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8090】卡丁车"维护工"变身高级工程师 10年跑遍湖南

30.10.2015  11:00

廖菊阳:一花一草皆世界

廖菊阳 图/张杨

湖南日报记者 陈丽斯

名片:

廖菊阳,1980年生,湖南省森林植物园科学研究与发展中心副主任兼团委书记。从壶瓶之巅到莽山之谷,留下了他艰难跋涉的足迹和惊险传奇;在植物科研的殿堂,有他丰硕的研究成果。

故事:

苦想没盼头,苦干有奔头。”这是廖菊阳的座右铭,这句话以便签的形式,一直贴在家里的书柜上。

廖菊阳出生在汨罗农村,19岁时在湖南省植物园做“卡丁车”的日常维护。工作之余,他一有时间就背上书包往图书馆跑,先后拿到了自考大专和自考本科文凭。5年后,又以优异成绩考取中南林科大的硕士研究生,开始了植物世界的遨游。如今,他已是一名林业高级工程师。

他承担的是中亚热带地区野生植物资源迁地保育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主要工作场所在山野。一进山,短则个把星期,长则近一个月。走到哪就吃到哪,玉米棒、红薯是便餐,逢山开路遇河趟水是常事,不时还会遇到毒蛇、黄蜂的突袭和遭遇泥石流。一次,他在壶瓶山正对着藤本植物取样,一条全身翠绿的竹叶青大蛇从天而降,砸到他头上,嘴里“嘶嘶”吐着红信子……幸亏他戴着户外帽躲过一劫。

但在廖菊阳看来,野外考察最煎熬的,并不是翻山越岭时的腰酸背痛,也不是遭遇毒蛇猛兽的择路逃生,甚至也不是夜里想念家人的辗转难眠。真正让他不舒服的,是发现具有研究价值的植物新种少之又少,看到奇花异草的次数寥寥无几。

2007年9月,廖菊阳和彭春良在张家界天子山考察时,发现一处悬崖峭壁上盛开着一株与众不同的杜鹃花。虽然廖菊阳不禁想起了一位同行朋友为采撷华盖木果种子惨摔山沟不治身亡的往事,但想到此花或许就是梦寐以求的新品种,就啥也顾不上了。踩着地质鞋,带上一袋防滑粉,借力岩缝处的树干,徒手攀爬上了满布青苔的悬崖,用小刀一点点地刨杜鹃花树的根部,“”的一声,六七十公分高的杜鹃树被取下……他们把这株杜鹃花树种植在省森林植物园的分类园里,通过观察研究,发现这株杜鹃花色艳丽、株型美观、抗逆性强,是优良的种质资源与基因材料。不久后,这一发现发表在《植物研究》上,引起了植物学界的高度重视。

10余年来,廖菊阳跑遍了湖南的山山水水,先后成功保育有“植物大熊猫”之称的银杉等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118种,参与收集保存植物资源2000余种,发现植物新种2个,选育植物新品种6个,为湖南的珍稀植物保护和林业生态建设作出了贡献。

作为技术骨干,廖菊阳主持创建湖南省首个杜鹃研究中心和珍稀植物迁地保育湖南省重点培育实验室。他还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城市森林生态站——长株潭生态站,成为湖南生态文明建设展示的重要窗口,每年接待学生和游客近5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