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无癌宝宝”半岁了

25.09.2015  11:14

  湖南日报记者 段涵敏

  通讯员 董雷

  在胚胎阶段就接受基因筛检,排除家族中传递的癌症致病基因突变,从而大幅降低后代患家族遗传性肿瘤几率。被中国“试管婴儿之母”卢光琇称为“无癌宝宝”的男婴,诞生至今已满6个月,目前随访显示宝宝身体指标一切正常。

  9月24日,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院长卢光琇教授首次对外发布,该院首例“无癌宝宝”于2015年3月出生,查阅相关文献显示,该宝宝也是我国首例“无癌宝宝”。他的诞生,标志着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的应用范围再次拓宽,能够为肿瘤家族史患者提供一级预防措施。

  “无癌宝宝”并非未来一定不发生癌症

  在临床上,医生在追溯恶性肿瘤患者家人健康状况时,常会发现他们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或家族中的其他成员,也有此类或相关的恶性肿瘤病史,这在医学上被称为恶性肿瘤的家族聚集现象。

  调查发现,其中一部分为遗传性肿瘤,家族中的许多成员携带有导致肿瘤高发风险的致病突变。携带致病基因突变的育龄夫妇不仅面临有较高的患恶性肿瘤风险,也面临着他们将恶性肿瘤易感性遗传给后代的可能性。

  卢光琇介绍,肿瘤学与生殖医学交叉形成一门新兴学科——肿瘤生殖学,其目的是实现延长患者生命和保存生育能力的平衡。“无癌宝宝”是在辅助生殖技术中,通过避免携带有害基因的生殖细胞参与生育,采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以及产前诊断的方式等,为遗传性肿瘤家族成员的生育提供一级防治措施。

  不过卢光琇提醒,由于人类基因存在高度的异质性,恶性肿瘤的发生除遗传因素外,还与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无癌宝宝”是指排除了家族中高风险致病因素的宝宝,降低了恶性肿瘤的发生,而不是未来一定不发生癌症。据悉,2009年,英国诞生了第一例“无癌宝宝”。

  “无癌宝宝”是在试管中受孕的

  “无癌宝宝”是在试管中受孕的。据介绍,孩子的父亲两岁时罹患右眼视网膜母细胞瘤,通过眼球摘除术去除了病变的右眼,左眼视力正常。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一种视网膜的恶性肿瘤,是在儿童中最常见的原发性眼内肿瘤,总体发病率在1/15000至1/20000的活产婴儿中。约35%至40%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有生殖系的基因RB1基因突变,导致后代患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风险高。

  通过基因检测发现,孩子父亲的致病突变为RB1基因缺失突变,造成恶性肿瘤的高发风险。

  孩子母亲曾怀孕一次,但在孕中期产前诊断发现,胎儿有与父亲一样的致病突变,从而终止了妊娠。

  最终,医院采用辅助生殖技术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PGD)相结合,对胚胎进行了筛查,将不存在该致病突变的胚胎移植入母亲子宫,并成功生育。宝宝出生时体重7斤,身长51公分,各项身体指标正常。

  专家提醒:家族中有2人或以上患同一种癌症,就要警惕可能为恶性肿瘤家族聚集倾向,生育前建议进行遗传咨询。

  ■链接

  目前,可进行遗传咨询和检测的23类遗传性肿瘤疾病有:

  视网膜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家族性乳腺癌、神经纤维瘤、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病、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神经肌肉瘤、多发性外生性骨疣/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肉瘤、遗传性胃癌、遗传性肾癌、遗传性前列腺癌、遗传性多发性内分泌腺瘤、遗传性甲状腺癌、遗传性家族性副神经节瘤、遗传性黑色素瘤、遗传性胰腺癌、遗传性子宫内膜癌、嗜絡细胞瘤(肾上腺髓质瘤)、Gorlin综合征、Cowden综合征(多发性错构瘤综合征)、Li-Fraumeni综合征、Peutz-Jeghers综合征、von Hippel-Linda u病(VHL)。

常德审计:推动市属国有企业“瘦身健体”规范运行
     下发15张审计调查表,全面摸清国有企业家底;报送的23篇审计要情和专报全部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促进市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出台制度18项,促进企业完善政策制度33项;揭示大量违纪违法问题,挽回经济损失2.审计厅
宁远县:三向发力抓整改 联农带农促增收
     永州市宁远县以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和资审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