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扶梯这些“嘴”最易“咬”人

29.07.2015  09:06

  

 

  

 

  前日,湖北荆州一商场一女子带着孩子乘坐自动扶梯时,扶梯顶部盖板打开,女子掉入电梯里最后关头奋力托出孩子,自己被活活绞死;昨天上午,“电梯吃人”惨剧再度发生,广西梧州市一个商场里,一位一岁多的小朋友被手扶电梯卷入,手臂受伤,电梯安全再度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广州机电院监控中心主任张巍分析,根据荆州扶梯事故监控视频,出事位置是检修盖板,主要功能是遮盖扶梯的主机房,平时不维修时应保持关闭状态。盖板可能是由于没有安装好导致人踩上去打开的,因为视频不清晰,无法判断是板整个打开还是断裂打开。断裂和打开情况不同,断裂就属于材料问题了,如果打开的话应该和安装盖板的方法有关。板的安装一定要按厂家工序进行,无论是初次安装还是维修后复位。安装如果没有按工序安装或是少安装了支撑件之类的就有可能会打开。

  盖板下方的扶梯主机房学名叫驱动和转向站,其中会设置扶梯的驱动主机以及扶梯梯级的回转部分。事故发生的“吞人”现象,主要是由于梯级在往下回转时将人卷入。

  如何施救?事发时如果附近有人看到,应该第一时间按下扶梯上的紧急停止按钮(红色按钮),这个一般设置在扶梯两端。或者在扶梯扶手带转入的位置也有一个停止开关,可以用脚踢一下那个开关,来使扶梯停止。

  如何防止被扶梯所伤?除了上下扶梯时要小心踏步,搭乘时保持平稳,不追逐打闹,还应该特别留心如下容易伤人之处。

  围裙板和梯级之间

  这是最危险最容易夹脚的地方。扶梯运行时,梯级向上或向下运动,防止人掉出去的固定不动的部分叫做围裙板。

  如果想要围裙板和梯级严丝合缝,有两种情况。一是两者都静止不动,二是两者同时运动(即相对静止)。显然,为了保证扶梯的运行,梯级必须是运动的;为了防止人掉出去,围裙板是静止的。因此,两者一静一动,必然会有间隙存在。

  为了防止间隙过大,导致微小的物体掉落进去,国家对其进行了明确规定:左右两边围裙板与梯级间的间隙之和,加起来不得超过7毫米。

  自动扶梯刚出厂时,这个间隙都是符合国家标准的。但自动扶梯运行一定时间后,就会遭磨损,出现变形。究其原因,或是经常超负荷运行,尤其是人流量大的扶梯。或者是扶梯跨度比较长,也容易造成弯曲变形。这个时候,围裙板与梯级间的间隙就有可能变大,危险就产生了。

  带小孩乘坐扶梯时,家长需带领孩子站在一级梯级的中间部分。若位置站偏,靠近边缘部位,容易把鞋蹭到围裙板,在摩擦力的作用下,鞋子就很有可能被卷到这条缝隙里。

  扶手

  广州市电梯安全运行监控中心副主任叶亮说,“相比固定件,移动件的危险系数比较高。扶手梯会移动的部件,主要包括扶手带与梯级。”今年上半年一6岁女童在商场把玩扶手带时,不幸发生意外。视频显示,女童上半身首先被扶手往向下方拖去时,她不能像成人一般准确判断形势——— —— 马上放手。相反,她仍如抓住救命稻草似的抓牢扶手带,致使踩在静止围裙板上的双脚被迫离地,最终双手力量承受不了悬空的整个身体,从电梯与商场透明玻璃挡板的空隙中坠落,惨剧发生。

  扶手带“杀人”,其实体重并不是一个主要因素,即使是成年人,如果抓住扶手带不放手,也能够被带下去。扶梯意外之所以多发生在儿童身上,正是因为他们年纪小,好奇爱玩并且在意外发生时,不能及时准确采取行动。

  梯级之间的间隙

  在每级梯级的前端和后端,都涂有一条黄线。许多人只知道这警示线是在提醒大家,防止踩错台阶。其实,在黄色警示线区域是上下两个梯级的啮合区域,上下梯级都有凸起和凹槽,在扶梯运行时,这些凸起和凹槽就像牙齿一样交错在一起。这里的间隙国家标准规定是不大于6毫米。

  当此间隙变大时,在扶梯运行过程中也容易卡住小孩子脚趾或其他细小物体,当上下两梯级啮合时,被“咬”入的危险性也急剧升高。

  梳齿板

  在扶梯的出入口都有一排像梳子一样的装置,它叫做梳齿,主要作用是防止梯级上的异物随梯级转动至下方引起扶梯的机械损坏。但当它与梯级的间隙增大或是部分梳齿断裂时,会形成相对较大的间隙,如果小孩子的手或是脚被卡进去的话,将会造成夹伤甚至夹断的事故。

  因此,家长在进出扶梯前,都要注意牵牢身边的孩子,选准站立的梯级部位。在扶梯运行过程中,家长也不能放松警惕,注意孩子不要吵闹乱动,直到平稳走出扶梯。

  广州走访

  爸妈爱推婴儿车上扶梯 电梯维修不围蔽顾客照走

  昨日记者走访了体育西路、珠江新城、杨箕地铁站和天河城百货等人流较密集场所。一位父亲在体育西路地铁站乘坐扶梯时,并未将婴儿抱出,而是连人带车一起推上下行电梯。婴儿车前轮悬空,后轮就紧紧卡在梯级间隙之间。而记者现场询问了多名推婴儿车的家长,大都有推婴儿车乘坐手扶梯的经历。家长王小姐表示,“在商场是因为偷懒,坐地铁是有时的确碰到直梯维修,婴儿车最轻都有7斤重,一手拿车,一手还要抱着二十几斤的娃是没办法坐手扶梯的。

  一方面是不够力气,另一方面是扶梯不够宽,很容易卡住车绊倒”。但王小姐也坦言,她的确试过婴儿车在手扶梯下行尽头卡住,“当时如果不是旁边一位男士伸手抬了一把,后果不堪设想”。王小姐建议,在地铁等人流密集处尽量多设置一些直梯代用设施。

  而昨日中午在维多利广场的地下通道,一台正在检修上行电梯虽然已停用,也放置了“暂停使用”标识,但并没有用警示线封禁电梯入口。不少乘客没有注意到标识,就径直走上正在维修的电梯。

  广州市质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处长杨延晖表示,婴儿车有跌落和卡在扶梯的危险,是绝对禁止上扶梯的。而根据要求,正在维修的电梯需保证停机、入口处挂出明显标识、围蔽以保证非维修人员登上电梯等三个要素。同时,在检修时除却维保人员参与外,也应有商场等使用单位人员的监督,“检修期间的措施不到位,将可依照相关规定处以5000元以上罚款”。

  数据

  广州上半年电梯困人2173宗

  广东是全国电梯保有量第一大省,根据省质监局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省登记在册的电梯达514085台。如何避免电梯事故的发生?电梯事故发生之后如何索赔?南都昨日采访相关专家进行解答。

  高温天气,电梯也会“中暑”

  根据广州市电梯安全运行监控中心(以下简称“监控中心”)的统计数据,2015年上半年全市电梯整体运行状况良好,未发生电梯类特种设备事故,其中电梯困人事件有2173宗,解救被困人员共6289人。

  其中,上半年发生电梯应急事件的场所主要集中在住宅、商业和工厂,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电梯外因故障,例如停电、用户操作不当等,电气控制故障和门系统故障三类原因。

  监控中心提醒,高温天气,电梯也会“中暑”。因为电梯机房电气零部件较多,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大,依照相关规定,电梯正常工作环境应该是介于5℃到40℃之间,而广州夏季气温过高,电梯机房本来就相对封闭,机房温度会比室外高出7℃到10℃。

  电梯投保 出事可获赔上百万

  今年10月1日即将生效的《广东省电梯安全使用条例》规定,广东省电梯将实行使用管理人“首负责任”制度,“因电梯事故造成人身伤害的,电梯使用管理人应当做好受伤人员的救助、安置工作。已经投保公众责任保险的电梯,电梯使用管理人应当通知电梯保险人及时启动电梯事故应急垫付、支付机制。”

  根据省质监局今年年初统计,全省50多万台在用电梯中,有投保电梯责任险的共33万多台,投保率约67%。其中,投保广东电梯责任保险示范项目的9.3万台,占比18%。

  省质监局介绍,目前给电梯买保险每台基本保费80元的基础上有所浮动,一旦发生事故,每部电梯每次事故及累计赔偿限额300万元;每次事故法律费用赔偿限额30万元;每次事故每人赔偿限额为100万元。但目前根据《广东省电梯安全使用条例》,电梯公众责任保险并不是强制购买,而是“鼓励、支持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投保”。

  如果乘坐的电梯没有投保怎么办?广州市质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处长杨延晖介绍,发生电梯伤人事件,可以将商家作为被告起诉。因为作为从事销售经营的大型商场,应当对每一位顾客履行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以避免其遭受人身损害,商场如果没有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但是从实践上来看,这种“单一赔付”的追偿,往往造成伤者或死者家属与电梯主人展开拉据战。

[编辑:吴家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