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民医院院长祝益民教授看望九旬老前辈赵祥文教授

18.08.2015  14:52

教师节前夕,正值我国著名急救医学专家、儿科专家赵祥文教授90华诞,湖南省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省人民医院院长祝益民教授带领副主委等省内各大医院专家来到赵祥文教授家中为老人庆祝生日,祝福老前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赵祥文教授从医65周年,长期从事儿科医学,德高望重,是后辈学习的楷模和榜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担任省儿科学会主任委员,与省人民医院儿科熊婉乐教授等老一辈专家一道,为我省儿科发展做了大量工作,是我国儿科领域的泰斗,是我国儿科急救医学的重要开拓者,也是我省急诊医学的创始人,可谓桃李满天下。为弘扬赵老的崇高品德和对医学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鞭策年经医务人员对医学的热爱和追求,祝益民教授在《中华儿科杂志》、《中国小儿急救医学杂志》等医学刊物上,以《德艺双馨》及《急救先锋》为题发表相关文章,表达对前辈的敬仰之情,并将这种精神不断传承。(省人民医院)

  急救先锋

——记赵祥文教授从医65周年

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 祝益民

上世纪60年代,麻疹大流行,痢疾发病率也相当高,感染性休克等抢救任务异常艰巨。1967年春,湖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大流行,长沙各医院床位爆满,他吃住在病房,浑然忘了自身安危。一些患严重呼吸道传染病的孩子,咽喉部的分泌物抽吸不出来,他毫不犹豫地用口吸痰;一些危重患者出现呼吸骤停、生命垂危,他口对口做人工呼吸,舍命把患儿抢救过来。长期以来,他心中只有一个期望,就是将每个孩子死亡线上拉回来;他心中也有一个目标,就是要开拓中国儿科的急救事业。他,就是今年九十高龄的我国儿科泰斗和儿科急诊医学创始人之一、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京外第一位副主任委员、2013年被授予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设立的行业内最高奖——第一届“终身成就奖”、全国儿科急救学组第一任组长赵祥文教授。

满腔赤诚,书写儿科专家的传奇

1948年,22岁的赵祥文考入山东医学院,毕业分配到河南医学院任助教,一年后调入他心中神圣的医学殿堂——湘雅,在湖南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现湘雅医院)儿科工作,暗暗立志要在儿科医学领域“有所作为”。一年后,他被选派到北京参加卫生部举办、苏联专家任教的第一期“全国高级儿科教师进修班”。班长是后来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著名儿科学家胡亚美,他是副班长。回院不久,赶上“知识分子下乡”,科室一半人员被抽调下乡锻炼,全科70多张病床,他带领两名青年医生日夜守护,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常和衣在办公室长凳上躺两三个小时就投入第二天的战斗,形成了他一辈子不怕苦、甘于奉献的品德。

1958年麻疹大流行,他因抢救麻疹肺炎成绩突出,被授予湖南省先进工作者称号。上世纪70年代,感染性休克病人较多,死亡率高。他牵头成立协作组,研究抗休克的综合治疗方法,“枳实治疗感染性休克时的升压作用”及“人工合成枳实抗体克有效成分的实验研究与临床观察”等论文发表于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被美国化学文摘摘录,并获湖南省科学大会奖。还在批判白专道路的1975年,他首开先河,在湖南第一次举办全国小儿感染性休克学习班,先后到不同地市办班,使得基层医院诊疗水平显著提高,全省小儿感染性休克病死率大幅度下降。1976年出版《小儿感染性休克》一书,畅销国内,港澳和国外同行也纷纷来函索书,在儿科界引起强烈反响。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全国小儿感染性休克诊疗常规,为儿科急救医学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也奠定了他作为我国儿科急救重要奠基人的地位。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常委、全国儿科急救学组组长等10多个学术团体职务,1992年成为美国危重病急救医学会国际会员。

上世纪80年代初,已经声名显赫的赵祥文教授担任湘雅医院副院长,但他还有一个20多年未了的心愿:拥有2000多万儿童的湖南,竟然没有一家儿童专科医院。他与熊婉乐等几位儿科专家奔走呼吁。1981年酷夏的一个夜晚,孙国治省长召见并宣布:省政府经过反复论证,决定筹建湖南省儿童医院。要求3年建成,如期投入使用。省卫生厅决定请当年59岁的赵祥文延迟退休,出任首任院长。从此,他身穿工装,脚蹬套靴,每天十几个小时战斗在基建工地上。1987年6月1日,医院试运行,7月1日正式开院。赵祥文教授常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朝,医院需要一个像军队随时能够战斗的ICU,这是当时建设一个高标准及现代化PICU的理念,也成为当时湖南第一个具有先进配套设备的独立ICU病房,挖掘人才,培养团队,使儿科重症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在赵祥文主编的众多专著中,《儿科急诊医学》格外引人注目。1992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这部专著被称为“种子书”,影响了全国的儿科医生,几乎每年印刷一次,每次出版都抢购一空,目前已再版到第四版。正值赵老90华诞之际,新版正式出版。在病房查房时,他经常遇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医生。“赵老,我是看了您的书成长的,也是奔着您来的!”每当此时,赵老都会谦虚地表示,“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力量,ICU是大家辛苦的结晶。这本书集中了全国急救专家和临床专家的经验和智慧。

言传身教,成为后辈的榜样

1988年初夏的一个凌晨,我接诊了一个刚满7个月生命垂危的急性中枢性呼吸衰竭、脑干脑炎的重症儿童,连续8天昏迷不醒,靠呼吸机维持,家长决定放弃治疗。经过赵祥文教授的劝说和全力抢救,孩子居然奇迹般生还,这不但是省儿童医院ICU应用呼吸机成功救治的第一位重症患者,而且18年后其父母通过电视寻亲,寻找当年的救命恩人。这种执着,深深地感染和影响着每一个人。我从1994年担任PICU主任的18年里,时刻牢记挽救生命的价值。2005年在国内率先成功救治两例人禽流感患儿,2008年有效救治美人鱼综合征患儿和一系列重大应急救治,建立急救转运网络。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这种动力的推动和信念,一直到我们牵头承担科技部十二五国家重大支撑项目的开展。

有一次,一个13岁的孩子突然瘫痪并抽搐,送到医院重症监护室时已是晚上,家长四处打听知名的赵祥文教授,并连夜找到他家里。他不顾高龄,二话没说赶到病房。他从医65载,挽救患儿无数,90岁高龄仍坚守在临床一线。每周四上午在医院专家门诊,人们总能见到一位满头白发的老者,精神抖擞,慈祥地接待慕名前来的全国各地病人。他坚持每周一次的教学查房,从不间断。查房前一天下午,总要到病房看患儿,了解情况,查阅病历,回家后仔细查阅文献,记录好资料,做好笔记。厚厚的笔记本,他已记不清写过多少本了。生病了也坚持来查房,有一次因冠心病住院,针都没打完就“谎称”自己“已经好了”,执意回医院查房、看门诊。有一年下大雪,路上冰冻,正好赶上他查房的日子。护士长知道老人腿脚不便又气喘,就打电话告诉他,今天没有特别疑难的病人,就别来查房了。可不一会儿,他满头白发的身影就出现在病房。他说:“每次查房,身边都是年轻医师、学生和实习生,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我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对他们负责。

1989年9月,我随赵老坐火车去辽宁丹东参加第一届全国儿科急救会议,这也是我第一次与赵老出差,坐23个小时火车到北京,再坐10来个小时到沈阳。一路上两人竟有谈不完的话,这次长时间近距离接触对我影响很大。当时,他老是全国儿科急救学组组长,我则因“62例小儿心跳骤停的分析”这篇论文被选中在大会发言。得到进一步指导和鼓励后,我连续发表了12篇有关“小儿心跳骤停和心肺复苏”的文章,并获得第一个省科技进步奖。如今,我先后获得8次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中国宋庆龄儿科医学奖,发表论文200篇,成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回顾自己的进步,对我们成长影响最大、最关键的是赵老严谨治学的精神和他高尚的品德,他永远是后辈们的榜样。

不断激励,使团队进步成长

说起赵老的严格认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很多人都深有感触,他总是用行动感动、激励大家。早些年开办的学习班,编印的讲义、讲稿他从来都是第一个送来,厚厚的十几页信纸写得工工整整,从不用省略号代替一些内容。课前十分钟就坐在教室里等着,至今都坚持站着讲课,说这是对远道而来的学员的尊重。作为省急诊医学会和儿科学会的主委,组织或参加的每一个学术会议,满天白发的他总是坐在第一排,从不缺席任何一个讲座,给大家莫大的鼓励。他老坚持每周一次专家门诊,每次带上一个年轻医生,看到他必定提前15分钟进诊室,整理干净后接诊每一个患儿,给家长细心耐心地解释。让人称道的更是他的淡泊,他风雨无阻坚持看门诊,根本不为钱,看到病中的孩子,他发自内心地疼爱,遇上寒冷的天气,他总有一个习惯性动作,洗净手后,抱着听诊器不停地搓,不让冰冷的听诊器和自己的手冻到孩子。他还把门诊收入分为三份:陪诊助手、护士各一份,自己只得三分之一。他最开心的时候,就是看到孩子病好了。退休后,全国各地想高薪聘请他这位德高望重的知名专家,但他只有一个信念,就是坚守,守望着他开创的儿科急救事业。正因如此,鼓舞着我们年轻的团队。每年他老的生日,大家都会记得,每年的团聚与庆贺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这样一位以严谨、严厉著称的老师,很多时候却有着一颗慈父的心。他不计较个人得失,我在医院院长岗位上已经10多年,从来没有听到他老提出过任何个人相关的事情,每次开会或征求意见都是正能量。他爱替别人着想,生怕给别人添麻烦。有次来医院的路上摔了一跤,走路一瘸一瘸。出门诊那天,大家要去接他,他竟孩子气地说,“你们要来接,那我就不来了。”结果不一会儿,他却拄着拐杖悄悄出现在病房。有次住院时大家去看望他,发现他竟在病床上改稿,“作者写篇论文不容易,杂志社也有安排,再说住院也没事做。”在他老的影响下,急救团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儿童急救中心之一,培育了一支能够吃苦、甘于奉献的专业队伍。

现在已是省儿童医院副院长的肖政辉说,赵老天天跟她“念叨”,不要满足于现在的文凭和知识,如果没有赵老的督促,她可能拿不到博士文凭。这种动力,也改变了整个急救团队的知识结构和学历结构。不管是谁,只要拿到新文凭,不管是硕士还是博士,他都会拿出红包来鼓励。年轻人无论谁找他请教,他都有求必应。请他老修改的论文他都会连夜批改好,第二天送来。有问题请教,他都会给出简明扼要、有高度的意见。他老的学术和品德总是在无形中影响我们,常使我们事半功倍,这也是我自己这么多年行政管理和专业进步两不误的动力和技巧。

值此赵老90华诞之际,后辈们衷心祝福他老健康长寿。(刊登于《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5,22(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