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58岁老人"神雕"45年 能隐约雕出3D效果/图

11.02.2015  11:01

  刘纪平

  木雕工艺,是从木匠行业里分离出来的,称为木雕匠。匠人所做的活计比一般木匠要精细,且带有一定的雕塑艺术性。长沙市湖湘艺术品市场的刘纪平师傅就是木雕工艺师傅的代表。

  头发上都是木屑

  三湘都市报记者来到湖湘大市场,找到了58岁的木雕师傅刘纪平。他正在雕刻一块牌匾。

  “这个牌匾已雕了两个月了,再过十来天就能完工了。”刘纪平头也不抬地说着。他的衣服上、鞋子上,甚至头发上都是木屑。

  刘纪平说,他13岁那年的绘画作品就进了当地县文化馆展出。也就是那年,他疯狂地爱上了竹米桶上的雕花,并且模仿得惟妙惟肖。他跟随一位家具师傅学习东阳木雕,开始做一些小件的雕件。到1990年,他进入家具厂,主要在家具上雕刻各种寓意吉祥的莲花、瑞兽、花卉等,此时刘纪平已成远近闻名的“神雕”。

  隐约雕出3D效果

  刘纪平从业45年以来,不断有客户找上门定制木雕,更有香港、日本等地客商购买收藏,多用于观赏和装饰。

  成名后的刘纪平不满足于传统雕刻工艺的技法,独创了一门现代雕刻技法,取名为“空间艺术雕塑法”。刘纪平描述,传统的雕刻工艺偏于平面,稍显呆板,立体效果不明显,而自创的雕刻技法,主要是立体呈现,达到平面、深度、浮度三位一体的立体效果,是传统浮雕艺术的创新。

  记者看到,刘纪平用“空间”手法雕刻的牌匾,呈现出立体的几何形状,带有隐约的3D效果。

  两个徒弟都学不长

  尽管各式花样、雕刻手法已经烂熟于心,但是今年58岁的刘纪平也感到越来越力不从心。“木雕很费神,上了年纪眼睛不好使。”他说。

  如今对刘纪平来说,做木雕不再是纯粹为了讨生计,更多的是对木雕的喜爱。刘纪平先后带过两个徒弟,但他们做一段时间后便纷纷外出打工了,现在也没了收徒的心思。

  (市民王先生提供线索,奖励30元)

  ■记者 李琪 实习生 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