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长沙优质中职成新热门 中职不再是“备胎”

15.07.2016  03:35

 

长沙晚报记者 岳霞

实习生 周茜茜 段敬搏 罗同瑞

“初中毕业后87%的中国学生选择了普通高中”,是时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6年两会期间透露的数据。在不少家长眼里,中职是最后无奈的选择,是为孩子有书读的“备胎”。不过今年,长沙中职招生出人意料的火爆,不少中职名校早早就被家长报名撑爆,学生家长都在刷新教育观:中职教育别有洞天。

“大国工匠”成为家长认同趋势

手艺人,以前一度被看成最没出息的职业人;现在,他们终于有了一个恰当的称呼——“大国工匠”。工艺的传承和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受到这个时代崇尚。

在瑞士,75%的初中毕业生的首选是职业中学。仅820万人口的瑞士,人均GDP超过8万美元(2014年IMF数据),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接受职业教育同样可以拿高薪水、受人尊重。

由长沙市教育局和长沙晚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长沙市2016年中考招生咨询会上,紧接去年热点,今年优质中职展位也跟普高名校一样,被家长围观。记者在现场看到长沙财经学校、长沙汽车工业学校、长沙信息职业技术学校等展台上,意向单填满好几页。

现场带着儿子的成绩单来咨询的孙先生表示,孩子动手能力强,对机械感兴趣,是他毅然选择中职教育的原因,“我不想拿他的缺点跟别的孩子的优点比,我觉得他学个中职挺好,真正发挥他的长处。”

热门中职进入门槛开始提高

上周四、周五两天,全省667名中考生为争夺长沙市信息职业技术学校(宁乡师范学校)300个五年制大专班学位,接受学校的单独考核。

为什么要另外组织考试作为选专业依据?该校校长郭正良表示,一是全省中考成绩衡量标准不大一样,学校无法甄别更优秀的生源;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今年开办的五年制学前教育大专班,是为学校升格为长沙第一所幼师专科学校储备人才,“一定要选拔最优秀的生源进入到幼师专业,为学前教育提供最好的师资。”

上午进行文化课考试,下午开展音乐、舞蹈等专业技能测试,再根据学生综合成绩进一步选拔。招生就业科科长何重兴表示,选拔的300人进入学前教育、计算机网络、数字媒体技术这三个五年制大专专业,其余学生将调剂到本校其他中专专业,“本次考试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由学校纪委监督,考试成绩将于9号在学校网站公布。”

记者在考试现场看到,不少学生在一家老小的陪同下前来参加考试,还有学生从娄底、广东赶来申请入学。曾就读于怡雅中学的邓同学报考了计算机网络专业,他告诉记者,他姐姐毕业于该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前景很不错,所以他也选择了这所学校。

城区生源显著增多

“家长和学生选择职专不再是出于无奈,而是根据实际情况,主动选择。”郭正良校长表示,这种现象近年来越来越明显,让职业教育人感觉“很有尊严”,“今年还有一个明显变化是学校长沙城区初中毕业生报考人数达到总报考人数的90%,与往年相比有很大突破。”郭正良校长表示,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从目前招生情况来看,家长和学生越来越意识到“适合自己”的重要性。

记者从多所学校了解到,长沙市信息技术学校的生源结构变化不是特例。多所中职招生负责人表示,近三年来,长沙城区生源显著增加。“显著增加的背后是长沙城区家长对中职教育的认同。”长沙市教育局职成处副处长范霖表示。

多渠道成才让长沙中职获认可

以前认为选择中职,孩子接受的教育就到头了。家长们一了解,还真不是。对口招生可以让中职生一样进入大学就读,而长沙中职教育日益频繁的对外交流,也给接受中职教育的孩子打开了另一扇门。

近日,韩国富平工业高等学校就来到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与学校结成姊妹学校。而不久前,来自英国新斯温顿学院和巴尼特·索斯盖特学院的四位体育主管及足球教练,与长沙财经学校师生足球社团的小伙子们上演了一场足球友谊赛——长沙财经学校和英国新斯温顿学院是教育部中英职业教育“‘影子校长’项目”成员单位。长沙财经学校校长陈全宝表示,作为湖南最大的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学校,该校正在积极探索如何与海外院校紧密合作,为中职生海外求学就业、技术移民打造新的通道,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很好的后续发展。“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主动研究并推进国内职业教育与国际接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技能的国际型应用人才,是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和融合的必然趋势,也是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必然路径。”陈全宝表示。

http://www.icswb.com/newspaper_article-detail-188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