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实现世界文化遗产零突破

05.07.2015  20:17

(永顺灵溪河畔,留存至今的土司城寨及官署建筑遗存,曾是中央委任、世袭管理当地族群的首领“土司”的行政和生活中心。新华社发)

(海龙屯土司遗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是古播州杨氏土司屯兵重地。唐崖土司城遗址:位于湖北咸丰县,其主人覃姓唐崖土司历位460余年。老司城遗址:位于湖南永顺县城以东灵溪河畔,是古溪州彭氏土司政权的司治所在地,历经818年。)

  长沙晚报讯(记者 尹玮)昨日,从在德国波恩召开的第39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上传来喜讯,包括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恩施唐崖土司城遗址、贵州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在内的中国土司遗址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48项,继续稳居世界第二位。老司城遗址也因此成为湖南首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湖南的世界遗产则增至3个,还包括1992年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武陵源风景名胜区、2010年的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丹霞”(包括湖南崀山等6处丹霞地貌景区)。
  
  “永顺老司城遗址申遗成功,是湖南文化发展的大事件,也是湖南从文化遗产大省向文化遗产强省突进的标志性事件。”土司遗址申遗成功后,记者第一时间连线在德国的中国代表团成员,湖南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陈远平。他表示,申遗成功不是文化遗产保护的终点,而是来到一个全新的更高的起点。在文化遗产利用过程中,特别要反对过度开发、涸泽而渔的做法。
  
  得知申遗成功,永顺县委书记石治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老司城村总共有村民1600人左右,遗址核心区里面还居住有400多原住民,是真正按照世界文化遗产要求的“原遗址、原住民、原生态、原文化”进行保护的。“下一步我们会进一步完善保护体系,制定村规民约,把各项保护的条例法规落实,同时对遗址区进行24小时巡查值守。”石治平说。
  
  土司遗址为中国2015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包括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恩施唐崖土司城遗址、贵州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三处遗址。其中,老司城遗址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是湖广地区土司体系中的最高职级机构——宣慰司的治所遗址,属民以土家族为主。唐崖土司城遗址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是湖广地区土司体系中较低的职级机构——长官司的治所遗址,属民以土家族为主。海龙屯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是播州宣慰司杨氏土司专用的山地防御城堡的遗址,与播州宣慰司治所穆家川土司城配合使用,是战争时期播州土司的行政中心,属民以仡佬族、苗族为主。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土司遗址反映了13至20世纪初期古代中国在西南群山密布的多民族聚居地区推行的、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制度。留存至今的土司城寨及官署建筑遗存曾是中央委任、世袭管理当地族群的首领“土司”的行政和生活中心。其中湖南永顺老司城、湖北恩施唐崖土司城、贵州海龙屯是相对集中于湘鄂黔交界山区的代表性土司遗址,在选址特征、整体布局、功能类型、建筑形式、材料和工艺等方面既展现出当地民族鲜明的文化特色,又表现出土司统治权力象征、民族文化交流和国家认同等土司遗址特有的共性特征,是该历史时期土司制度管理智慧的代表性物证。土司遗址系列遗产见证了古代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西南山地多民族聚居地区独特的“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管理智慧。这一管理智慧促进了民族地区的持续发展、有助于国家的长期统一,并在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传承方面具有突出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