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杨家山立交桥即将全面通车

03.02.2016  11:42

昨晚7时,提质改造后南北双向8车道、东西双向10车道的杨家山立交桥上,流畅行驶的车辆拉出一道道光带。

1996年夏天,本报记者随同当时的“96高空看长沙”报道组乘着一架老式运输飞机从高空俯瞰长沙城,当时的杨家山立交桥旁是大片农田。

始建于1996年的杨家山立交华丽升级,即将全面通车。

2015年12月9日,正在改造中的立交桥。

杨家山立交长2340米,宽15米,是名副其实的城东交通“咽喉”。

有事的时候做事,等活的时候打牌、聊天、躺电动车上睡觉是农民工消磨时间的主要方式。

2015年12月30日,曾经在桥下找活儿的水电工邓师傅一家三口在杨家山立交改建工地前合影。

来自民间花鼓戏剧团的演员在桥下倾力演出。

文/图长沙晚报首席记者石祯专

记者邹麟陈飞 余劭劼 通讯员刘向军

春风不度玉门关,我又堵在杨家山。”这是不少市民过去对堵点东二环杨家山的无奈调侃。经过为期3个月的改造施工,始建于1996年的杨家山立交华丽升级,即将全面通车。

杨家山立交位于东二环线与人民东路交会处,长2340米,宽15米,为三层立交桥,是名副其实的城东交通“咽喉”。

20年前的杨家山是什么样子?当年建成通车后不久,记者即对它进行了航拍。位于立交桥西侧数百米远的京广铁路沿线清晰可辨,四周仅有零星楼房。东南角和西南角还是一片菜地。如今,它的周边高楼林立,车水马龙。

桥上车来车往,桥下却是另一番图景。各类人群聚集在此,每天演绎着各种市井故事。

大概从1998年开始,桥下找零活做的农民工增多了。他们大多有一技之长,一旦有人来请,谈好价钱、带上工具就可以跟老板走。后来人越聚越多,形成了一个自发的农民工劳务市场,经常有数百人在这里找工作。还有六七个剃头匠经常在此摆摊。刘师傅是湘乡人,简单的行头一肩挑,早出晚归。8元一次的理发,包括刮胡子、采耳,一天下来,也能挣个百来元。除开流动的务工人员,周边五一村的居民也常来光顾。

夜幕降临,来自民间花鼓戏剧团的演员们经常在桥下演出。他们全情投入,卖力演出,收入全靠观众自愿打赏。

随着去年12月初杨家山立交改造工程的正式启动,桥下往日的喧嚣销声匿迹。“有的干脆回去了,有的去了别的市场。”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2015年12月30日,水电工邓师傅一家三口在杨家山立交改建工地前合影。以前经常在这里找活儿的他经过多年打拼,已在附近买了房、安了家,不再漂泊。至于杨家山改建后自己去哪里揽活,他倒是很乐观,“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