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查获首起打车软件“专车”涉嫌非法营运案

26.12.2014  14:37

    长沙查获首起打车软件“专车”涉嫌非法营运案 执法部门提醒乘客,通过软件打“专车”出事故难获赔偿

  长沙交通部门严厉打击各种非法营运,保障乘客和正规出租车的权益。图为执法人员在检查一辆涉嫌非法营运的私家车。余志雄 摄

  首席记者  吴鑫矾

  继抢滩出租车叫车市场后,“滴滴”、“快的”等打车软件又将触角伸向私家车市场,市民只要在APP页面上一点,就可招来奥迪、凯美瑞等“专车”接送(详见长沙晚报10月30日A7版《手机装个软件,宝马奥迪摇身一变成“的士”》)。本报报道见报后,引起了交通部门的高度重视。

  昨日,长沙市交通行政执法局向本报独家通报该局查获的首起打车软件“专车”涉嫌非法营运案件。而记者联合交通部门在近一个月的调查中发现,打车软件中的“专车”平台实际上成了“黑车”平台。一些私家车利用软件接单拉客,而软件提供方也打着“专车”的幌子,在长沙招募私人车辆从事非法营运服务,并指导他们如何应对执法部门的检查。

   现场

  用打车软件非法拉客

  一辆私家车当场被扣

  24日,市交通行政执法局在长沙汽车东站进行例行巡查。上午9时50分,一台牌照为湘AWP582的银白色起亚小轿车停靠在路边,一名年轻男乘客走下车,从后备厢取出行李准备离开。

  “我们上前进行执法询问,司机准确地说出了乘客姓名,我们以为是送朋友的。”执法人员说,“另一名执法人员去向乘客取证,提醒乘客不要乘坐‘黑车’,结果乘客称这车不是‘黑车’,是用‘易到用车’叫的车。我们才意识到,这台车可能是从事非法营运的私家车。”

  原来,这名乘客是从外地乘飞机回长沙,在机场用一款名为“易到用车”的手机打车软件叫了一辆“专车”,从机场到汽车东站花费40元。随后,执法人员对该车车主进行了突审。

  “车主承认载客的小车是他的私家车,他加入‘易到用车’的‘专车’平台,做起了拉客生意,这笔单是软件派发给他的。”执法人员说,这种私家车没有相关部门批准的营运资格,本质上就是从事非法营运的“黑车”。执法人员当场扣下了这辆涉嫌非法营运的车辆。

  暗访1

  软件公司招聘带车司机

  执法人员假装前去应聘

  今年下半年以来,滴滴打车、快的打车、易到用车等多款打车软件的“专车”平台相继进入长沙市场。这些平台号称提供预约用车服务,同时声称,车是租赁公司的车,司机是劳务公司的人,平台只提供信息服务。

  但记者和执法人员在调查过程中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11月底,记者发现,在58同城、赶集网、百姓网等网络平台上,滴滴打车软件长沙推广工作人员均发布了招聘信息,并在标题中注明了“带车司机”的前提条件。

  12月初,一名执法人员装成应聘司机,拨通了长沙滴滴打车网络招募私家车负责人吴某的电话。吴某表示,要求车辆是2010年以后买的车,而且最好是20万元以上的中高档车型,携带驾驶证和身份证、车辆保险和银行卡,到长沙某酒店填表后参加培训。

  而从吴某提供的名片来看,上面只有打车软件的客服电话和本人手机号码,并没有固定办公电话。

  “培训重点是怎样应对政府相关部门的执法。”吴某表示,培训分上午、下午两班,每天都有几十名私家车主前来登记和培训。他们会讲述打车法律上的空白,同时介绍运营的方式、规定和打车软件应用等。

  暗访2

  记者和执法人员乔装去培训培训者教大家如何规避执法

  12月8日下午,记者与几名执法人员乔装成培训人员,来到吴某指定的长沙河西某处酒店的培训地点,此次培训有近十名私家车主,内容主要是司机如何应对运管检查和记者的暗访。

  “对外一定要明确四方关系,车是租赁公司的车,人是劳务公司的人,为专车服务,而软件只是提供一个信息的平台。”培训工作人员强调,遇到交通执法的时候,一定要说车不是私家车,而是租赁公司的车,自己只是劳务公司派遣过来开车的司机。

  “会不会被要求看你的行驶执照呢?”“如果让你把车上的行驶证拿出来怎么办?这一看不就都知道了啊?”……不少参加培训者提出了疑问。

  培训工作人员立马给现场的私家车主们支起了招。“你就说我不知道放哪儿了,或者行驶证没带就行,然后的话给我们客服打电话,由我们来处理。”该工作人员再次强调,千万别说开的是自己的私家车,“你要说你是私家车,就直接把你抓起来了”。

  如果遇到记者暗访又该怎么办呢?“比如说我是个司机,他是劳务公司,你是租赁公司,他是软件,那我跟谁有关系,我只跟劳务公司有关系。我跟租赁公司、软件方都没有关系。如果有乘客多嘴问你的车哪里买的,你的座套哪里买的,你的保险买了多少,或者问一些五花八门的关于车的问题,你就说不好意思不知道,这不是我的车我不清楚。”培训工作人员说。

   调查

  “专车”利润高隐蔽性强

  软件公司每单提成20%

  在参加培训的私家车主中,绝大部分人都是被“专车”的高利润和隐蔽性所吸引来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滴滴打车在长沙市场就已招募私家车千余台。

  “面对执法时,软件方让我们对外宣称是拿月薪的,月薪2000元。其实真正跑下来,好的话一个月就能赚24000元。”一名最早加入滴滴打车的雅阁车主告诉记者,他之前有台车是跑“黑车”的,一次去机场送客后,滴滴打车的推广人员主动要了他的号码并邀请他加入。

  “其实就像的士一样,你只要跑得多就赚得多,当然软件方也要从中抽取佣金。”这名车主说,司机每单交易都是通过软件来计算车费,软件方每单交易额提取20%。每笔交易是乘客通过微信支付给平台,再由平台隔天或一周一次支付给车主。

   危害

  “专车”本质上是“黑车”

  发生事故乘客难获赔偿

  “这些车其实就是‘黑车’的升级版。”市交通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说,这种“专车”从事公共客运,却没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和相关部门批准的营运资质,本质上是从事非法营运活动。根据规定,即使是汽车租赁公司,也只能提供车辆租赁,而不能提供驾驶劳务服务。

  “这种‘专车’一出,我们出租车的客源被抢走了不少。”蓝灯出租车公司的驾驶员张师傅说,所谓的“专车”就是“黑车”,这种软件给长沙“黑车漂白”提供了平台,严重影响了长沙的公共客运市场。

  “如果乘客乘坐这种‘专车’发生事故,理赔就成了最大的问题。”市交通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说,正规出租车都有营运资质,买了保险,遇到问题不会拒赔。而这种“专车”未取得经营许可,属非法营运。车辆发生事故后,保险公司会拒绝赔偿。

  “对这种做法,上海等地已出台相关法规,不仅车主要被罚,还会对软件公司进行3万至10万元罚款。现在打车软件平台推广人员明知违规,还在大肆招募私家车。”该负责人说,目前,长沙的相关法律法规相对滞后一些,只能对车辆进行罚款。今后,还需要多部门联合出台相关地方性法规或相关政策,打击“黑车”,确保公共客运秩序的正常。 




(稿源: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作者:)
(编辑: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