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首家“黑餐馆”:长沙女子让消失70年美味重现

12.01.2015  11:43

黑不溜秋的馒头、黑乎乎的猪脚、乌黑的鸡爪……丁丽华黑餐馆的一席黑,你敢吃吗? 长沙晚报实习生 罗雅琴 记者 周和平 摄影报道

黑不溜秋的馒头、黑乎乎的猪脚、乌黑的鸡爪……就连饭粒也是黑的。面对如此“”餐桌,你敢放心吃吗?“这可是失传了70多年的民国‘黑官膳’喽,放心吃吧。”昨日,面对好奇食客,该餐桌的打造者丁丽华一番鼓动很快勾起了大家的食欲。本期街坊故事会,讲述长沙家庭主妇丁丽华痴迷黑色美食,拜师学艺端出“黑官膳”的创业事迹。

学艺

前往南京挨家寻师

丁丽华的黑色美食餐厅在万家丽附近。42岁的她如今是这家看似不起眼的餐馆的老板娘,就在半年前,她还只是一名全职家庭主妇。

我平时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研究养生。2012年,我在一档《乌黑的美食》走进科学的电视节目中,看到了介绍南京市90多岁市民黄万金老人和他的黑色食品事迹,我觉得好神奇,一下子就迷上了。”丁丽华了解到有“染黑”了的食物后,一个关于“黑色食物”的创业计划便在她脑海中形成。

干脆我们去趟南京,找黄万金老先生吧。”丈夫周小良看到妻子日思夜想“黑色食品”,决定陪她去一趟,好让她宽心。

除了知道黄万金是南京人外,丁丽华并不知道更多信息。于是她通过网络搜索到老人家住荷花园一带。到了南京的第一天,她马不停蹄找到荷花园小区。“我就挨家挨户问,他小有名气,肯定会有人知道。”丁丽华自信满满,果不其然,在一家街边小卖部打听到了黄万金的联系方式。

见到黄万金老人,已是耄耋之年的他思维敏捷、精神矍铄,当得知老人已吃“黑色食物”30余年,这让丁丽华更加坚定学艺加工黑色食品的信念。在丁丽华说明来意后,黄万金当即决定将已申请“含有黑色素的黑色食品加工法”的专利转让给丁丽华使用。

钻研

一道“黑猪脚”试验不下十次

丁丽华在南京停留了一段时间,就跟着老先生学习制作黑色食品。“别看这些食品黑乎乎的,色泽上不是很能激起食欲,但在70年前,这种颜色漆黑的食品在民国时广为流行,不少是高官品尝的‘黑官膳’,李根源等名士都是它的忠实粉丝呢!”黄万金娓娓道来。

黄老介绍,黑官膳最早出现在1928年,他的表哥李福全在南京市丹凤街开了一家叫“双凤园”的餐馆,以专做黑色食品而出名,并且做的“黑菜”在南京城独此一家。别样的菜肴让这家饭店生意很红火,后来就在国民党高官中流传开来,黑色食品成了名噪一时的官膳。抗日战争爆发后,双凤园关门,黑官膳就此消失。后来,老人将该加工工艺申请了专利。

回到长沙,丁丽华就开始着加工试制。由于对汁液浓度很难把握,第一次试验,丁丽华买回两边猪脚放到汁液中,一天一夜后,丁丽华跑进厨房,却闻到一阵馊味。首试遭滑铁卢,丁丽华并不灰心,继续找黄老求助。光是“黑猪脚”的试验不下十次,通过一年多的摸索,丁丽华慢慢领会到制作要领,“黑官膳”逐渐成型。

创业

开餐馆传承“黑官膳”文化

丁丽华告诉记者,“黑官膳”其实是将食物用植物汁液染成黑色。这种植物汁液就是乌饭树的树叶榨出来的。记者了解到,乌饭树又名南烛,喜光、耐旱、耐寒,在长江以南地区广有分布。据《本草纲目》记载,乌饭树叶“可润颜色,益肠胃,灭三虫,补精髓,坚筋骨”,常食之可改善血液循环,防止血管硬化,延缓衰老。

丁丽华说,黄老今年初已经去世了,半年前,她下决心开出了自己的黑色餐馆,就是要把“黑官膳”文化好好传承下去。目前,也是湖南推出的首家“黑官膳”餐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