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长沙红色地标之三:湖南第一师范(360全景图)

30.06.2016  01:00

点击进入专题:红色信仰——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1921-2016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回望历史,中国共产党在长沙这片热土上留下了许多不可磨灭的记忆。星辰在 线联合长沙市委党史研究室,精心挑选了长沙市辖区内 27个红色地标,逐一进行实地探访,推出《红色信仰 探访长沙红色地标》大型策划报道。许多红色地标您或许耳熟能详,或许违睽已久。请随我们现场探访,抚今追昔,一起回望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短视频:湖南第一师范。星辰全媒体记者  王希文/摄)

(全景360°带你再走第一师范校园。星辰全媒体记者  王希文/摄)

(地图地址。)

 

(第一师范老校区正门。)

(校园林荫小道,至今回荡着朗朗书声。)

(学子们走在学校中。后面是大二学生们的行李,他们要搬到新校区去了。)

(几位学生在赶到新校区去之前,再来到毛泽东展览馆回顾革命历程。)

(学生们的行李,下半年,又将有一批新的学生来到这里接受熏陶。)

(学校的走廊,这些廊道上留下了先辈们孜孜以求的足迹。)

(展览馆内游客络绎不绝,他们在导游的引导下一路走过光辉历程。)

(毛泽东当年宿舍的所在地,几尊雕像还原了当时他们探讨救国真理的场景。)

(八班宿舍,中间下铺有被子的地方,是他的床。)

(当年的八班教室,这里启发了毛泽东革命思潮。)

(无字之书展馆,在线毛泽东与萧子升游学的场景。)

(猴子石缴枪场景再现。)

(冷水井。这口水井就是当年毛泽东坚持冷水浴的地方。图片均由星辰全媒体记者  王希文/摄)

   星辰在线6月29日讯(星辰全媒体记者 王希文 王蓉 实习生 曾琪) 古城长沙,书院路,你一定会被路旁一幢颇具欧式风格的灰白建筑深深吸引,路两旁处处洋溢的青春面孔,昭示着这里蓬勃向上的活力与朝气,校名“第一师范”上迎风飘扬的旗帜,昭示着这座学校的不凡。

  2007年,《恰同学少年》在央视播出,湖南第一师范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学子们激扬文字,针砭时弊,心系天下,探讨真理的氛围,令无数人心向往之。近日,记者再次探访这所长沙著名的红色地标,感受在那个热火青春中跳动的脉搏。

  信仰:重温入党誓词 新时期的绝对忠诚

  临近七一,校园内游人不绝,在毛泽东曾经就读的八班教室,一群外地慕名而来的游客面对党旗,右手握拳举起,“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

  铮铮誓言,面对党旗宣告的绝对忠诚,表达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信念。“我一直很崇敬毛主席,特地来主席母校参观一下。”云南昆明的浦先生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十分崇敬毛主席。“今天到这里来看了才知道,主席当年在这里读书有这么多的故事。尤其是学校建筑十分的有特色,我觉得这样的建筑风格全国应该只有一师范。”

  探访:陈列馆内记录一个个令人感佩的故事

  “愿嘤鸣以求友,敢步将伯之呼。”这篇署名为“二十八画生”的征友启事,被刻在了第一师范毛泽东陈列馆的墙上,“就是这一封著名的征友启事,毛泽东身边聚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仁人志士,大多成为了后来中国革命的骨干。”第一师范展览馆馆长艾建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国只有我们一师范是在原来的旧址上建展览馆和学校的。”

  在一个名为“无字之书”的展厅内,有两尊雕像,其中一人手指前方,远方田野之间隐约有人在辛勤劳作,解说员介绍,这是1917年,毛泽东与好友萧子升利用暑期进行游学的场景展示。

  “主席一直认为读书要读两种,一种是一般的书本,既‘有字之书’,还有一种就是‘社会’这本‘无字之书’。这次游学,既是为了能够更了解社会,也为了磨炼自己的意志。”

  传承:每一个学生第一节课都要在这里

  艾建玲告诉记者,一师范与很多的学校、事业单位都有合作,长沙市一些学校会带学生来参观,进行建党教育,许多单位的入党仪式也在这里进行。“过几天会有一个两百人的革命历史讲解会,这是馆内比较大的活动了。”

  如今,第一师范早就已经建了新校区,大部分学生都在新校区上课,“但是所有的学生第一节课都必须在老校区上。这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受到伟人的熏陶,更加了解学校的历史。”

  湖南第一师范,这座在毛泽东求学之路上占据了重要地位的高校,至今弦歌不辍,薪火相传。伟人的革命之志,在这里出发,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如今,五湖四海的莘莘学子,继承传统,在祖国的各条战线上奉献青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纪念地名片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其前身为南宋绍兴年间(公元 1161年)著名理学家张栻创办的长沙城南书院,1903年始立为湖南师范馆。1912年和1914年相继改为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和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解放后更名为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2008年升格为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并更为现名。

  学校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美誉,群星灿烂,名人辈出:中国共产党的“一大”代表毛泽东、何叔衡、李达,中共“七大”书记处书记任弼时,中华民国开国元勋黄兴,“难酬蹈海亦英雄”的民主革命家陈天华,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以及一大批杰出人物如蔡和森、李维汉、徐特立、杨昌济、谢觉哉、周谷城、田汉、黎锦熙、张国基、谭延闿、王先谦、何绍基等曾在此学习或工作。一师师生(含城南书院)载入《辞海》者达50人。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此求学、工作八个春秋,并在此从事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等一系列革命活动,实现了由青年学生到职业革命家的转变、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到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学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为中国人民的教育事业和解放事业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