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一带一路" 湘企足迹遍布全球87个国家和地区

27.12.2016  18:44

  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拓展开放发展新空间。深入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参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基础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优势产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实现此次省党代会提出的目标,路径何在?湖南省一批先行者已经在全球87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投资合作,“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他们克服了语言障碍、文化隔阂、信息不对称等众多难题,探索了多条“出海”之路,拓宽了湖南开放发展的空间。

   抢抓机遇,走向世界

  尼日利亚的雨季很长,从3月到10月,几乎每隔一两天都会下雨,水稻在高温多雨的气候里生长得很旺盛。

  11月,尼日利亚北部卡诺州,湖南袁氏种业4公顷杂交水稻雨季试种田里,23个品种的水稻收获稻谷1072袋,除水去杂后折合亩产500公斤,超过原定的400公斤/亩目标。

  “目前,我们正与当地协调旱季试种事宜。”袁氏种业董事长助理万觉鸣说,如果两季试种均取得满意成果,将与尼日利亚李氏集团继续合作,计划扩种水稻4000公顷,从而带动湖南省农产品、农机设备及相关技术“抱团出海”,开拓尼日利亚及非洲市场。

  像杂交水稻一样,越来越多的湘企开始在海外扎根、生长,并且喜获丰收。省商务厅厅长徐湘平说,搭乘“一带一路”的快车,湘企“走出去”面临巨大的机遇。当前,全球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基础设施建设方兴未艾,发展中国家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湖南工程机械、轨道交通、基础建设、住宅产业等优势非常突出,这正是新兴市场所需要的,两者有很强的契合点。

  近年来,湖南省钢铁、水泥、造纸、电力建设等行业已具备较好的基础和优势,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企业集群。传统产业产能过剩问题凸显,资源和环境制约日益趋紧,必须加快过剩产能和成熟技术装备对外转移。

  鑫光国际选择在刚果共和国投资水泥厂,总投资达6000多万美元,日产高质量水泥近1000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历程有相似之处,现在的非洲很多国家就如同我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大家办建材’的时代,为我们走出去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湖南鑫光国际负责人说。

  抢抓机遇,中车株机、中车株洲所、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等一大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湘企,加速了海外扩张步伐。据省商务厅统计,截至今年11月,湘企在全球设立的公司和机构达1331家,累计投资额超过90亿美元,足迹遍布全球87个国家和地区。

   出海路径,各有风景

  在“走出去”的路途中,“海外湘军”不断壮大成长,根据各自的特色,探索了海外工程承包、海外并购、海外绿地投资、援外出海和抱团出海五种“出海”路径。每一条路上,都有不同的风景。

  海外工程承包,水电八局、中建五局、湖南建工等开疆拓土,在国际市场打响名声。2013年,湖南建工集团拿下全省首个EPC+F(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加融资)海外工程项目,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断增强,湖南省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由此进入发展新阶段。

  海外并购,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中车株机等实现了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早在2001年,中联重科就首开行业先例,并购英国保路捷,这是中国工程机械企业首次并购国外知名企业的成功案例。近年来,中联重科又先后实施了一系列的海外并购行为,一步步坚定地走向市场、走向世界,不断爬坡全球价值链高端。

  海外绿地投资,湘企通过设立贸易公司和建境外加工厂,开拓国际市场,带动产品出口,积累经验、培养人才。尔康制药通过一系列布局,整合海内外资源,找到两大系列产品进军国际市场的突破口,实现了从产到销全产业链“走出去”。

  援外合作,促成企业更好地“走出去”。通过援外培训牵线搭桥,隆平高科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杂交水稻种子年出口量也以30%至50%的速度递增,并探索出“农业+商务”的新型援外技术合作模式。

  抱团出海,优势互补。众多中小企业在老挝、泰国、越南、缅甸等东盟国家抱团投资兴业,邵商抱团成果尤其明显。在老挝,60%的手机生意、50%以上的服装和箱包市场份额都是邵东人的天下。去年,邵阳市对外合同投资额达3.16亿美元,占全省11.36%,仅次于长沙和湘潭。

  此外,老挝湖南橡胶产业园、泰国湖南工业园、越南湖南商贸物流园等9大境外园区,极大地推动了湖南企业抱团走出去,为湖南制造和湖南服务走出去拓宽了渠道。

   风险仍存,脚步踏稳

  西谚有云:“鲜花丛中总会有陷阱。”越来越多的湘企“走出去”,如何在早期阶段走得更稳、更好,先行者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海外投资属‘客场作战’,湖南企业‘走出去’,走向的是广阔天地,也是未知之地,风险无处不在。”湖南建工集团董事长叶新平建议,中小型工程承包企业与有丰富经验的大型企业联合出海、“借船出海”,实现风险规避。

  “走出去”除了勇气,还需要“知己知彼”。鑫光国际在投资初期,多次派专家和高管到刚果共和国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地质地貌、气候交通、生活配套、宗教文化等情况,全面获取土地、政策、规划、环保等信息,多方面评估后,才形成了投资水泥厂的可行性报告。

  海外并购,文化融合是关键。中联重科在收购意大利CIFA时,一开始就选择熟悉了解中国国情与意大利文化的曼达林基金作为共同投资人,有效缓解文化和理念的冲突。收购完成后,通过建立“厂中厂”等方式,便于彼此更好地理解与吸收对方先进的文化和理念。

  “‘走出去’的关键是人才,涉外农业人才更是匮乏。”隆平高科副总裁周丹说,一个海外工程项目的实施,需要一系列相关人才。企业人才储备的厚度,决定了企业在国际市场的高度。

  对中小企业而言,抱团出海无疑是最佳选择。湖南企业利用各自优势形成产业联盟,共同开拓海外市场,既能很好抵御海外经营风险,也能系统填补海外市场空白。湖南商学院教授柳思维认为,中小企业的能力和资源相对有限,在跨国经营过程中,可以聚焦于特定的产品或者产品组合,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能力。

  在与世界的对话中,湘企不断探索新的经验,在磨砺中前行,在前行中成长,助推湖南加速开放崛起。

   ■对话

  对接“一带一路”,推动湘企出海

  ——对话省政府参事、湖南商学院教授柳思维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深入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参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基础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优势产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如何推动更多湘企“走出去”,深入对接“一带一路”?带着这个问题,记者对话省政府参事、湖南商学院教授柳思维。

   “湘企出海”现状如何?

  柳思维:目前,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现代农业、矿产资源开发、路桥房建、能源开发、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形成了“海外湘军”品牌,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较强的影响力和良好的口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速推进工业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农业合作的意愿和需求十分迫切,湖南省优势产业与之十分契合,这对湖南省深入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湘企出海”如何“”得精准?

  柳思维:推进“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应突出重点国家和地区,构筑全球战略布局。

  东南亚、非洲是湖南省传统战略合作伙伴,湖南省工程承包企业和装备制造企业,应抢抓这些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加速工业化进程的良好机遇做大做强,推动优势产业走出去。

  西亚、中亚、中东欧、拉美是新兴市场,湘企应积极在城市轻轨、铁路建设等领域开展项目投资和工程承包,尤其要注意引领湖南省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抱团投资拉美,以矿产开发、住宅工业和农业作为重点领域。

  发掘与欧美发达国家技术合作机遇,拓宽国际市场,增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当前“湘企出海”有哪些重点产业?

  柳思维:积极推动“湘企出海”,要重点支持装备制造、轨道交通、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走出去”。

  一是路桥房建及能源开发,打造湖南省路桥房建及能源开发领域海外工程项目完整产业链。

  二是装备制造。依托中车株机、中联重科、三一重工、时代电气、时代新材等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装配、维修基地和研发中心,整合全球优势资源。

  三是钢铁有色。加快境外资源勘探开发加工,建立湖南省境外资源基地,实现省内优势产能输出合作。

  四是新兴产业。同国际上的新兴产业巨头开展技术合作,提高研发、设计、制造水平与国际竞争力。

  五是农业合作。提高农业技术国际合作水平和基础战略资源全球配置能力。(湖南日报记者 周月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