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长沙考古新发现 揭开埋藏千年的秘密

10.03.2015  13:04

五一广场友阿商场工地发现的南宋木构涵渠遗址。供图/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红网长沙3月10日讯(滚动新闻记者 周帙恒 通讯员 常文)我们所生息繁衍的城市,过去究竟是什么样子?

  2014年,长沙市共对157个建设工地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工作,同时对7处工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墓葬33座、古井92座、灰坑21座、城墙1处、护城河1处。

  通过一个个碎片,人们可以窥见古长沙一个个深藏千年的故事。

  这是最原始的刀光剑影,一支支石箭镞,透露着穿透时间的光华。它们呈现着不同的菱形外观,被磨得光亮的一端仍然锋利,再现了远古先民果敢与威严。

  这些箭镞出土于长沙罗家冲遗址。在很多考古专家看来,罗家冲遗址无疑是2014年长沙最重要的考古发现。3月10日,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将在该市文博系统的一次内部会议上交流2014年度考古工作。

   史前-商周:首次发现大型石器时代遗址

  “罗家冲遗址的发现,对于完善湘江流域史前至商周时期的文化谱系,具有重要意义。”在很多考古专家看来,罗家冲遗址无疑是2014年长沙最重要的考古发现。

  该遗址位于宁乡县青山桥镇桥北村一组,是长沙首次发现大型石器时代遗址。截至今年初,已发现新石器晚期及商代晚期房屋遗迹2处,灰坑14座,环沟1处,出土遗物标本800余件,器物种类分为石器、陶器、青铜器三大类。其中,石器以大量的磨制石器为主,器形包括石镞、石刀、石锛、石凿、石斧、石铲、石纺轮、石玦等,个别为打制石器以及加工石器的砺石、石料等。陶器主要有纺轮、鼎足、高领罐、釜、豆、高圈足盘等。铜器有青铜镞、铜环及铜铃。根据出土遗物的形制和时代特征,专家认为:罗家冲遗址的年代在新石器晚期至商代晚期,其下限可能到商末周初,目前发掘工作仍在进行当中。

  值得一提的是,罗家冲遗址出土的多件石箭镞历经数千年而不失光泽,器形十分精美,为今人再现了当年的石器磨制技术,以及新石器时代的生活方式。

   三国-唐宋:城墙护城河勾勒城市功能与边界

  我们所生息繁衍的城市,过去究竟是什么样子?2014年,长沙市青少年宫工地考古发掘提供了问题的部分答案。这里先后发现城墙及护城河遗址各一处,城墙遗址现存长度约为48.7米,宽8.8米,残存最高1.51米。城墙始建于三国魏晋时期,南朝时期进行修补和扩建,此后一直沿用到唐代初期。

  护城河遗址方向与城墙大致相同,位于城墙北侧,两者相距25米。其开挖年代当为西汉时期,沿用至三国魏晋时期,南朝时期对壕沟进行拓宽,唐代初期废弃并填平。初步推测为长沙城的北护城河。

  城墙与护城河的发现,为人们勾勒出唐宋时期长沙城的北部边界。与之相邻的五一广场友阿商场工地发现的一段南宋木构涵渠遗址,则再现了古代长沙先进的城市功能,其建筑结构与2004年坡子街发现的完全相同。由此可知,在南宋时期,该涵渠建筑分布范围很大,应是作为当时城市规划而修建的大型基本生活设施。

   两汉:王陵考古配合大遗址保护

  在谷山地区的桃花岭汉墓东侧,一段长沙王陵的陵园墙被发现。考古人员表示,这为研究汉代诸侯王的陵寝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

  汉代长沙国是汉朝开国七大诸侯国之一,以长沙为国都,始建于公元前202年,至公元37年被废除,分为吴氏长沙国、刘氏长沙国两个时期,共13代14王。长沙王陵考古是按照大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整体要求,逐年编制、上报年度考古工作方案。目前的工作主要以考古调查、勘探为主,为陵区内文物整体保护奠定基础。

  考古人员从2014年9月起对桃花岭汉墓东150米处的丘陵南坡山麓进行了发掘。该区域分布有9座墓葬、1处陵园墙遗址。陵园墙由西南—东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两段夯土墙组成并相交于东南部,形成一个直角拐角,总长约69米。夯土墙呈上窄下宽的梯形,大部分墙体仅存墙基,局部残存墙身。考古人员还在紧靠陵园墙的位置发现了2处遗迹,初步推断为汉代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