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几天就高考了 别让你家孩子乱吃这些东西误前程
中新网北京6月3日电(邱宇) 离高考只剩最后几天,不少家长在孩子的饮食上十分费心。但有时因缺乏营养知识,一不小心就陷入了饮食误区。对此,三位专家接受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采访,针对考生饮食提出了建议。
误区一:滥用保健品
许多家长迷信各类保健品可以缓解孩子的脑疲劳、提高记忆力,进而提高学习成绩。保健品真有这么神奇吗?
北京积水潭医院营养科主任赵霞指出,家长如果不清楚保健品的成分就盲目给孩子吃,可能适得其反,比如造成孩子过度兴奋、睡眠不好等,反而影响考试。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辽宁、天津、上海、贵州等多地发布了保健食品监督抽检情况通告,在“抽检不合格产品”中就包括一些自称能增强免疫力、缓解体力疲劳的保健品,例如部分金生源金域胶囊、螺旋藻片等被检测为铅含量超标。
赵霞说,有些保健品的作用被厂家夸大,部分甚至会有副作用。其实,为了提高大脑效率,做好日常膳食就可以,无需特殊饮食。
误区二:大鱼大肉补不停
不少家长担心孩子营养跟不上,天天准备大鱼大肉等高蛋白食物。
“猪肉、牛肉在胃肠消化时间比较长,过量摄入肉类食物可能加重胃肠的负担”,赵霞说,可以把蛋白质按一日三餐来分配均匀摄入,口味上尽量以清淡为主。
营养学家还建议多吃蔬菜水果。赵霞指出,某些水果中含有缓解紧张的物质,比如香蕉含有一种物质,能帮助人脑产生5- 羟色胺,促使心情变得舒畅。香蕉还含有镁,具有消除疲劳、缓解紧张的效果。
她说,柑、橙、山楂、桃子等水果中富含钾,能保持人体电解质平衡及酸碱代谢平衡,使神经肌肉兴奋性维持常态,协调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使血压处于正常状态。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冠生提议多吃“深颜色的蔬菜”,他说,深颜色的蔬菜所含有的维生素,特别是β胡萝卜素等维生素、矿物质比浅色的蔬菜更加丰富。
误区三:零食不离手
有些学生压力越大,越想吃零食。记者此前调查发现,北京中小学校附近超市的零食存在过期食品等安全隐患,但多数学生买零食时从不看生产日期。还有一些学校周边的流动性食品摊贩多无经营证,卫生条件堪忧。
另外,部分零食营养成分单一,且存在安全问题,尤其是很受学生欢迎的辣条。2015年,某种辣条曾多次被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抽检认定不合格,原因是糖精钠、山梨酸等食品添加剂超标,但该食品仍在销售。
马冠生指出,辣条多用加工过的大豆皮、面粉,辅以辣椒粉等辅料,再添加色素等炸制而成,所含能量多、盐多,而其他营养素含量少,以少吃或者不吃为宜。
赵霞表示,考生可以吃一点酸奶、坚果、果丹皮等开胃的健康小零食,但不能影响正餐。
误区四:单一食品吃太多
某种食品特别有营养,是否可以给孩子多吃呢?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教授孙桂菊强调了“合理膳食”四个字。
她说,今年5月,国家卫计委发布了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从其内容来看,“营养均衡”是非常重要的,而不是长期摄入某种单一的食品。
记者注意到,在新版的《指南》中,建议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孙桂菊表示,尤其在考前,家长更需要搭配多种食物,使考生获取充分的热量及营养。
误区五:早餐过于“丰盛”
也许有人奇怪,早餐丰盛不好吗?当然,早餐要吃好,但如果大量摄入煎蛋、汉堡、奶酪等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就不好了。
赵霞说,早餐可以有粥、豆浆、牛奶,不妨变换花样,可以加一些火腿肠和鸡蛋,还有一些小面点和小菜。
赵霞特别谈到了小米及杂粮的作用,它们富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及其他优质蛋白质,以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 等。许多营养学家将B 族维生素视为减压剂,它可以调节内分泌,平衡情绪,松弛神经。
误区六:过分关注饮食
前面一直在讲饮食要注意的事项,难道重视饮食也有错?“重视”可以,但不能“过分关注”。
孙桂菊表示,家长对待高考前的饮食也要有一颗“平常心”,因为如果特意在食谱上大做文章,反而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压力。
她说,有时候家长越重视,孩子越紧张。在饮食上可以稍微注意一下,但不要特意改变孩子日常的饮食习惯,保持常态就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