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扶贫在行动|益阳打好财政政策组合拳 着力破解精准扶贫资金瓶颈
以机制保基本,以平台促发展,以整合提效益……探索路径,总结经验,今日起,省财政官网、官微将陆续推出系列报道--财政扶贫在行动。
打赢扶贫攻坚战,各地面临最大的困难是资金短缺,益阳市也不例外。为最大限度地筹措资金,近年来,益阳市、县两级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引导作用,创新财政扶贫机制,有效破解精准扶贫资金瓶颈,目前益阳市已有27.98万贫困人口在各项政策中受益。
投入增加精准发力
1 争取中央省级支持
2016年全市共争取中央省级投入41816万元,其中通过财政部门办理的18482万元、通过扶贫平台公司办理的23334万元,重点支持了产业扶贫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
2 增加市级投入
2016年市级投入扶贫资金3752万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安排3420万元、市直部门单位安排2332万元。连续2年重点扶持24个市级对口联系贫困村,扶持力度是以前年度的近10倍。资金安排提前下达,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到县,因村施策,确保了市级扶贫资金能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3 增加县级配套投入
2016年县级共投入16813万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安排9315万元、县直部门单位安排7498万元,比以前年度增加近2倍。确保了各区县(市)年度脱贫任务的如期完成。四是强化资金监管。制定了扶贫资金的分配、管理、使用和绩效考核等一系列管理制度,配合纪检、监察、审计、发改、扶贫部门强化对扶贫资金的使用绩效的监管,提高了精准扶贫的成效。
资金整合破解瓶颈
1 南县涉农资金整合改革试点破解资金瓶颈
2016年3月,南县被批准为全国涉农资金整合优化三个试点县之一。以规划引领项目、以项目统筹资金, 引导各类涉农资金集中投向规划区域,创建了“三点一体”(保证重点、培育亮点、找准切点、整体推进)的支农新模式,形成了“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崭新格局。2016年共整合9个部门25项涉农资金2.93亿元,集中投入到时麻河口镇、创新区和全县47个贫困村,建设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农村生态保护三大平台。项目区路相连、渠相通、田分片、林成网,农舍靓丽,产业繁荣。他们用整合的涉农资金,在各个贫困村逐步实施“稻虾共生”等产业扶贫方式,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 安化县开展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改革试点
2016年12月,安化县被列入全国第一批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示范县(全省2个)。2016年已整合13项涉农资金8936万元,实施项目278个,撬动社会资本2.58亿元,为该县脱贫攻坚注入了强有力的经济力量。
2017年整合的中央、省、市、县财政涉农资金近4亿元,坚持用脱贫攻坚规划统领扶贫工作,让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规划跟着脱贫目标走。已编制实施方案,引导各类涉农资金集中投向规划区域,项目优先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引导社会资本向扶贫领域聚集,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集聚效应。
金融助推精准帮扶
市县两级财政部门充分利用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安排“财银保”贷款贴息专项资金和设立小额扶贫信贷风险补偿基金5400多万元,引导金融资本助推扶贫攻坚,推动金融机构的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市场走。
1 开展“财银保”改革试点
作为我省“财银保”改革的唯一试点市,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向保险公司投保,向银行取得无抵押低息贷款,由财政部门对保费和贷款利息给予50-80%的补助。2016年安排贴息资金300多万元,撬动金融资本支农资金6836万元,且地方政府无需承担风险补偿。缓解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难题。
2 支持扶贫小额信贷
加强与农村金融机构合作,财政部门安排风险补偿基金,引导金融资本按照5-10倍的比例放大风险补偿基金,为贫困户提供贷款额度为5万元以内、贷款年限为3年以内的无抵押担保贷款,贷款利息由中央省承担。截至2016年止,已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5.15亿多元,保障了扶贫产业项目的顺利实施。
3 支持农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2017年2月,隶属于湖南省财政厅的湖南省农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该公司注册资本20亿元,可为全省新型农业主体提供200亿元左右的农业信用担保。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在分公司和县级办事处设立、风险补偿基金安排、项目信息库共享等方面加大支持配合力度,为破解我市精准扶贫资金瓶颈提供又一强有力的金融扶贫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