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棉奖7成为建材产品 设计成为企业转型落脚点
2014广州设计周12月5日拉开帷幕,作为设计周期间一项重要奖项——2014“红棉奖”12月7日举办颁奖盛典,其中共计39家企业53个产品获得“2014红棉奖—产品设计奖”,获奖产品7成为家居建材产品,本土品牌卫浴产品大面积获奖,占获奖产品36%。这是首次国内一线品牌家居建材产品集体参与红棉奖评选,在品牌集中度低、产品同质化严重等行业现状下,设计成为企业转型落脚点,2014红棉奖体现出家居行业“品牌化”转型的一次集体尝试与较量。
首次唱主角
获奖作品7成为家居建材类产品
与往届强调“设计”相比,主办方表示,2014红棉奖将评选基础标准定为“对社会的重要性”,着重产品能够推向社会,进行工业化发展。评选产品范畴从往届的涵盖“家居用品、家具、灯具、电子通讯产品、健康与医疗用品、个人消费用品、办公器材、服饰、珠宝、交通运输、公共设施、生产设备、公共设施”等广泛领域,调整为以“电子产品、日常用品、装饰装修材料、家具、厨卫、照明、门窗(门窗装修效果图)五金”侧重家居建材为主。
网易家居对53个获奖产品进行分类,其中家居建材供38个,占总获奖数量的71%。产品类型主要为家具(办公椅、餐桌(餐桌装修效果图)、躺椅、儿童床)、卫浴产品(花洒、坐便器、浴室柜、浴缸、淋浴房、龙头)、建材(地板、木门、钢门、衣柜、集成灶、瓷砖、照明),其余30%的获奖产品类型则集中在电器(冰箱、洗衣机、电梯、空气净化器)、居家用品(餐具、茶具、拖把)。
这是红棉奖创办以来,首次家居建材类产品唱主角。2013年红棉奖16个年度大奖获奖产品中,仅2个为家具产品;2012年则仅有一个家具产品及一个照明产品获此奖项。
36%获奖产品为卫浴产品
本土品牌高调力推“原创设计”
网易家居统计,获奖产品中,陶卫类产品占据了15家共20件产品,占全部获奖产品36%。其中仅1件为国际品牌产品,其余19件产品均为国内品牌,包括箭牌、恒洁、法恩莎、安华、富兰克、浪鲸、航标、中宇、成霖高宝、日丰、帝朗、福兰特、品卫、阿洛尼。这15家卫浴品牌大部分均为国内知名品牌,并第一次参选红棉奖。与往届相比,国内一线品牌首次如此大规模的参与评选。
在入围名单中,中国本土比例达70%以上,设计师亦以国内设计师为主。
设计周开幕当天,网易家居记者在现场走访发现,家居展馆内不少卫浴品牌已利用获奖产品做作为品牌展示的重点。在一楼2号馆展位HM26内,恒洁卫浴一款获奖产品“雨洁淋浴器”就吸引了不少经销商和消费者前来咨询观看,作为该款产品设计师的朱永胜现场向顾客介绍自己的作品;而在另一边的乐华HM17里,设计师鲁作为同样在忙着为箭牌的两款系列卫浴产品进行讲解。
部分获奖产品
行业迫切转型关口
原创设计成为企业转型落脚点
品牌集中度低、产品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在洗牌时代更加凸显,一大批辨识度低、产品质量低劣的品牌和企业已倒路上。在寻求转型的道路上,“原创设计”成为行业和品牌的落脚点。
早在10月22日,主题名为“跨界融合,设计突围”的2015中国陶瓷新品汇新闻发布会在佛山陶瓷总部基地召开,广州国际设计周秘书长张卫平在致辞中明确表示,与中国陶瓷总部的合作是为设计驱动陶瓷产业升级目标迈出的一步。
12月5日,以设计著称的“生活家”,在广州设计周开幕当天请来意大利后现代主义设计传奇人物——生活家首席创意顾问弗朗西斯科·门迪尼坐镇,他设计的三款产品均入选红棉奖。
同一天,主打家装工业化设计的迪信家具创始人梁少禧现身设计周现场,悬赏30万设计费全国寻找“鉴证人”。而仅仅一周之前,梁少禧在浙江台州同样的活动现场虏获近200位观众。这家一度低调的家具企业,从家具生产转型整体家居工业化生产设计后,以设计之名高调展开一系列品牌攻势。
而在红棉奖颁奖的前一天,国内卫浴品牌九牧召开了2015年“九牧高端卫浴全球盛典”暨“九牧第三代高端卫浴产品全球发布会”,这是九牧暨投入2亿元竞得央视黄金广告之后的又一大手笔。
中国设计师不太敢于创新?
设计推动产业升级还有多远
在此次入围红棉奖的企业产品中,几乎所有产品都比以往更加注重产品外观上的设计,亦有设计师认为产品“还是实用最重要”,只有和“细致到缝隙上的设计”完美结合起来,才能成为一款“内外兼修的作品”,设计也因此被赋予价值。
从国际品牌发展历程来看,产品的设计、创新几乎起着决定性作用,如今中国企业已意识到这一点,愿意在产品设计和研发创新上投入,是否意味着已走在“产品设计推动产业发展”的路上?
生活家首席创意顾问门迪尼在接受网易家居采访时坦诚,中国设计师不太敢于创新。门迪尼在看过所有参赛作品后觉得,作品都很专业、都具有一定美感,但整体感觉很平,没有太多让自己觉得印象很深刻的东西,他认为中国设计师的作品缺少自己的个性。
本届红棉奖希望探索嫁接设计和工业化生产的桥梁,而对于提供工业化生产的中国本土家居品牌而言,设计如何实现推动产业发展,也许同样是一个漫长的探索。
[编辑:吴家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