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炼红调研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在先行先试中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记者 陈怀旭 向熙
3月10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易炼红前往长沙高新区,调研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他强调,长沙高新区要在先行先试中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实现新跨越,不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重托。
去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复长株潭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辟出长沙转型创新发展的“试验田”。定位于“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区、军民融合示范区、中西部地区发展新的增长极”,一批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强的科技型企业集聚麓谷,在高新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
凭借强大的科研实力,中冶长天成为30多项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和规程的制定者,掌握了行业话语权;博云新材在粉末冶金复合材料领域的专利技术,让企业成为行业内产业化链条最完善、竞争力最强的公司;华腾制药则与国际制药公司展开项目深度合作,多个品种制备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填补了国内空白,产业前景可观。易炼红走进企业生产车间、研发实验室,与科研工作者亲切交流,他说,坚持自主创新必须始终强化人才支撑作用,要创造条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改变科研与产业脱节、科技成果束之高阁的局面,鼓励科研人员主动走向市场,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 易炼红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示范区不是简单的几个专利、几个论文、几个成果就能成为示范区的,关键是科研与产业,研发成果向产业化转移。”
在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易炼红请来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代表,与大家一同商讨如何让转型创新发展的国家战略在自主创新示范区内落地生根。
湖南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 孙炜
“产业从源头上要创新发展,没有公共技术的研发是不行的,企业这方面投入会比较少,正好可以发挥高校科研基地优势,落户到示范区,和相关产业结合,推动发展。”
中联重科中央研究院院长 付玲
“要与资本结合,激活创新力。你引入了不同的投资者,提出的要求就是不一样的,他对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逼着企业激发活力。”
中森通信总经理 张健
“针对北上广深的人才回流能够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充实自主创新需要的人才基础,中小微企业在做自主创新的时候,更需要一些30岁左右,有工作经验、有专业能力的人。”
在听取大家的发言后,易炼红说,长株潭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长沙获得新的国家级平台,这既是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也是引领示范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大责任。
易炼红认为:“今后长沙高新区发展就不是更多靠投资拉动,而是靠创新驱动,不是靠简单的要素的投入,不是靠资金、资源、人员的投入来驱动发展,而是靠创新,要探索对现行科技体制的创新、改革,示范全国、引领全国、奉献全国。”
易炼红指出,要抓好顶层设计,精心绘制示范区建设的总蓝图,确保示范区建设按照既定的“任务书”、“时间表”和“施工图”进行施工。要深入贯彻国家科技发展纲要和一系列相关政策,借鉴外地经验,因地制宜地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易炼红强调,要聚焦改革创新,切实把握示范区建设的着力点。一是在深层次改革上破题。在简政放权、科技体制改革、协同创新机制改革上突破,把高新区打造成为全国审批环节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创业环境最优、体制机制最活的园区之一。二是在全方位创新上发力。充分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加快建设工程机械、炭炭复合材料、3D打印等世界领先水平的研发基地,完善科技信贷服务体系、股权投融资服务体系、科技资本市场体系,强化人才支撑作用。三是在高端化产业上引领。要把优势产业做强,叫响“麓谷制造2025”品牌;要把新兴产业做大,催生新的产业链、产业集群;要把现代服务业做特,形成制造业和服务业良性互动的产业发展格局。四是在配套性政策上先行,鼓励建立城市群科研资源共享体系,努力打造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全面彰显长沙“引才洼地、聚才盆地、成才高地”品牌效应。要围绕技术就地攻关、成果就地转化、产业就地培育,出政策,建平台,创机制。
易炼红强调,要强化组织保障,形成共推示范区建设的大合唱。要构建有效的工作机制,各级政府要要切实履行示范区建设的主体责任,科技部门要担当协调主体,加大对建设长沙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宣传力度,促使海内外各类优秀人才聚集麓谷、创新创业在麓谷、成就梦想在麓谷,使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真正成为活力迸发的创新高地。
市领导陈献春、夏建平参加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