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临近 心理专家为您解析三大应考心理误区
星辰在线5月27日讯(通讯员 周旭辉 星辰全媒体记者 刘志峰)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对广大考生是一次极其严峻的考验。它不仅是对考生的知识、智力、技能的考查,也是对考生情感、意志、体力的挑战。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对20个影响高考成功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考试中心态因素名列首位。因此,考生的应考心理如何,临场发挥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考的结果。然而,广大考生在面临人生中第一次重大考验时,难免会出现一些应考心理误区,从而严重影响其高考的发挥。
误区一: 许多考生往往前阶段都能奋力拼搏,可一到接近高考时,便有些泄气:“真后悔当初没有好好用功,事到如今即使再使劲也够呛了。”
迫近高考时这是一种典型消极型应考心理,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出现心理低潮,萎靡不振,对考试悲观失望。究其原因在于考生将成绩好坏归结为自己的能力、勤奋的结果,把学业上的失败,归结为“白己努力不够”、“学习不认真”、“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等等。这种消极的归因,影响着对待学习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影响着他们的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
应对方式: 树立信心,给自己加油。首先要改变思考问题的角度。以一个经典的例子来说,悲观者面对半杯水说,只剩半杯水了;乐观者则说,还有半杯水呢。在做题时学会运用积极思维方式,如“这么难的题连我都做不出来,别人自然更是做不出来,不用害怕”、“这么难的题目居然被我给做出来了,嗯,这下又比别人多拿了十多分”。这样一张卷子做下来,不论难易,都自我感觉良好。其次,自我鼓励:要坚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一定会有人欣赏。自己多说些鼓励的话如“我行,我一定行”,“我潜力大”,“我进步大”,“我喜欢挑战”,“比上次情况好多了”。最后,正确比较。不去跟别人做比较,自己对自己说“我是我,你是你,我不跟你比,要比就跟自己的过去比”。对考生来说只要在高考中发挥出自己平时水平就是成功。
误区二: 考生在高考前经常会出现焦虑、担心,出现“四个怎么办”:一是我考砸了怎么办?二是考试时遇到了难题怎么办?三是考试中别人比我做得快怎么办?四是我考不上理想的大学怎么办?
这是一种紧张型应考心理,主要表现为感觉信心不足,心理承受能力弱,患得患失,焦虑不安。考生应考前存在轻度的考试焦虑是相当普遍的。轻度考试焦虑在某种意义上还会促进考生发挥自己的心理潜力。然而,过度的焦虑紧张心理会让考生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出现头晕、胸闷、心慌以及活动失常,导致无法进行考试。
应对方式: 采用自我认知矫正法。第一步是把自己的担忧不假思索全部写下,然后去掉重复的,按担忧程度大小排列各条目;第二步是分析担忧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第三步是对不合理的担忧产生质疑,逐步打消担忧的念头;第四步是得出合理的分析。例如,通过分析自己的知识结构,认为自己有可能考上大学,那么担忧是没必要的。透彻地讨论"考砸了"的问题。一方面使考生的不良情绪得到疏导和宣泄,另一方面让考生对"考砸了"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认识到一次成败或成功都不是人生最后的、不可改变的结局,考上好学校的人不一定成才,以后的路很长,况且我们已经进入一个终生教育的时代,学习有很多的途径可走。最后,还可以通过在心理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法、深呼吸调节法改善紧张焦虑情绪,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抗焦虑药物。
误区三: 高考前夕考生经常会有些迷信的心理,如考生认为“我今天早上听到乌鸦叫了,乌鸦叫是我高考失败的象征”、“我上学遇到了一支送葬的队伍,这也是一个晦气的兆头”。
由于高考存在一定的变数,因此一些考生存在一种迷信型心理,主要表现为过度敏感,相信超自然力量,消极自我暗示。暗示是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在一切人身上皆可见到,暗示不仅影响意识,还能影响潜意识,调动并控制生理反应。而在消极的心理暗示作用下,考生会产生悲观、惶恐的情绪,严重影响了考试的正常发挥。
应对方式: 化消极暗示为积极暗示。首先,要正常对待考试。高考作为国家级考试,其权威性和科学性就在于能使那些洒下辛勤汗水的同学浇灌出艳丽的高考之花。“天道酬勤”的古训既激励了千万高考学子,也在高考中得到了最有力的验证。因此,世界上不存在超自然的力量影响考试的成绩,考生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千万不要去求神、拜佛、算命。其次,积极自我暗示。每天走出家门前学会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微笑,多想想自己生活中愉快、开心的事情,过去一些成功的体验,把积极情绪调动起来。自己心态不好的时候写一个纸条放在桌子上告诉自己镇静、镇静,这会帮助考生增强信心。最后,正确定位,以平常心态对待高考。很多高考状元都有这样的观点,高考就是平常的考试,只不过是考场监考人员换了一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