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5年建成106所市级示范职校 就业率95%

22.12.2015  10:00

  

课堂就在实训室,学练结合,熟能生巧。图为长沙县职业中专学生正在实训室里练习操作。长沙晚报记者 岳霞 摄

  对长沙职业教育人来说,现在是交答卷的时候了。

  五年前的“十二五”规划中,关于职业教育这部分,有着很多宏伟的设想。比如“统筹规划职业院校的规模、布局和专业设置,构建从初级到高端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完整链条”;比如“加快长沙职业教育基地发展,重点创建100所左右市级以上示范性职业院校”;比如“逐步推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比如 “积极推动校企合作,促进学校专业设置与企业发展方向、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工需求有效对接”……

  而这五年,长沙职教有了质的飞跃。这些设想不再是仰望星空,而是脚踏实地地构建了长沙职教的新格局。长沙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卢鸿鸣介绍,5年时间里,长沙不仅完成了3大职教基地东西的布局,建成106所各类市级示范职校,还实践完善了“八种模式”校企联合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今后将按50%比例引导应届初中毕业生向中职学校与技工学校分流,全市中职学校在校生规模保持在12万人左右;技工学校在校生规模1.5万人。

  长沙布局东西三大职教基地

  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为整合职教资源,调整结构布局,长沙市委市政府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于2006年作出了关于建设长沙职业教育基地的决定,将9所职业院校合并成6所,投资近19亿元集中建设长沙职业教育基地。基地占地1100多亩,建筑面积近35万平方米,现有学生2.1万余人,图书馆、体育中心、后勤设施等资源实行共建共享。此举荣获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奖。2010年9月,长沙职教基地全面启用。

  长沙职业教育基地的建成使长沙职业教育跨入了一个新的起点。长沙市目前有三大职教园区,在河东,长沙职业教育基地以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以中职为主体,对接长沙战略新型产业和长沙服务业;在河西,抓住大河西开发的契机,谋划以长沙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的职业教育创业园区建设,使之成为以工科专业为主、对接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毕业生创业项目孵化基地;以长沙经开区工业园区为依托的星沙职教园区,瞄准工程机械和汽车配套产业,已经在星沙启动大型职教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预计2016年启用。

  校园拥挤,规划滞后,已无扩展空间,是2010年前不少长沙中高职学校面临的发展困境。每一所职业学校似乎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过去。 对众多长沙中职学校而言,办学条件和规模的突破点,基本上从2010年算起。

  2008年7月援疆期满回到长沙后,郭正良出任长沙信息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当时校址还在宁乡,学校正经历转型迁址的阵痛,当年只招到490名新生,不到招生计划的70%。因为校址要迁至长沙,师生的心态都很躁动,不知道未来学校的前途会怎样。而现在学校已是“省示范性中职学校”,教学建筑扩容到近5万平方米,在籍学生3400多人。2014年还荣获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长沙汽车工业学校校长胡冬生回忆说:“刚开办汽修专业时,完全是白手起家,不仅无实习场所,连一台汽车发动机都没有。怎么办?我们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到浏阳废旧汽车一条街,把报废的汽车发动机一台台扛回学校,再去锈、洗油、组装、做脚架,终于建成了简陋的实习工场。”而现在的长沙汽车工业学校,是在校学生3000多人,总投资1.3亿元,拥有现代化的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实训工场、图书馆、体育馆、游泳馆、标准田径场等一流硬件、软件设施的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省级示范性(特色)中等职业学校。

  长沙经验

  八种职教育人模式 培养未来大国工匠

  薄而透明的灯泡上摆上一根细钢丝,砂轮在钢丝上飞快转动,瞬时火花四溅,钢丝被切断灯泡依然亮着——这个让参观者惊叹的技能展示者就是长沙汽车工业学校学生邹文港,灯泡不破,最重要的是灯泡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认真看图,按图砌墙,墙的勾缝处用海绵擦拭一遍,再以油布抹净——在长沙建筑工程学校90后邹斌手下完成的产品,与其说是一堵墙,还不如将它命名为“艺术品”——它实在是超出了我们平时对“墙”的认知。

  这些未来的大国工匠们,绝对不是坐在教室里对着黑板学出来的。长沙市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探索职业教育发展新模式,而他们,就是这种新模式的受益者。

  “长沙市教育局坚持职业教育‘三个对接’,即专业对接产业发展、课程对接岗位要求、人才对接市场需要,积极开展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目前在校企合作方面呈现出八种模式。”长沙市教育局副局长杨庆江介绍,这八种模式包括“企业办校”模式、“引厂进校”模式、“学校办厂”模式、“校企对接”模式、“半工半读”模式、“订单培养”模式、“进厂办学”模式、“预备员工”模式。

  如三一重工举办的长沙市三一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属于企业办学,该校依托企业的设施设备和技术力量,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大力培训企业员工,深度融合企业文化,这种企业办校模式充分发挥企业优势,工学结合,学做合一,毕业即就业,因而吸引了众多生源报考,有的考生是大学二本、三本上线者,最后慕名到三一机电学院来学习。

  长沙财经学校以“订单培养”为抓手,打造企业参与办学的“产、供、销”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与多家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为学生顺利就业开辟了通道。目前长沙市银行、超市、证券公司的班组长70%来自于该校毕业生。

  长沙汽车工业学校教室就在工场里,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能匠,学校与上海大众、长沙比亚迪、广汽菲亚特等区域内名优企业合作建成了资源共享、生产与培训互兼的“厂中校”、“校中厂”项目实训基地;设立了职业技能鉴定站;实训基地每天开放时间达12小时以上。

  2015年长沙市职业教育加强校企合作,开展预备员工制试点,成为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地区。

  为加强服务本地产业及经济,针对蓝思科技集团公司人才需求的问题,长沙市教育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出台了《关于支持蓝思科技集团培养培育技工人才工作方案》,服务蓝思科技集团技工人才培养,推进产教融合。

  长沙数据

  就业率95%

  近5成学子将由职教毕业

  目前长沙市中等职业教育开设了财会、汽修、幼师、工民建、旅游服务、计算机应用等涵盖12门类的82个专业,形成了商贸旅游、汽车机电、电子电器、财会金融、现代农业、文化产业等几大特色专业群。

  由于专业较好地对接了市场,中职就业率近几年保持在95%以上,招生也保持了强劲势头,每年招生4万人左右。今后将按50%比例引导应届初中毕业生向中职学校和技工学校分流,全市中职学校在校生规模保持在12万人左右;技工学校在校生规模1.5万人。

  2014年,全市市属职业院校年均输送合格毕业生近6万人,毕业生就业率达95%,本地就业率60%以上——这足以打消一些家长的顾虑。马上实施的“卓越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将建设20个左右校企合作紧密、培养模式先进、办学条件优良、就业优势明显、推动产业发展的国内一流的中职特色品牌专业;也会促使中职涌出“几大名校”,分数线一出,也许以后连夜排队的不只是普高名校,也包括中职名校。

  长沙市信息职业技术学校校长郭正良眼里的职业教育更贴近教育的本质,更关注人的身心健康,更注重人的可持续发展和终生幸福。在他的学校里,比普通中学更认真更彻底地践行着素质教育——既关注孩子的知识教育,更注重影响孩子的公民素质、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通过系列化活动形成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素质教育模式,已在学校里推行了五年时间。

  这五年时间里,职业教育的主题就是“成长”。有些中职学校成长成牛校,招生季门庭若市;有的孩子从一个考不上普高的“失败者”,成长为阳光自信的职业人;而社会观念也在成长——由对职业教育漠视冷视到认可和追捧。

  八种模式

  企业办校

  引厂进校

  学校办厂

  校企对接

  半工半读

  订单培养

  进厂办学

  预备员工

  “长沙职业教育这五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