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报告亮点解读:共建共享 实现更多获得感
共建共享
实现更多获得感
——预算报告亮点解读
湖南日报记者 陈勇 田甜
政府所有收支都提交人大审查
2015年,我省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收入合计6094.6亿元,支出合计7662.1亿元。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跨上了新台阶,完成4008.1亿元,增长10.2%。
5年财政收入年均增长超过16%
过去的5年,全省财政收入由2010年的1878.7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4008.1亿元,年均增长16.4%;支出由2010年的2702.5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5684.5亿元,年均增长16%。
公共之财更多地用于公共之事
2015年,民生投入摆在公共财政优先位置加以保障,农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保、保障性住房等直接用于民生的支出达到3929.6亿元,增长16.3%,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69.1%,比上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
2015年全省重点支出完成情况
教育 926.4亿元,占16.3%
社会保障和就业 786.4亿元,占13.8%
农林水 639.1亿元,占11.2%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 488亿元,占8.6%
住房保障 263.7亿元,占4.6%
严格控制一般性开支
一般性开支进一步压缩。编制2015年预算时,省直机关事业单位一般性支出一律比上年压减5%以上,而省本级“三公”经费全年执行数为6.7亿元,比年初预算还减少了1.73亿元。
今年预算支出重点
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全省和省级收入预算按照增长8%以上安排,与GDP增速基本同步,力争财政收入增长更快一些,税收占比提高一些。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计6398亿元,支出安排7110.5亿元,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4328.8亿元,比2015年执行数增加320.7亿元。2016年,省级可安排使用的收入与支出均为2857亿元,收支平衡。
教育
●提高高职和高中生均拨款水平,确保我省各类教育阶段的生均经费都达到或超过中部平均水平。
●将武陵山、罗霄山片区教育卫生人才津贴政策扩大到片区外贫困县。
●对高校毕业生到贫困地区基层单位就业给予学费补偿。
●启动沿西部边境贫困县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所需资金全部由省财政承担。
社会保障与就业
●提高城乡低保指导标准,推进农村低保指导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融合。
●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提高农村五保户、优抚对象等群体补助水平。
●为低保家庭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
●增加城乡医疗救助、临时救助、道路交通事故等社会救助资金规模。
●降低贫困县创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个人微利项目财政贴息的县级配套比重。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
●将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从380元/人提高到420元/人。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由40元提高到45元。
●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补助标准分别由270元/月、340元/月提高到320元/月、390元/月,支持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工作。
●对贫困地区农村适龄妇女实施免费两癌检查。
●支持试点城市公立医院在取消药品加成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大型设备检查价格和高值耗材费用。
节能环保
●支持启动实施新一轮推广工作,重点支持新能源公交车和出租车推广。
●逐年降低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格补助,增加新能源公交车运营补助。
●加快推进湘江治理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支持淘汰烟花爆竹落后产能。
农林水事务
●继续推进两个“百千万”工程,加大农机推广、农业现代化支持力度,引导农业科技人员到一线开展指导。
●在公益林、国有林场和天然林全面实施三年禁伐,其他林区实行按比例减伐。
●将国家级和省级国有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标准由10元/亩提高到11元/亩。
●以蓄水、保水、清水、合理用水为目标,加快推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用2年时间取消产粮大县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农业保险的县级配套,探索开展水稻制种和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试点。
●落实省委省政府乡镇区划调整改革要求,按撤并一个乡镇50万元、一个村4万元的标准给予奖补。
突出抓好6项预算改革
●加大政府预算统筹力度。
●将省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债务预算编制范围扩大到民生领域。
●设立省新兴产业基金。
●在污水垃圾处理领域全面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
●推进专项资金深度整合和适时退出。
●全面实施省对市县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考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