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牛奶进入幼儿园须追查到底

12.07.2016  15:07

      在广西省柳州市许多幼儿园的“一周营养膳食表”中,每周都会出现“牛奶”的身影,这是给长身体阶段的孩子们特别准备的加餐。然而,柳州市30家幼儿园为孩子提供的所谓“牛奶”,日前被证实是由一家涉嫌无证经营,且产品存在质量问题的奶牛场生产的。家长们反映,幼儿们一年来先后出现头晕、腹痛、流鼻血等不适症状。 

      如果不是“柳州食药监局查处一无证乳制品加工点”新闻得以曝光,市民还不知道该厂居然给30家幼儿园长期供奶,在群众的举报下,食药监管部门将其查处了,否则不知还要戕害多少孩子。而在报道里可以看出,该厂生产的“10种饮料和乳制品存在着涉嫌无证生产、生产许可证过期失效、标注虚假生产日期等一系列问题”,也就是说其根本不符合供应奶的标准,却堂而皇之进入30家幼儿园,那么背后又有何猫腻?

      据调查在柳州,拥有乳制品生产资质的厂家只有两家,而红日奶牛场并不在这两家之中。可该厂生产的“问题牛奶”,却被30家幼儿园接纳,请问是如何通过资质审查的?难道这些幼儿园都不看厂家的资质吗?而且,幼儿园对学生家长说是牛奶,实际上却给孩子喝的乳饮料,牛奶和乳饮料之间的营养差别非常大,价格也不一样,这个又是如何解释?难道是幼儿园与厂家合谋,从“问题牛奶”的差价里分赃。

      更为关键的是,在“问题牛奶”曝光后,柳州市食药监部门通报的检测项目缩水,没有发现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6项检测项目,通报称仅蛋白质一项不达标。缩水检测报告并未涵盖所有指标,显然难以解释在食用“问题牛奶”后,那么多孩子出现头晕、腹痛、流鼻血等不适症状的原因。因此,食药监部门不应回避这个关键问题,需要重新做检测,考虑到地方政府部门存在包庇的可能性,应由上级部门介入调查,并交由第三方检测机构做。

      在发生三聚氰胺“毒牛奶”事件之后,国家对乳制品行业的管理愈发严格,行业生产标准、乳制品质量标准都有提高,行业进入门槛受到限制,一大批散乱差的企业退出市场,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同时,政府对问题奶企的打击力度和处罚均加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建立品牌退出机制,部分问题奶企被关停。柳州市的“问题牛奶”是地方小厂生产,缺乏乳制品生产资质,本就属于淘汰之列,为何还能够继续生存下去,显然地方监管部门要承担责任。

      目前我国对乳制品的监管已逐渐趋于完善,社会各界也非常重视,有专家称国产乳制品的质量,现在处于最好的阶段。可是,近年来问题乳制品却仍然不断出现,甚至还有三聚氰胺奶粉起死回生的极端案例,令人难以完全放心国产奶。因此,从柳州市的“问题牛奶”可以看出,还存在监管漏洞,各地监管部门不应有所放松,对于乳企的监管要加强,对问题乳企一定要淘汰掉,要让涉案人付出昂贵代价,不能让其戕害我们的孩子。

来源: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