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县 从小木匠到种粮大户

30.10.2014  18:05

他靠做木匠,赚了第一桶金。他用家人打算修房的钱,在当地承租了60亩闲置土地,当年产粮30吨;尝到种粮甜头,他跨乡镇拓宽种植面积达到80亩,并走出隆回去洞口县承包土地;他成立了隆回县第一家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身边群众致富。他便是石门乡堆上村被评为“全国种粮大户”的“种粮状元”陈水田。

小木匠的现代农业“

1964年出生的陈水田,高中毕业后,拜师学艺做木匠。由于勤奋肯学,两年的时间,就成了当地一位远近闻名的木匠师傅。2009年,一家人正商量用赚来的十多万元钱盖座新房时,村里支部书记陈卫凡找到他,希望能和陈水田一起流转土地进行水稻规模种植。平时看到农村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土地无人耕种,他一直觉得很心痛。现在政府重视农业生产,各项惠农政策不断出台,他敏锐地感觉到农业生产的春天即将来临,书记的提醒正合他的心愿。

当即,两人一拍即合。陈水田的妻子一开始坚决不同意,认为修房子是天大的事情,怎能说变就变。陈水田软磨硬泡,最后妻子终于松口。那晚,陈水田梦见自己坐在高速收割机上,驰骋在千亩金灿灿的稻田间,他的现代农业梦正式起航。

艰辛的种田路

说干就干,陈水田找到陈卫凡很快就把邻村的60亩闲置土地流转过来。“以前是凭经验种田,从2009年起就开始科学种田了。”他不断地向农业技术专业人员学习 ,向书本学习 ,向实践学习 ,积极探索种粮增收的新途径 ,并逐步掌握了一套科学种田技术。同时 ,陈水田不断加强田间科学管理 ,提高复种指数 ,实现科学种田和规模化粮食生产,第一年便产粮30吨。

尝到甜头的陈水田有了更加坚定实施规模种植的信心。2010年,他拓宽种植范围,又到本县六都寨镇承包水田20亩,这样他的种植面积达到了80亩。

陈水田在六都寨水库的坝上收割了的5000公斤的稻谷,一场暴雨让他损失将近2万元。损失让陈水田静下来思考自己的“短板”。随着农机拥有量的不断增加,承包稻田面积的不断扩大,他越发感到自己的农机维修保养技术、水稻栽培技术跟不上步伐。为了给自己集中精力“充电”,他把种植面积降到40亩,利用更多的时间参加水稻栽培技术培训,去市县参加农机实用技术培训,系统学习机械原理、操作技术、维修技术。通过学习,他终于较好地掌握了水稻机械化生产的各项技术,成为当地有名的技术能手。

合抱成林致富乡邻

一人富不是富,共同致富才是路。2012年初他注册资金300万元,成立了“隆回县兴隆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社员按照“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企业化、作业规模化、生产科技化”的思路,实行统一购置农药化肥、统一机耕机插机收、统一对外订单作业,推进耕、种、收“一条龙”作业模式。合作社通过承包闲置土地或代理经营农民土地,积极稳妥开展土地规模经营,实行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作业,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模式,提高了机具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省了劳动力。

2012年,陈水田带领合作社流转承包土地620亩,建立了双季稻高产创建、超级稻高产栽培、油菜标准化栽培核心示范3个粮油示范基地,推广水稻旱育保姆软盘育秧技术、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水稻“三定”栽培技术、稻油套种高产技术。2012年,合作社实现各项收入200万元,社员的腰包都鼓了起来。

合作社在农事季节,经常服务于周边群众,陈水田给我们算了一笔账:“1亩水稻请人工要支出900元左右,请全程机械化服务只需支出600元左右,且同比亩增产50公斤,1亩地就可以为群众多创收400元。”2014年,其合作社流转土地面积已达1500亩,涵盖石门乡、六都寨镇、小沙江镇、以及洞口县的高沙镇。目前,合作社股东已有7人,社员达68名;拥有大型拖拉机13台、插秧机29台、收割机17台,其他新型农机具110多台,固定资产达24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