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高铁新城首试“1.5级土地开发” 可缩短建设时长

28.04.2016  21:40

长沙高铁新城首试“1.5级土地开发

政府:缩短建设时长、提前展示形象 开发商:可节约成本,炒热地价

4月27日,位于劳动东路延长线南侧的人行道及车行辅道下的长沙市首条综合管廊开始浇灌混凝土。 记者 赵持 摄

华声在线-三湘都市报4月27日讯 一种创新的开发模式“1.5级开发”在长沙高铁新城开启“预热”模式 。今天上午,记者从省重点工程高铁新城项目建设进展汇报会上了解到,长沙高铁新城1.5级试点项目进展顺利,已入驻的9家单位给予高度肯定。

办公楼采用箱式板房

长沙高铁新城1.5级试点项目紧邻长沙火车南站,占地35亩,总建筑面积19740平方米。

该试点项目将建三栋办公楼及其配套设施,办公楼全部采用箱式板房,为长沙市首例。目前建成的两栋办公楼已有9家单位入驻,近200人在此办公。

湖南中建东和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宏海介绍,相较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房屋建造,项目办公楼采用可周转使用的集成装配式箱式板房,“当使用周期结束后,拆卸方便,可重复使用。

他介绍,整个区域建设时,采用了“海绵城市”这一最新环保节能理念,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组织雨水收集、回收利用,通过草皮、水生植被等一系列植物的吸水、渗水、蓄水,过滤到生态收集池循环再利用。

实现土地价值最大化

据了解, 1.5级开发是一种介于一级开发与二级开发之间的有效开发模式,清晰地规定了土地的使用期限及开发商的退出机制,更加符合市场规律,有利于实现土地价值最大化。

高铁新城1.5级项目为长沙首例1.5级开发试点项目。 中建五局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卢洪波介绍,看好高铁新城新片区未来发展的中建五局投资60亿元参与了1.5级土地开发试点项目、东片区市政基础设施一期工程、长沙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的投资建设。

在杨宏海看来,对于政府而言,1.5级开发相当于把以前的“排队式”开发升级为“齿轮式”开发,有助于缩短建设时长、提前展示区域形象,从而拉动区域土地价值,增加收入。他算了一笔账,在这个项目,临时建筑建造成本约为2200元/平方米,相比于高达3000-5000元/平方米的传统建筑(钢筋混凝土)建造成本,将节省大幅建造的高额成本。而且,委托时限过后,集装箱式板可拆卸,可多次再利用,这也将大大缩减成本。

1.5级开发将土地预热后,对于后来接手的开发商而言,将节约土地、建安、人力、招商等成本,还可以炒热自身和周边地价。这种开发模式可以达到多方共赢。”杨宏海表示,1.5级开发低成本、聚人气、见效快的这些特性,将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开发商的青睐。

■记者 胡信锋

通讯员 帅兵 肖高乘

城建连线

长沙首批地下综合管廊2018年起启用

工程管线地下合住,路面少开“拉链

华声在线-三湘都市报4月27日讯 往后,将有越来越多的长沙居民发现,原来横亘在空中的管线不见了,路面也极少因为管道维修而被开挖围挡……记者从今日的省重点工程高铁新城项目建设进展汇报会上获悉,长沙市首批11条综合管廊将在2018年1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

综合管廊,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也叫共同沟,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

首批试点建设PPP项目包括高铁新城片区及老城区湘府西路等11条管廊工程及附属设施,建设管廊里程合计约42.69公里,项目建设期2年,计划2018年1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其中首条综合管廊位于劳动东路延长线南侧的人行道及车行辅道下,长约2.8公里,宽14米、高3.5米,包含高压舱、雨水舱、燃气舱和综合线路舱共四个舱室,自去年10月动工,劳动东路综合管廊拟今年10月投入运营。

中建五局投资管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设综合管廊可以降低管线更新和维修成本,减少城市路面反复开挖,消除“拉链马路”、“空中蜘蛛网”现象,也能降低管网漏损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少生态环境破坏,在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方面具备丰富意义。

■记者 叶子君

通讯员 陈笑笛 李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