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气象投入产出比为1∶98 气象经济大有空间

06.06.2016  16:18

靠天不太靠谱 懂天方有机遇

气象投入产出比为1∶98,我省气象经济大有空间

长沙某蔬菜批发市场,一家人在临时的餐桌上共进晚餐。专业人士认为,农产品的受灾会让市场供不应求,从而有可能使某些本地菜的价格阶段性上涨。 记者 唐俊 摄

自古以来,天气对农业生产都至关重要。时至今日,气象与农业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气象经济被广泛接受并应用。

源头:

低温多雨产量受影响

6月4日,长沙迎来本月度首个天晴,菜农汤钊正忙着给自己位于长沙县的蔬菜地查苗补种,以挽回前段时间因连日降雨而导致的死苗损失。5月以来,湖南出现频繁降雨、低温天气,给本地农作物造成一定伤害。

相比往年同期,雨水明显偏多,气温偏低,光照不足,对蔬菜生长不利。”6月5日,汤钊向记者介绍,由于前段时间的频繁降雨与低温天气,他的蔬菜遭遇存活率降低、生长缓慢、产量缩减等问题,为此他蒙受了一定经济损失。据省气候中心数据,5月有21天有雨,其中5月1日08时至28日08时,全省平均累计降雨量达219毫米,较近30年来历史同期平均累计降水量偏多近三成。

其实在湖南,像汤钊一样因天气不好遭遇经济损失的菜农不在少数。“因为下雨多,今年我家的辣椒苗比往年要多死掉20%。”汉寿县菜农老郭很是郁闷。6月5日,为挽回损失,老郭也趁着难得的晴天,忙着给菜地补种。

因为错过时节,有些菜补种也来不及了。”老郭说,有些蔬菜如果能及时上市,还可以赶上个好价钱,迟了不仅错过了最好的生长期,身价也会大降。比如最近1个月里,茄子的批发价出现了连续的降价。

据省气象台预报,6月份我省降雨或将持续偏多,部分地区有雷雨大风、短时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届时将对水稻、瓜果、棉花等作物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市场:

部分本地菜价或上涨

记者了解到,今年3月19日到20日,湖南局部因出现冰雹的极端天气,造成蔬菜、瓜果等农产品的受灾。其中湘潭县5个合作社的丝瓜苗冻伤面积累计超过220亩,此外还有其他蔬菜及瓜苗出现了大面积的冻伤。

2013年下雪前,月季均价是30元左右,下雪后,价格就翻番了。”长沙县某鲜花店老板袁超告诉记者,下雪虽然让鲜花质量变差了,但同时市场供应也减少了,这就导致价格居高不下。

这种价格波动的连锁反应或许也同样适用于长沙,长沙一蔬菜市场批发商预言:“过段时间,某些本地菜的价格就有可能阶段性上涨。”其实,从因极端天气引发的农作物受灾让农户欠收,再到市场供应变化,“这就是气象经济现象。”本地某气象专家表示。

■三湘都市报记者 胡锐

延伸

气象经济,靠天更要懂天

虽然天气预报常被网友调侃为“天气乱报”,但是气象与生活方方面面的相关程度可能超过你的想象。

气温“控制”着市场与经济

记者了解到,国内如格力、阿里巴巴等行业龙头企业均开始尝试与气象部门进行合作。事实上,除此之外,还有如股市、GDP等多种抽象的数字,都意想不到地与气象与气温有些许关联。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和密执安大学的心理学家分析发现,天气晴朗和每日股市收益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华尔街股市在晴天平均有24.8%的收益,而阴天只有8.7%的收益。对于全球股市而言,天气影响更明显,晴天股指涨了45%, 阴天却只有16.2%。

美国斯坦福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的助理教授马歇尔·博克和他的合作者分析发现,气温对经济生产力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其中,年平均气温13℃是一个分界点,低于13℃范围内,气温上升,经济生产力增加。

而我国研究则显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全国气温上升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人均GDP每上升1%,年平均气温就上升0.048%。

由此可见,气温这双神奇的手,早已在背后“控制”市场与经济很多年。

气象投入产出比为1∶98

幸好我有所准备,把损失降到了最低。”虽自己菜地因低温多雨天气蒙受了损失,但汤钊似乎并没有感到特别郁闷。2年前,他就对厄尔尼诺有所研究,还在网上查看了不少资料,知道今年仍可能出现极端天气时,他果断采取了多预备菜苗、及时查苗等措施。

就只多投入一两百元的成本,但获得了一两万元的收益,可谓‘一本百利’。”汤钊告诉记者,像他一样懂得气象经济知识的菜农越来越多。

正如汤钊所说,在从事农业生产时,气象投入与产出比非常高效。其中西方经济学界的德尔菲气象定律认为,这一比例是1∶98,即企业在气象预测方面投资1元,可以得到98元的经济回报。

这就是气象经济学的应用。”湖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果研究所所长陈永忠说,他们正在与气象局开展合作,以指导油茶生产,应对自然灾害。

其实早在2009年,农业部和中国气象局就签订了制作和发布农作物有害生物预报预警信息的协议。至今,双方联合制作并在新闻联播天气预报中联合发布农作物有害生物预报预警信息,内容涉及水稻“两迁”害虫、赤霉病、麦蚜虫等预报预警信息,帮助农民更好地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