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强之路,辉煌之路 长沙县首次挺进全国县域经济十强县

03.11.2014  13:01

高起点、高标准规划的星沙彰显出大气磅礴。通讯员摄

长沙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同等入学待遇。 通讯员摄

  

广汽三菱生产线。刘晓东摄

农村公园如同城市公园一样漂亮。图为江背镇印山公园。资料图片.

  ■ 本报记者 陈永刚 通讯员 王海燕 张先坤

  2014年11月1日,一个载入长沙县发展史册的日子。

  第十四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排名在京发布,湖南省长沙县首次挺进全国十强,位列第9,连续7年排名中部第一。

  从2004年排名第65位到2008年的37位,从去年挺进13位到今年跃升至第9位,长沙县犹如一匹黑马,以风驰电掣般的速度,奔跑在科学发展的最前列。

  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个个身怀绝技,个个都是顶尖高手。要在强手如林的中西部勇夺第一,并且是连续7年夺得中部第一,其难度不言而喻;要与江苏、浙江、山东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直接pk,不断往前超越,其挑战可想而知。是怎样一种伟力,让这个既不沿江靠海,又毫无资源优势的内陆县,在白热化的区域竞争中争先进位,脱颖而出?

  长沙县以自身的成功实践作出了响亮回答:牢牢遵循“幸福与经济共同增长、乡村与城市共同繁荣、生态宜居与发展建设共同推进”的“三个共同”发展理念,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围绕“争当排头兵,领跑中西部,进军前十强”目标,大步践行“六个走在前列”,着力推动项目建设、城乡统筹、两型引领、民生改善,走出了一条“产业先行、城乡互哺、分类发展、绿色转型”的科学发展之路。

   项目为王 县域经济就是项目经济

  这是一片因项目而生,因项目而盛的土地。

  “县域经济就是项目经济。”长沙县委书记、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杨懿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揭秘”:长沙县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法宝”在于项目建设,尤其是一大批重大项目的建设、投产达效。长沙县始终坚持以重大项目建设培育和集聚优势资源,积极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相互协调。

  时间拨回到20年前。20世纪90年代初的长沙县,偏居长沙东北角。这里交通不便,人口不多,百业待兴。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深知,唯有靠项目建设,“家底”才能厚实起来,群众才能富裕起来。

  自那时起,“引项目,促项目,抓项目”成为发展县域经济、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共识;一任接着一任干,咬定项目不放松,成为历任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的工作常态。

  长达20年锲而不舍的努力和孜孜以求的精神,换得“群凤来栖”的局面。

  如今,长沙县已发展了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两个千亿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后起之秀,正在强力崛起。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住友橡胶、广汽三菱、广汽菲亚特、博世汽车、蓝思科技等一大批百亿级、十亿级重大企业项目,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核心动力。

  同时,上海大众、克莱斯勒、中国通号等一批在建重点项目,为新一轮发展留足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后劲。

  在长沙县,说项目建设,首提上海大众。

  即便已经接近试生产,仍有许多人对这一“巨鲸”带来的效益知之甚少。我们不妨从具体的数字来解读,光这一个项目,能产生怎样深远的意义。

  上海大众长沙基地一期预计2015年下半年投产。2015年启用二期工程,再增加30万台整车的产能。

  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500亿元。按一年365天推算,上海大众长沙基地一天可制造1600辆汽车,一天产值超过4亿元。

  项目建成后,工厂本身需要2万工人,相关配套产业可拉动10万人就业,带动周边服务业8万人就业。上海大众长沙基地全部达产,相当于再造一个长沙经开区。

  工程机械产业巨大的市场,曾是撬动长沙县经济发展的巨擘,将长沙县成功“”进了全国百强。然而,靠单一的产业支撑,长沙县想要实现再进位、再发展,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尤其是近年来,国际和国内工程机械市场在行业收缩期徘徊,工程机械产业高速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工程机械规模工业增加值占比持续下降。长沙县急需寻求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大背景下开辟新天地。

  随着大众项目落户,一大批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顺势而来,近40家配套企业有意在长建厂。其中,国内最大的底盘零部件集成供应商上海汇众正式签约落户星沙产业基地,中国通号、三菱发动机等重大项目也已先后落户星沙。同时,已经入驻的广汽菲亚特、广汽三菱、众泰汽车等龙头企业产能持续释放。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成为长沙县经济增长新亮点。

  同样让人眼前一亮的还有电子信息产业。随着蓝思科技、纽曼数码、晶圆科技等项目的落户,曾经沉默一时的长沙县电子信息业“浴火重生”,成为长沙县新兴产业集群,并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趋势。

  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长沙县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产值分别增长34.7%和57.5%。两大产业占规模工业比重同比提高5.8个百分点。工业产品结构持续优化,规模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302.2亿元,占比31.6%;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676.1亿元,占比70.7%。

  “领跑中西部,进军前十强”的目标已然成为现实。长沙县人却没有停下继续追梦的脚步。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做支撑,长沙县人有这样的底气:十强不是终点,我们始终奔跑在进位的路上!

   两型引领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种植吊瓜让我重新找到了发家致富的新路子,当初的选择是明智的。”从养殖大户到创业典型,成功的转型路让长沙县金井镇惠农村的喻露明受益匪浅。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养猪,他的养殖规模一度达到5000多头。2010年7月,为响应政府控制养殖污染、实行禁养限养的号召,他主动将5800多平方米的养猪场拆除。如今的他,自主创业种吊瓜,一年收获100多万元,还带动了周围乡亲的致富。

  生猪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一度是困扰长沙县的一个难题,因为生猪饲养的无序增长,水变黑了、空气变臭了……原本山清水秀的村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2010年,为保护捞刀河流域生态环境,长沙县率先在县域内划定畜禽养殖业禁止养殖区、一级限制养殖区和二级限制养殖区。

  为鼓励农民主动拆除栏舍,长沙县出台了资金扶助政策:2010年4月8日之前搭建且于2014年9月30日前自行拆除并清理规整现场的,每平方米给予误工扶助资金100元,拆除后恢复耕种扶助资金50元,共计150元/平方米;10月1日之后自行拆除的,各折减30%扶助金。从2010年到今年3月底,县域内禁养区6000多户全面完成养殖“清零”。

  控制养殖污染,只是长沙县在生态建设、两型发展上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长沙县始终坚持以“两型”为引领,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县,既收获了金山银山,又保住了绿水青山。在全国率先打造“零碳县”的同时,率先建立了县级“两型”建设指标体系,通过着力构建两型生产生活方式,带动全民参与,很好地实现了绿色崛起和跨越发展,逐渐绽放“两型梦”。

  金井镇地处县域东端,工业基础薄弱,但茶叶是金井镇的传统产业,绿茶手工制茶技艺已传承了上千年,现在金井山区还遗留着一条茶马古道。

  过去,一到年终绩效考核,镇领导就头疼,因为没有像样的工业项目,镇GDP和财税收入上不去,考核自然排在后面。

  近年来,长沙县改变传统的针对乡镇政绩考核的办法,针对乡镇区位优势、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特点分类出题,通过设置个性化的考核指标、同类指标划分不一样的分值比重等方式对乡镇(街道)进行考核。

  长沙县实施分类考核后,对金井镇重点考核农业发展、生态建设、环境保护。金井镇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金井镇将农村民俗、田园风光与现代商业巧妙“联姻”,设计出集“茶文化”展示、艺术创作及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漫游金井”乡村生态旅游项目,线路纵贯“百里茶廊”、农业“四朵金花”生产基地、茶叶博物馆等特色景点,典雅茶文化与现代绿色低碳文明在这里巧妙融合。全镇在近几年的绩效考核中,排名十分靠前,进入一等行列。

  长沙县将全县23个乡镇街道分为工业优势区域、农业优势区域、工农综合发展区域以及县城与经开区服务等区域,确定了“南工北农”的总体发展规划,靠近省会长沙的南部乡镇集中攻工业,而北部面积广阔的乡镇则全力发展农业。全县300多家重点企业总用地面积不到20平方公里,不足全县国土面积的1%,却产生了全县90%以上的工业产值和税收收入,形成了“用1%的土地支撑经济发展,让99%的土地等生态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的良好发展格局。

  生态保护好了,环境也自然友好。作为县城的星沙,坐拥全省最大的城市生态湖泊——松雅湖,内含具有“城市绿肺”作用的湿地274.4公顷。今年,对水质要求极其苛刻的“水中大熊猫”——桃花水母更被发现自然栖身于松雅湖中。

   民生优先

   新增财力的80%用于改善民生

  时值金秋,长沙县金井镇金龙村村民饶仪敏新屋前的水泥小道上,已经铺满了金黄的稻谷。“今年老天爷帮忙,晚稻收成不错。”而更让老饶开心的是自己身后这幢白墙红瓦的新房。

  “老屋是1978年盖的,已经住了36年。”饶仪敏一边带着记者参观新家,一边回忆起旧房里的情景。“好几面墙体都开裂了,屋顶也是破的,经常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饶仪敏说,如果雨特别大,家里用盆子接都没用,人只能躲在不漏雨的地方等雨停。

  今年上半年,饶仪敏成为了危房改造一般援助对象,可获2万元补助。“找亲戚借了些钱,总算是建成了。”如今饶仪敏的新家宽敞明亮,简洁而舒适。

  长沙县今年农村危房改造的对象已经涵盖约1800户,比去年多出近500户,是2012年600户的三倍,补助户数创历年新高,涉及补助资金总额达4800万元。3年来,全县近4000户农村危房户搬入新家,安居乐业。

  农村危房改造,只是长沙县致力改善民生图景中的一幕。以人为本,民生为大,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意,也是长沙县首次挺进十强县的重要秘诀。在衣食住行等与民生福祉息息相关的方面,长沙县每年拿出80%的新增财力进行投入。就医方便了、出行畅通了、困难救助到位了,长沙县人民在不断改进民生的道路上切实感受到了越来越幸福的生活。

  “以前总担心小医院环境和设备都不行,怕耽误了病情。现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水平提升了,我们当然愿意去。”就医是民生的老大难问题,长沙县实行医改以来,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达4.8亿元。近3年长沙县财政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分别投入588万元、706万元、719万元。在加大硬件建设投入方面,项目建设、设备购置、信息化建设等项目,财政纳入常年预算,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设施给予大力支持。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首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并轨。

  与此同时,长沙县还大力推进大病救助工作,构建社会救助兜底网,当患有重大疾病时除医保报销外,还可申请大病救助,一系列措施和政策切实让百姓看病无忧。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因为孩子是我们这个家庭的希望,有了希望就有了幸福。”长沙经开区某企业员工刘明的话,道出了许多家长的心声。

  “我怕孩子不能在星沙入学,只能放到老家读书。”刘明说,他找了学校和教育部门,得到“符合四条件之一就能入学”的回复,才放了心。如今,看着孩子背着书包走进离自己工作地点不远的长沙县百熙实验学校,刘明和家人心中满是幸福。

  “城区中小学生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6成以上。为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及城区大班额问题,今年城区共新建4所中小学并在秋季开学。”长沙县教育局负责人介绍,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就可到城区小学就读:1、户籍在县城。2、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县城购了住房。3、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县城投资办厂、开店、开公司。4、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县城工作,且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办理了社会保险,在县城租房且持续合法居住一年以上。

  长沙县已开通城乡公交线路1-4号线,覆盖多个镇街,不久的将来,还会开通覆盖所有镇街的公交线路,让乡村居民也能坐上便捷的公交车。城区也将开通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构建环保出行网络。除此之外,黄兴大道南延线、人民东路东延线、万家丽路北延线、黄江公路、洞株公路等一系列的道路建设,将打造出“八纵十六横”路网骨架,让全县百姓走上致富的快速道。

  十强县,在项目建设的脚手架上,在如诗如画的青山绿水间,更在民生改善、群众幸福的笑脸上……

   第十四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

  (前20名)

  1 江苏江阴市

  1(并列)江苏昆山市

  2 江苏张家港市

  3 江苏常熟市

  4 江苏太仓市

  5 福建晋江市

  6 浙江慈溪市

  7 江苏宜兴市

  8 浙江义乌市

  9 湖南长沙县

  10 山东龙口市

  11 辽宁瓦房店市

  12 内蒙古准格尔旗

  13 浙江余姚市

  14 浙江诸暨市

  14(并列)四川双流县

  15 山东即墨市

  16 江苏丹阳市

  17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

  18 山东滕州市

  19 山东胶州市

  20山东荣成市

   长沙县在历年来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排名变化

  2004年65位

  2008年37位

  2009年34位

  2010年25位

  2011年18位

  2012年15位

  2013年13位

  2014年9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