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急救知识手册"发布 3分钟掌握急救技能

21.11.2015  17:41

  (原标题:孩子溺水后怎样控水 )

  中国每年有5万名儿童因为各种意外伤害而失去生命。11月19日,在国际儿童日前夕,湖南省某医院发布“2015婴幼儿急救知识手册(儿童意外伤害急救视频指南)”。据了解,排名前五的意外伤害疾病类型分别是异物、骨折、器官(组织)挫裂伤、中毒、烧伤。

  该医院党委书记李小松介绍,医院对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116856例住院患儿进行了综合分析,数据显示,收治的意外伤害住院患儿达 4193例,日均收治意外伤害住院儿童5.7人次,占总住院人数的3.6%;其中男性患儿2713例,占两年伤害总人数的64.7%;三岁以下儿童 3585例,占两年伤害总人数的85.5%。

  据了解,《2015婴幼儿急救知识手册 (儿童意外伤害急救视频指南)》在国内尚属首次上线,内容包括各种中毒、烫伤、溺水、异物卡喉、骨折、止血包扎搬运、人工心肺复苏等30个子目录的儿童意外事件处置解读。每个视频约3分钟,通过专家团队通俗易懂的科普解读,利用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新媒体为主要宣传渠道,让你随时随地利用手机即可学习急救知识和技术。市民只需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宝贝在线问”,便可观看30部儿童意外伤害急救视频。

  婴幼儿急救常见误区

  误区一:儿童喜欢乱动,包扎伤口时要紧一点,才不容易脱落导致伤口感染。

  解读:不能因为孩子好动就随意决定包扎的松紧程度。在任何情况下,包扎都要留有一定空隙,否则会减少伤口接触氧气的机会,使伤口愈合变慢。此外,包扎过紧还会阻碍血液循环。

  误区二:冻伤后要为受伤部位增温保暖,最好穿戴紧身的袜子和帽子等!

  解读:一些家长在儿童冻伤后立即给孩子穿戴过紧的袜子和帽子保暖,这种做法容易弄破患处皮肤,造成二次损伤。冻伤后可立即用手捂热使之温暖,这样即可慢慢解冻痊愈。

  误区三:听说穿得越多越不容易感冒,所以冬天给孩子多穿衣服?

  解读:一到冬天,很多家长都会把孩子里三层外三层地“武装”起来,唯恐孩子感冒。可保暖过度出汗后吹风反而容易受凉,甚至出现捂热综合征。

  误区四:小儿跌伤时,大人习惯性用嘴向小孩的伤口吹气,然后安慰他说“给你吹一吹,就不痛了”。

  解读:这样做会将口中的细菌吹送到小孩伤口上,结果更易受到感染,这种做法,应该停止。

  误区五:听说,溺水后第一时间把人倒过来控水!即把溺水儿童置于自己屈膝的腿上,让其头部朝下,使劲按压其背部,迫使其呼吸道和胃里的吸入物排出。

  解读:溺水后倒过来控水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盲目和随意控水!正确做法是将溺水儿童平放,撬开其口腔,清除咽内、鼻内异物。溺水后舌头会后缀,堵住气道,因此要抬高其下巴。如儿童停止呼吸,应尽快施行人工呼吸:捏住其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往其嘴里缓缓吹气,待其胸廓稍有抬起时,放松其鼻孔,以每分钟 16-20次为宜,直至恢复呼吸。一旦溺水儿童心跳停止,应立刻进行心肺复苏。(潇湘晨报 记者 刘少龙 通讯员 李奇 姚家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