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发现湘东】从远古到今天,炎陵藏了一肚子故事

16.04.2015  13:12

   编者按:

   自驾湘东,你得先换个姿势。   

   在湖南东部,平汝高速串起的是一片别致清丽的小微景观,是一段刻满回忆的红色走廊。在这儿等着你的没有嘈杂和世故,只有一场逍遥的快旅慢游。

  炎陵本不叫炎陵,是因“邑有圣陵”而更名;这里原不种黄桃,如今却勾引着大批食客的味蕾;要是数量庞大的红军标语未保存至今,留给后人的记忆也不会如此鲜活。

  在罗霄山畔,洣水裙边,华夏子孙“寻根”之处,炎陵藏了一肚子的故事。

  (炎帝陵。姚冶 摄)

  (古朴肃穆的炎帝陵一角。姚冶 摄)

  (神农谷的珠帘瀑布。姚冶 摄)

   炎帝陵的故事   

   为何炎帝会葬于此?

  相传,炎帝神农氏曾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找寻治病解毒良药以救夭伤之命,直至在返回家乡途中,因误食“断肠草”而崩。其后,人们抬着他的遗体,欲将其葬至资兴汤市。但经鹿原陂时,一条曾被神农氏救治过的小龙因感念其恩,掀起风浪挽留。人们以其为天意,便卸棺造陵,小龙这才停歇风浪,自身则化身石龙,默默守护炎帝陵旁。

  当然,这只是神话传说。据宋代罗泌撰《路史》记述,炎帝“崩葬长沙茶乡之尾”,说的就是今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城西鹿原陂。在这里,恢弘的炎帝陵雄踞万阳山脚而立,陵前洣水环绕,气象开朗。从唐代开始,当地就开始了对炎帝的祭祀活动,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

  始作耒耜,教民耕种;遍尝百草,发明医药;日中为市,首辟市场;治麻为布,制作衣裳;削桐为琴,练丝为弦;弦木为弧,剡木为矢;耕而作陶,冶制斤斧;建屋造房,台榭而居。这是史料对炎帝功绩的总结。简单来说,他带领先民开创农耕文化,也是医药、集市、陶器、衣服、乐器、弓箭、建筑的发明者和推广者。

  如今,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炎帝陵祭典”已成为一个涵盖音乐、舞蹈、文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文化载体。2015年清明小长假,共有来自海内外的9.78万华夏子孙前往炎帝陵寻根忆祖。

  炎帝陵风景区管理局局长朱建军介绍,目前炎帝陵正在进行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共有神农园等9大工程项目铺开建设,争取于2017年打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