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面对面】激活我省农村“沉睡的资本”

08.03.2015  10:55

胡建文代表、伍跃时委员和杨莉代表(从右至左)在“热点面对面”会客室。 湖南日报记者 罗新国 摄


漫画/刘也


主持人:华声在线 李艳华 文稿整理:湖南日报记者 田甜 张斌 统筹:夏似飞

【特邀嘉宾】

全国人大代表: 胡建文 杨莉

全国政协委员: 伍跃时

【提要】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进农业现代化,改革是关键。做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审慎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试点。

今年初,湖南被纳入国家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范围。湖南是传统的农业大省,“三农”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如何通过市场化手段,激活被长期压抑的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和农村产权,让农村“沉睡的资本”活起来,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观点】

农村“沉睡的资本”一旦唤醒,将带来无限发展潜力

主持人:秘鲁经济学家德索托的名著《资本的秘密》中说到,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农民很穷,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资本,而是因为他们的资本在“沉睡”。请问代表委员们怎么看待宅基地使用权、农房所有权、土地经营权等过去不可以变现的农村“沉睡资本”?

杨莉:因为我生长在农村,所以很理解农民对土地的态度,土地就是他们安身立命之本。但是农民在进行传统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土地的经济效益没有实现最大化。随着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农民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沉睡的资本”来换取更多的就业机会、发展空间和更高的收入。

但是现在,由于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的大幅增加,很多地方出现了土地抛荒现象,而部分守着这些资产的农民由于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限制而不能产生较高经济效益。近年来,在中央政策的指引下,地方政府也积极引导这些“沉睡的资本”发挥作用。比如在我们湖南省岳阳市就出现了多种土地流转方式,不同程度地解决了土地抛荒现象,增加了农作物种植面积和农民收入。一是租赁,一些种养大户从农民手中以每亩固定价格流转土地租赁经营;二是合作社模式,农民出土地和劳力、合作组织出资金和技术,统一由合作组织经营,农民在土地和劳力上获得报酬;三是季节性承包:在每一季节将土地承包给合作组织,合作组织付给土地所有者一定的物资或现金。

胡建文:现在靠近城市的土地,已经允许农民通过发展多种经营来增加土地的利用率,但是在偏远的农村里面,土地利用率很低,抛荒的现象也非常地严重,这不仅让这些土地成为了“沉睡的资本”,也影响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我国已经开始了土地确权的步伐,湖南今年也被纳入了全国土地权确权的9个试点省份。这说明已经明确了农民对土地的物权、经营权、所有权,形成了一个有利于农业现代化和土地流转的基础。

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获得大家点赞

主持人:各位代表委员所从事的工作都与“三农”相关,那么你们对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持什么态度?

杨莉:我对这项制度是持百分之百的赞成。农业是一个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的产业,我在带领我们合作联社农民发展高效生态种养殖业的过程中,就遇到了资金紧张的问题。我在我的家乡岳阳市屈原管理区,组建了一个湖南省民营最大规模的组培实验室,种植栀子、蓝莓、龙牙百合等高效农产品。实验室和示范基地的建设都需要大量的投入,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就采取了与农民兄弟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模式进行土地流转,这样一来,既解决了我流转土地的资金问题,又为合作社的农民提供了就业和增收的机会,目前这个模式在我们洋利种植专业合作联社中推广得非常好。

通过土地流转能够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规模经营,能够遏制土地的抛荒、推广农业先进技术,起到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农村稳定等多重作用。

伍跃时: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是一个非常好的制度措施。使得大户或企业能够高效利用土地,更好地发挥规模效应,同时也让拥有土地的农民有了生活保障的来源。这对于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培养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建成小康社会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胡建文:年初,湖南被纳入了今年的土地确权试点。土地确权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决策。过去农民出去打工,如果把这个土地租出去了,就会担心这个土地还会不会是自己的,而现在拿到了土地权证,就可以放心把这个土地租给其他人用,有利于土地的流转。

唤醒农村“沉睡资本”,政府要当好“龙头

主持人:请问三位代表委员,唤醒农村“沉睡的资本”政府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杨莉:首先要加强土地流转政策宣传。多渠道宣传贯彻《土地承包法》和中央、省、市有关土地流转精神,让每一个农民了解农村土地流转及耕地保护政策,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参与意识,消除农民的恐惧心理,放心放胆流转。同时要保障农民可以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农业企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和分红,可以优先进入农业企业、合作社打工挣钱。

其次,要加大扶持力度,设立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财政引导资金,对流转农村土地达到规模以上和一定期限的农业经营主体给予资金奖励或补贴,鼓励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引导零散耕地向规模经营主体流转聚集,形成农业规模效应。

再次,要积极给予信贷和农业保险支持,把规模经营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降低土地规模流转主体贷款门槛;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可以流转合同、农业设施等作为质押进行贷款,明确抵押贷款对象和资金用途。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财政拿出专项资金支持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业保险,降低灾害损失。

伍跃时: 要唤醒“沉睡的资本”,就必须要兼顾发展和稳定,兼顾眼前和长远。政府要当好龙头,形成政府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政府要做好确权颁证工作,打好基础;相关机构要做好风险的评估,明确风险的底线;银行等经营性金融机构要积极配合退出相应的金融产品。同时也要对农业龙头企业进行扶持,带动合作社共同发展,农民共同致富,产生良性的循环,让新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建设水平一步步提升。

农村金融实际上是一个需求大于供给的市场失衡的状态,需求多,供给少。我认为,要唤醒沉睡的资本,首先要加快村镇银行的发展,鼓励致力于农村、服务农村的企业参与村镇银行的建设、组建,要确保这些企业能够沉下心来服务于三农。

胡建文:激活农村唤醒“沉睡的资本”,发展农村经济是关键。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际上,我们现在农业经济没有得到快速的发展,很多优质农产品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品牌没有建立起来,还闹出来到日本买大米这样匪夷所思的事情。

我们湖南的那么多好的农产品能不能创出自己品牌呢?这些都是要由我们的企业家、由年轻人,在自己的家乡,针对特色的农产品进行创业,做出优质的农产品、有品牌的农产品,让农产品的经济效益提升上来,让土地的价值发挥出来,这样才能够唤起这个“沉睡的资本”。如果不能实现农产品的生产效益,“沉睡的资本”就永远唤不醒。所以国家要出台扶持创新、创业的政策,在税收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来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来支持农村创业者打造优质的农业品牌。

还有一点,我们今后不能再以非常低的价格征收农村土地、推进城镇化,而是应该出台反哺农村的一些政策,出台农产品深加工的优惠税收政策,使农民经营农产品时有利可图,真正发挥土地的利用价值。

守牢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主持人:在土地经营权流转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有可能面临什么问题,应该要怎样解决?

伍跃时:我们在进行土地流转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好最宝贵的耕地资源,要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来进行流转。这就需要政府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在确权、抵押的过程中做好登记。土地承包给谁,用来干什么,政府都要做到“心里有数”。如果是在耕地红线范围内,就必须保证是用作农业经营。要通过政府的引导,有序地促进集中、促进规模化、促进效应,如果导致耕地资源、耕地的流失、粮食的下降,那是不划算的。

胡建文:我也同意这个观点,一定要对相应的土地功能进行法定,制定规划,就是说哪些是永久的耕地,或者是保障粮食安全的耕地,哪些是可以用于多种经营的耕地,哪些是可以用于工业发展的土地,这些在一个地区都要进行严格的规划,严格的规划以后,以法律的形式,用法制的形式来保证这些土地用途。

同时也要做好制度设计,充分考虑到弱势群众的生存问题。土地经营权集中以后,让土地都发挥了效用,形成了很强大的生产力和更多的社会财富,对那些到外面打工没有赚到钱,回来土地经营权一时又流转不回来的这部分农民,必须要有合理的安置措施,否则,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些赤贫的农民,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要加快建立适合农村特点的社会就业、养老保险、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我们在出台政策的时候还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在土地经营权开始大规模流转之后,可能十年、八年这些土地就会集中到农村里面的几个大户手中,这时就可能会出现一种“大地主”的状态。要应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参考住房70年产权的制度,把我们土地的经营权、宅基地的经营权规定一个10年、20年的时限,这样更有利于整个的社会发展。同时要始终牢记,关键还是要保护好,落实好广大农民的利益,这是始终不能改变的。

杨莉:土地经营权流转正处于“发育期”,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比如流转机制不健全,眼下土地流转尚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规范化的市场化运作机制,没有专门的服务机构和工作队伍,没有建立土地流转档案管理及建卡登记制度,容易引发一些矛盾和隐患。

土地流转手续不规范的问题也在农村不同程度的存在。不少地方,由于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私自流转土地的现象十分普遍,流转土地全凭一张纸、一句话,没有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关系。加之土地流转变更、鉴证登记备案制度没有完全建立,致使镇、村对土地流转的真实情况难以掌握。一旦发生土地纠纷,不利于问题的有效解决。

这些问题都要求政府加快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法律,对土地流转进行进一步规范。

【网民热议】

百度网友“双鱼座359”: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后,以户为单位,土地“生不添,死不减”,每家的土地都固定了,村与村,组与组,户与户,分得清清楚楚,大家的积极性就来了,以前不怎么爱护土地的,现在爱惜得很,保护得好,因为是自己的财产了。

腾讯网友“寻痕”:我们村里抛荒的田地很多,外出打工了田地就荒废了,看着都觉得可惜。希望经营权流转能解决抛荒的问题。

腾讯网友“Titima”:资本的逐利属性,注定了资本下乡很可能成为一柄双刃剑。政府一定要加强监管,防止资本下乡成为对乡村的跑马圈地。

【数据连接】

备受关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今年将再度扩容。在去年进行3个整省和27个整县试点的基础上,中央今年又将湖南、湖北、江西、江苏、甘肃、宁夏、吉林、河南、贵州等9省区纳入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范围。

截至去年底,中央安排及地方自行推进的全国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县数已达1988个,涉及1.3万个乡镇、19.5万个村,3.3亿亩承包耕地。农业部表示,将用5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