖成人类巨大挑战

  全球气候变暖是全人类面临的重大而持续的挑战,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进一步强化了人为活动引起气候变化的结论,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了控制温室气体的重要性并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减排目标和计划。

  今年是全球有史以来最温暖的一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前美国却经历了自1976年以来11月份最冷的天气,全美50个州全部低于冰点。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研究称,目前世界各国政府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应有轨道相去甚远,2070年前达到零碳排放可能会失之交臂,这是现在出生的人有生之年还能期待看到的时间。

  中国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在统筹国际应对气候变化和国内可持续发展两个大局方面,正面临严峻的挑战。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大、增长快的趋势仍难以改变,化石能源生产和消费产生的常规污染物排放和生态环境问题也难以得到根本遏制。为扭转资源依赖型、粗放扩张的高碳发展方式,中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战略。

  11月12日中美两国共同发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声明提出,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

   释 义:零碳县创建是一个系统工程

  那么,何谓“零碳县”?作为湖南省长沙县“零碳县”发展模式试点工作顾问,省精细化工研究所所长、全国劳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雷学军对此进行了解释。

  “零碳县”,通俗来说,是指一个县级行政区划范围内,通过规划、统筹,应用减源增汇、绿色能源替代,碳产品封存、碳交易及生态碳汇补偿等方法,抵消碳源,使碳源与碳汇代数和等于零。这其中的碳,主要指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每天都在产生,也每天都在被转化,然而转化的速度赶不上排放的速度,这也就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越积越多,造成了许多环境问题。

  毋庸置疑,零碳县的创建是一个系统工程。

  中国有句古话——开源节流,对于处理二氧化碳的问题,同样适用。“开源”是指加快二氧化碳的转化速度,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节流”则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这一出一进,可有效控制甚至减少二氧化碳给环境造成的影响。

  “零碳模式,从字面来看,很容易理解成是要让二氧化碳的浓度变为零。但即便可以通过开源节流降低二氧化碳浓度,要让其降为零,也是不现实的,更是不科学的,因为没有二氧化碳,植物无法光合作用,将大面积死亡。所以零碳不是说让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零,而是要使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量,转化成新能源,或者其他用途,这样就能抵消掉排放量,从数字上来说,正负相抵,就是零碳了。”雷学军告诉记者。

   开 启:全国率先进行碳汇普查

  首先是为什么要创建“零碳县”?可能大家比较聚焦的一个疑点就是:长沙县作为在全国排名第7的工业大县,要想实现低碳都很难,怎么可能实现零碳?其实,在正式启动之前,“零碳县”的创建是经过科学的数据分析和充分的技术论证了的。

  长沙县曾委托长沙环保学院对全县碳源碳汇进行了盘查与核算,对一个地区的碳排放进行全面普查,这在全国也属首例。根据结果,2013年与2012年相比,虽然全县的GDP总量增加了近100亿元,但碳排放总量只增加4.82万吨,万元GDP碳排放量不仅没有增长,反而呈现出下降趋势。

  这就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万元GDP碳排放量在节能减排措施得力的情况下,是可以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控制增长的;二是年度碳排放量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要控制增长是比较困难的。

  所以,控制年度碳排放量增长在稳定节能减排措施的同时,要积极寻求除森林碳汇之外新的碳汇,而这恰恰需要一种高效的碳捕捉技术。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高级专家雷学军教授发明的“速生草碳转化刈割封存降碳除霾技术”正是一幅良方,使“捕碳难题”迎刃而解,该技术经过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等有关权威机构的论证。通过这一技术,2013年全县只要封存3.3万吨的碳产品,就可实现年度碳排放总量“零增长”目标。

  在对创建“零碳县”进行可行性论证后,作为全国工业大县、碳排放大县和全国十强县之一,长沙县也认为,他们有责任和义务来认真对待碳排放问题。

  “如果长沙县作为全国排碳大县,能够成功创建'零碳县'的话,那么全国2800多个县也都可以复制我们的这种模式,这对全县乃至全国和世界都是一种贡献。基于这一考虑,我们最终决定启动'零碳县'创建工作。” 长沙县委书记、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杨懿文表示,“长沙县的零碳,不是单纯的为零碳而零碳,而是在不放弃经济增长的前提下而实现零碳。

   推 进:力争2025年实现碳排放总量零增长

  “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财力用于治碳这个完全应该。”杨懿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比如财政收入的1%,以2013年为例,大约为1.8亿元,如果购买碳产品(400元/吨)3.3万吨,即1485万元,就可实现年度碳排放为“”。“到2030年时,如果需要购买500万吨就是20亿元,政府和企业一起合作,是有这个能力的。

  尽管“零碳”是一个概念性很强的东西,但为了真正让它“落地生根”,长沙县人民政府提出,要深化低碳型生态建设,开展“零碳县”发展模式试点,并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创建“零碳县”的战略目标,成立了“零碳县”创建组织机构,并委托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牵头《长沙县“零碳县”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根据这一规划,整个建设工作分为两个阶段:即“零增长”和“零排放”,其中零增长为“零碳县”创建的第一阶段目标,主要是综合运用多种措施确保碳排放尽快达到峰值,在此基础上控制实现基于基准年的新增碳排放为零。零排放是在零增长基础上,通过降低碳排放、增加碳吸收等综合性措施,实现净排放为零。

  那么,这个峰值究竟是多少?长沙县为此进行了详细而科学的碳汇普查。基于长沙县的终端能源消费、工业生产等相关数据,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核算了长沙县2013年能源活动和工艺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同时,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基于长沙县森林面积等,估算了碳汇。在此基础上,最终分析预测出了长沙县的碳源与碳汇,为“零碳县”创建提出了具体的量化目标。

  通过这些量化的指标,长沙县的“零碳”建设提出了近期(2015-2025年)目标:实现长沙县碳排放总量在2013年基础上的“”增长。

  要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通过能源总量控制、节能降耗、工业结构调整和增加碳汇等手段,尽可能控制碳排放水平,降低碳排放峰值。据分析预测,长沙县碳排放峰值在强控制情景下,出现时间为2020前后,峰值为572万吨。

  在此基础上,围绕产业低碳化、生活绿色化和碳汇规模化三大任务,长沙县将启动各项重点任务和工程,完成碳汇基地建设、零碳机关、零碳企业、零碳乡村、零碳社区、零碳学校和零碳体验馆建设等示范工程建设任务,争取到2025年,将碳排放总量控制在555.46万吨,为下个十年零碳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