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首个中外气象科技合作项目启动

23.02.2017  21:05


启动会现场  摄影:  陈鹤

      2月22日,湖南首个中外气象科技合作项目“亚澳季风中的大气河水汽输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启动暨研讨会召开,中澳双方研究人员针对大气河与暴雨、台风、季风、印度洋偶极子的联系等研究方向进行了报告交流。
      澳大利亚气象局高级研究员张虎强作为澳方专家,湖南省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潘志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刘健研究员、解放军理工大学海洋气象学院李昀英教授作为特邀专家,省局职能处室领导及项目组全体成员参加启动会。
      启动会上,张虎强研究员提出在前期深入交流、探讨的基础上,双方共同努力推动大气河研究项目成功立项,并记入中澳双边合作2017-2018备忘录。他本人有信心通过两年的通力合作及后期持续的努力,将该项目打造成中澳科技合作项目的样本。
      潘志祥对首次中澳科技合作项目寄予厚望,他指出首次与澳大利亚气象局的合作,将为湖南省气象业务人员提供一个向澳方专家学习、扩展国际视野、提高自身水平的机会和平台。希望湖南省气象业务科技人员通过项目合作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或南方、湖南在暴雨预报中的瓶颈问题,为暴雨预报提供更宽阔的思路和技术方法,也希望通过项目带动,能创造出一流的科技成果,在研究中形成前沿、层次高的论文,并带动人才梯队的成长。
      潘志祥希望研究人员注重和强化成果的转化应用,边研究、边应用,出成果、出论文、出人才。他要求主管处室关注项目的进展,同时做好相关的服务工作,从组织保障上提供方便,推动项目持续良性合作。时机成熟时,项目组联合气象学会,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举办国际性学术交流,扩大项目合作的影响力,并广泛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研讨,碰撞出该领域研究的火花。
      报告研讨环节,张虎强研究员介绍了澳大利亚的天气气候情况,与大气河可能相关的“西北云带”,大气河的定义标准及下一步合作打算。项目组成员就“影响澳大利亚的大气河时空分布及典型大气河过程水汽场特征分析”、“与台风伴随的大气河时空分布及水汽场特征分析”、“强弱亚澳季风年大气河大气和水汽输送的特征差异分析”、“印度洋偶极子演变对大气河水汽输送特征的影响数值研究”等几个研究方向的前期成果进行了汇报,并与专家展开了深入讨论。专家对前期研究成果进行了点评,并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研究方向给予了重要指导。
      据了解,大气河是大气中的狭长水汽输送带,常起源于热带海洋,镶嵌在中纬度气旋前方的暖输送带(Warm Conveyor Belt)里,超过90%的中纬度径向水汽输送都是通过大气河完成的,其具有高水汽含量与强低空风的特点。2016年汛期前已完成网页版大气河业务化产品制作并一日2次发布,预报时效为1~10天,预报范围为东亚地区。该产品以欧洲细网格预报数据为基础,辅以欧洲中心集合概率预报产品,可用于指导降水预报业务,在业务预报和科学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对我省暴雨灾害性天气过程预报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016年4月,中国气象局矫梅燕副局长赴湘检查工作时,充分肯定了立足业务需求、接轨国际前沿的大气河研发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