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少年儿童教育水平全面提升

13.10.2017  09:12

从日前召开的第六次长沙市妇女儿童工作会议上获悉,长沙着力建设教育强市,教育投入不断增加,教育事业稳步推进,教育成果日益巩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1.2%,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高中阶段入学率达96.7%,率先普及十二年教育,社区学校街道(乡镇)覆盖率100%,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一是推进学前教育普及发展,让老百姓的孩子好入园。按照“广覆盖,保基本”的要求,通过四种途径进一步优化和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一“”。将“规划新建公办园”纳入市为民办实事工程,并作为对区县(市)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全市分别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75所。鼓励与支持农村地区充分利用布局调整富余校舍资源增设幼儿园,有效解决尚无公办幼儿园的农村地区入园难的问题。二“”。加强小区配套园回收,积极推进配套幼儿园的建设与移交工作,全市有100所幼儿园顺利移交给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了《关于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用地划拨及产权移交的实施办法》,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提出了配套幼儿园建设用地为划拨方式,为配套幼儿园移交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三“”。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推进普惠性民办园建设,制定了《普惠性民办园认定复评方案》,出台了《普惠性民办园评估标准》,市本级设立普惠性民办园奖补专项1000万元,根据区县(市)投入力度进行了奖补。四“”。试点推进学前教育布局规划,并探索区域幼儿园布局的统一规划,先期在洋湖片区试点;开展了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探索建立以社区为依托,以家庭为基础的公益性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体系,全市现有婴幼儿早教中心100所。

二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适龄少年儿童入好学。以中小学规划布局编制为载体,以合格学校建设为切入点,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为抓手,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适龄儿童少年享受优质教育。高起点优化学校布局。全面优化中小学校布局,我市先后对长沙市中小学规划布局图、15个城镇教育规划布局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等三个重要规划进行修编,出台了《长沙市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建设管理条例》。高标准建设合格学校。优化办学条件,实现了合格学校全覆盖。新改扩建城区中小学校150所,新增学位19万多个;建成义务教育合格学校1311所,提质改造义务教育薄弱学校450所,率先全省全面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建设,实现了学生“有学上”、“好上学”向“上好学”的提升。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深化集团办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非义务教育阶段、向农村学校区域、向教育相对薄弱区域拓展,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和校际之间的办学差距。试点一体化发展。加强对15个中心镇(小城市、特色镇)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指导、帮扶、监测,力争实现“一镇一优质学校”。

三是出台各项便民惠民政策,让特殊群体儿童平等入学。确保随迁子女“应读就读”。按照“一视同仁”的原则,切实保障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00%在公办学校就读且同等享受一费制全免。我市每学年安置的随迁子女人数约10万人,占全市义务教育学生人数1/3以上。确保留守儿童“应享尽享”。开展关爱留守儿童阳光行动,加大留守儿童助学力度,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建立留守儿童教育协会、青少年维权岗,确保了6.8万名留守儿童平等享受公共教育服务。确保残疾儿童“可读尽读”。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推进全纳教育,形成了以特教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为主体、附设特教班和送教上门等为补充的办学格局。全市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87.6%。我市成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确保寒门学子“应读全读”。建立“减、免、助、奖”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确保了全市无一个家庭困难学生因贫失学。

四是创新形式培养健全人格,让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在开好国家课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抓好社团建设,推进学生活动课程化。以“第二课堂”建设为主要平台,以学生社团为主要组织形式,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兴趣爱好,不断加强课外活动课程的建设和管理,开发了艺术类、体育类、技能类、科技创新类、人文类、学科能力类等6大类别100余门课程,为每个学生提供了更为适合的选择机会和发展机会。拓展活动空间,推进社会实践常态化。在定期组织阳光体育运动会、校园艺术节等活动的同时,大力推进社会实践活动。全市建设208所学校少年宫、7个学生素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市教育局还与省少儿图书馆、湖南大剧院、省地质博物馆等单位联手开展丰富多彩的免费体验活动,全市42家游泳馆暑假期间为中小学生免费开放,鼓励学生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大自然,定期开展公益劳动、社会调查、职业体验等各类综合实践活动。注重价值引领,推进德育项目品牌化。通过编印教育读本、开发校本课程、团队主题活动等方式,推进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涌现出“全国美德少年”欧阳龙棂同学、“雷锋家乡小雷锋,美德少年小英雄”周美玲同学等先进典型。各地开展了独具特色的德育教育,开福区“公民教育”、芙蓉区“幸福教育”、天心区“创造教育”、宁乡县“养成教育”、望城区“雷锋精神引领品格教育”、雨花区“生命教育”、岳麓区“传统文化教育”、长沙县“成长体验式”教育、高新区“三养”教育、浏阳市“红色文化传统教育”等品牌效应不断凸显。关注心理健康,推进咨询辅导网络化。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建设社区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室600多所,城区和农村中小学心理咨询室覆盖率分别达100%、80%,形成了辐射全市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