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老人拒绝签收假药 反被药商电话威胁

03.11.2014  11:42

  今年6月起,76岁的长沙老人彭国庆(化名)陆续接到3名自称“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的电话。在对方的推销下,彭爹爹先后购买了1台2500元的仪器和3160元的药品。

  花了5000余元,病情却未见好转,第3名“专家”忽悠彭爹爹继续买药。意识到被骗的彭爹爹拒绝付款并要求退货,先前还嘘寒问暖的“专家”在电话中变了口气:“你不买药,就(砍)断你的腿包饺子吃。”中医科学院官网的一份声明称,该院“从未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以‘科学院’的名义生产并销售药品和医疗器械(或治疗仪器)”。

  如果您也有买药被忽悠的经历,欢迎拨打本报热线96360或通过潇湘晨报QQ800096360联系我们。(潇湘晨报 记者向帅实习生沈梦艳长沙报道)

   提醒

  电话推销药品来源不明,质量无保证

  工商部门提醒消费者,电话推销的药品和医疗器械来源渠道不明确,不仅价格昂贵,而且质量难以保证。由于那些推销者一般没有固定的单位,流动性很强,一旦发生质量事故,找不到责任人,“无证销售药品本身就属违法行为”。

  “有的药贩赠送和销售的‘药品’是保健食品,根本不是药品。”因此消费者购买药品时,一定要在执业医师、执业药师指导下合理用药,要到证照齐全的药店购买药品,并注意识别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高价格不等于高质量。“另外,个人信息属于个人隐私,要有安全防范意识,不要轻易泄露给推销者。”

  调查

  买天价保健品的背后是晚年孤独

  老人易轻信,信息渠道单一;推销人员大打亲情牌后再温柔一刀

  一瓶60粒装的硒维胶囊价格高达1.1万元,一盒号称日本进口的50粒装纳豆胶囊,价格高达9600元,在推销人员的花言巧语下,成都王女士的父亲日前花了2万多元买回了这些保健品。

  这样的情况在全国各地都屡见不鲜。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一些保健品推销人员利用老年人渴求健康和摆脱寂寞的心理,采取各种营销手段忽悠。尽管媒体不断曝光保健品销售的骗术,可仍有老年人上当受骗。

  成都王女士说,她的父亲自被诊断出高血压后,就开始四处寻找偏方。一次散步时,被一个搞“免费测体质”的年轻人盯上后,就三天两头地往保健品店里跑。老人多次背着家里人去听养生讲座。组织者不但报销来回车费,还常常送一些小礼物。正规医院里医生开的降压药可以不吃,但“养生专家”的话一定要听。

  在北京工作的白峰向记者反映,父母退休后经常去参加一些所谓的“健康养生讲座”,“养生大师”一番“讲解”后,父母一般都会掏钱购买保健品。为此,家里专门腾空一个房间来堆放这些东西。

  专家表示,老年人信息渠道单一,容易轻信报纸电视上的权威人士,为不法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请来所谓的专家介绍“高科技产品”及“国际领先技术”。为了达到目的,商家往往先免费赠送、提供服务,利用老年人晚年孤独的心理,大打亲情牌,赢得好感后再“温柔一刀”痛宰下去,加上“托”的示范,老年人很容易上当受骗。

  四川大学法学院学者王有粮说,保健品市场的乱象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监管。目前针对保健品行业重审批、轻监管的现象非常突出。王有粮分析,保健品监管涉及食药监、工商、质监、卫生等多个部门,牵动的利益较多,有时候谁都不愿意唱黑脸,保健品市场并非没有办法管,关键在于愿不愿意管。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近日要求整顿电视养生节目,专家建议,监督部门应该对免费义诊、免费体检、养生节目、养生讲座等活动进行严格审查,以防老年人上当受骗。据新华社

  相关新闻

  食药监部门曝光10家非法网站

  飞扬医贸印度抗癌药代购、云南海冰戒毒网、中国前列腺康复网、麦视康品牌官网……11月2日,长沙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转发国家总局通知,曝光了10家违法发布虚假信息的网站。这些网站涉嫌欺骗误导消费者,严重危害公众用药安全。目前,国家总局已经将它们移送相关部门依法查处。详细名单,可以登录长沙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http://syjj.changsha.gov.cn/)的“通知公告”栏目进行查询。记者张莹

  “治不孕不育秘方”其实是制假售假

  11 月2日,记者从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局获悉,该局近日破获了一起利用互联网制售假药的案件。今年4月,“12331”举报投诉中心接到来电,称网上销售一种“专治不孕不育秘方”,随后一家名为“王代祥中医诊所”的网店被锁定。省食药监局稽查局与公安部门成立专案组,一举端掉2处制假、售假窝点,抓获3名主要嫌疑人。经检测,有5批次的成品中非法添加了镇痛消炎类和激素类化学药品成分。记者张莹

  76岁的彭国庆家住雨花亭某小区。因为右腿股骨头坏死,过去16年他一直饱受病痛折磨。

第一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最末页 1/2 总共2/每页1
(稿源:红网—潇湘晨报)
(作者:记者向帅)
(编辑: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