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经开区给20万产业工人家的温暖
在泉塘公园散步,到处都是美丽的绿化景观,令人目不暇接。资料图片
新增园区穿梭巴士解决了员工上下班的问题。资料图片
今年九月,长沙经开区工管委领导班子面向社会和媒体“集体亮相”,先后在《产经周刊》与《长沙晚报》上作出“力行八个带头”公开承诺。
他们“以上率下”带领园区10个涉及经济社会和企业发展、民计民生的部门(单位),针对群众反映最集中、最迫切的问题作出积极回应和庄严承诺,以阳光政务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他们直面突出问题,将整改全过程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向群众公开,请群众参与,让群众评判。通过这种开诚布公的方式,把工作落到实处。
荡涤灵魂、聚焦“四风”、服务群众的教育实践活动,如同清风,吹进了人们心底;恰似甘露,滋润着每个人心田。而作风建设所带来的新成效,使园区的服务保障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为全面优化园区经济发展软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凝聚起推动长沙经开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为促进全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转变发展指导思想
以前,很多党员领导干部心中有根深蒂固的“GDP情结”,为换取短期的GDP增长,不惜牺牲环境和资源。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会议上提出,要“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让居民记得住乡愁”。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长沙经开区严格按照这一要求,坚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统筹兼顾,构建“两型园区”,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观念必须要变,开发区不能单纯地把规模工业的增长当成唯一追求的目标。以后,大规模的拆迁、推山平地再也不能搞了。”长沙经开区决策者一致认为。
长沙经开区在启动绿化亮化、道路改造、公租房建设、交通设施优化等提质工程后,完成星沙供水应急管网、星沙污水处理厂扩容提质建设,基本完成了29个公共服务创新项目建设。
合理的配套设施方便工人出行
9月11日,长沙经开区召开控规提升工作汇报会,意在优化园区规划,全面提升园区品质。规划是一座城市的龙头,也是引领城市发展的灵魂。长沙经开区坚持“一张图纸管到底”,防止规划变“鬼划”。
近年来,园区按照“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生态优美”的整体要求,科学进行功能分区,生活区、商业区、生产区规划建设井然有序,学校、医院、商场、公租房、运动场馆、公共交通配套完善,产业工人充分感受到出行更方便,配套更合理,环境更舒适。
按照东拓南延的思路,园区规划面积由38.6平方公里拓展到100平方公里,为未来产业聚集提供了发展空间。在新一轮的规划控规梳理与提升中,对核心区42平方公里的产业布局、教育医疗、商业中心、公共绿化等提出了刚性要求,明确规定不得随意改变用地性质。
增加绿化,打造生态园区
今年以来,园区全面启动“三年造绿行动”,全年预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5亿元,完成拆迁腾地3000亩,平整场地3000亩,新增绿化面积45万平方米。
在环境建设类重点项目方面,经开区率先在湖南省工业园区启动环境在线监控系统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635万元,计划2015年底全面完成,集重点污染源、饮用水水源水质、地表水水质、空气质量自动在线监控系统和环境信息管理系统于一体。根据规定,园区日排放含有二类污染物的废水500吨以上和日排放含有一类污染物或者病毒、病菌的废水100吨以上的企业全部纳入重点污染源平台管理。截至目前,重点污染源监控系统基本完成,并实现了对18家重点污染源的实时监测和对空气质量、地表水水质的在线监测,提升了环境保护的信息化水平,及时掌握企业排污状况。
另外,投资36万元启动园区企业环境监测项目,对园区内涉废水废气的140余家企业,开展环境监测,切实做到污染物达标排放做到监控全覆盖。基本完成了排污口整治项目,共完成113家企业329快排污标志牌的设立。经开区还实施了煤改气工程,逐步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减少原煤及煤制品的使用。
增强服务意识,解决实际难题
长沙经开区大力转变政府职能和干部作风,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服务企业群众,为其解决实际困难。不再满足单一发展产业,开始将重心放在生产生活的配套上,以求以产兴城,实现产城融合。
新增园区穿梭巴士,体会从家里开到工厂门口的喜悦感。5月23日,经开区园区穿梭巴士开始试运行,第一批9台气电混合动力巴士,将几十家企业和员工集中居住小区串成线,解决了员工上下班的问题。
加快公租房建设,给20多万产业工人带来家的温暖。
每天可以免费在小区图书室看书,每个周末可以参加各种球类比赛,每个月可以看两三场电影,春节回家还能享受包车送站服务……公租房小区湘绣苑内绿树成荫,道路干净整洁,房屋整齐划一,篮球场活动室一应俱全。据介绍,湘绣苑一共有1516间房,容纳了经开区近3000名企业员工。
在长沙经开区湘绣苑、创业乐园、广汽三菱员工宿舍、三一重工新员工宿舍、榔梨公租房、泉星物流园等企业员工集中居住小区的服务和管理按照计划开展了文体竞赛、放映露天电影、举办知识讲座、节假日关怀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做企业员工贴心人”主题活动,有力提升了企业员工生活品质。
深入企业办实事解难题。领导干部职工坚持主动服务、上门服务、跟踪服务,持续开展“两帮两促”、“学习与服务”“互联共建”等活动,走访时做到“三不要”:不要负责人陪同,不要汇报材料,一般不进会议室,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深受企业好评。
针对当前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难题,长沙经开区成功举办了“2014年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直通车活动”,邀请8家金融机构,为参会的120多家小微企业量身打造19种金融服务产品,全年累计为小微企业发放贷款3.2亿元,为企业发展送来了“及时雨”。
破除隐性壁垒,减轻企业负担
主动对接上级简政放权的文件规定,提出“凡是上级明令取消或没有设定依据的,一律予以取消;凡是省、市内其他地市没有保留的,一律不予保留”,破除包括行政干预在内的各种隐性壁垒,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长沙经开区试行一年多的《关于深化行政审批改革、优化办事流程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园区行政审批时限由原来177个工作日压缩为42个工作日,审批办理时间整体上在法定时限内压缩3/4以上,其中外资企业设立审批、工商设立登记、组织机构代码证办理、地税登记、产业环保、国土审批等前置审批压缩为18个工作日,规划、消防、人防、防雷、招标、建设等审批、备案、验收压缩为24个工作日。
其中一个突出案例是,区工商分局从改革商事登记制度着手,进一步优化流程,出台了优化行政服务15条方便企业的具体举措,精简前置审批事项,变“先证后照”为“先照后证”,深受企业好评。
三年投两亿,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三年投两亿,面向海内外延揽人才。自去年发布《招才引智三年行动计划》和《加快引进和培养技能型人才三年行动计划》以来,长沙经开区紧贴经济发展大局,创新工作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2014年,区人才办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两种方式,向海内外高端人才伸出橄榄枝,先后接洽高层次创新创业项目咨询50余批次,收集申报高层次创新创业项目17个,评审通过7个。
今年4月,长沙经开区出台了《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支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全力支持电商产业发展。
5月,管委会出台了《专利驱动创新发展鼓励办法》,计划三年投入1.5亿元鼓励企业专利发明创新。对年均发明专利申请在30件以上企业,给予100万元资助;对主持制定国际标准并拥有该标准必要专利的企业给予100万元资助;同一企业当年资助总额最高可达500万元。
10月13日,《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试行办法》正式发布。该办法明确提出从2015年起,每年安排1亿元,通过贷款贴息、补助和奖励等方式,对集成电路产业进行重点支持。
聚焦作风抓整改,统筹兼顾促发展。2014年,长沙经开区切实擦亮了思想底色,提高了服务水平,优化了发展环境,也赢得了企业群众的交口称赞。
“精简、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是吸引我们来长沙经开区投资创业的重要原因。”采访中,有不少企业对长沙经开区的发展环境给出这样的评价。
朴实的话语,却是最高的赞赏。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亟待破解发展困局时,更需要着力提升服务水平、优化发展软环境,才能平稳过渡甚至逆势上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