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推行全民艺术普及工程 点点鼠标跟着专家学艺术

08.07.2015  15:59

  长沙晚报记者 田芳

  提要

  长沙今年启动文化馆“中心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年底将建成中心馆1个、总馆9个、分馆30个、基层服务点50个、联盟馆5个。

  2012年,长沙市图书馆启动“总分馆”服务模式。目前,全市已建成分馆76个、市区两级流动图书车服务点75个、地铁(街区)自助图书馆3个、馆外自助阅览室1个、自助读报机/电子读书机15台。

  近年来,随着长沙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升温、提质,长沙文化设施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文化阵地遍布城乡。有了文化阵地,如何让其发挥最大的效能?今年5月,在长沙召开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会议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易炼红要求,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在“现代”上做文章,要在“公共”上下功夫,要在“服务”上求突破,要在“体系”上见成效。近年来,长沙市推行以人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制度,创建接地气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以提质服务质量、服务方式等手段为市民提供符合心意的文化服务,保证了文化设施、文化阵地的充分利用并发挥出最大功效。

   总分馆”服务模式便利市民

  “几个月前,这里有了图书馆,我过条马路就能看书了。”闲暇时,望城区莲湖社区居民邓超常到图书馆享受阅读时光。2012年,长沙市图书馆启动“总分馆”服务模式。目前,全市已建成分馆76个、市区两级流动图书车服务点75个、地铁(街区)自助图书馆3个、馆外自助阅览室1个、自助读报机/电子读书机15台;同时,总分馆借阅“一卡通”制度的设立,让老百姓真正实现出家门就能进图书馆、能便利借还书的愿望。

  今年,长沙市又启动文化馆“中心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以长沙市群众艺术馆为中心馆,以9个区县(市)文化馆为总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为分馆,社区(村)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为基层服务点,以“联盟馆”方式广泛吸纳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工人文化宫、老年大学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加入,构建“1+9+N”的文化馆运行新模式,打造“平台共享、资源互补、区域协同、供需对接”的文化馆“中心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到2015年底,全市将建成中心馆1个、总馆9个、分馆30个、基层服务点50个、联盟馆5个,文化馆“中心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基本框架初步形成。

   艺术普及工程让市民“一人一艺

  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满足群众不同的文化需求,提升群众文化艺术素养?长沙进行了“互联网+文化馆”的模式探索,推行全民艺术普及工程。

  长沙市在文化馆“中心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基础上,推动数字化服务平台和远程艺术辅导培训系统建设。通过录制视频,组织文学、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摄影、戏曲、曲艺、工艺、非遗技艺等10个门类的专家,分别开设标准化的普及班、中级班和高级班,满足不同群体不同阶段的需求。

  长沙市文广新局局长杨长江说,全民艺术普及工程是在长沙市文化馆“中心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成后,不管城市还是农村,均可就近便利获取艺术普及资源。今后每个村和社区的居民,只要打开终端,就能跟着专家的讲课视频学习艺术。通过精准服务,最终实现“一人一艺,全民参与”的目标,提升全民文化艺术素养。

   让公共文化服务更“接地气

  在望城区乌山镇文化站的培训教室里,一场主题为“垃圾分类减量与保洁队伍业务知识”培训讲座正在举行,来自该镇11个村(社区)的160名环卫专干、保洁员和废品回收员认真聆听了讲座。来自黄花岭村的环卫专干杨珍玉说:“文化站特意邀请了省环保协会的老师到镇上授课,教我们用‘卖一点、收一点、沤一点、埋一点、烧一点’的办法实行垃圾分类减量,讲座内容既符合农村垃圾处理的实际,也很对我们的口味!

  提质公共文化服务,就要组织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想群众所想,办群众所需,让公共文化服务“接地气”,“多一点家常味,多一点泥土气”。长沙市各乡镇文化站建成开放后,围绕群众需求,积极开展图书借阅、文艺演出、电影放映、科技培训、体育健身等活动,深受当地老百姓的欢迎。同时长沙市每年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公共文化“五送五进(送图书、送演出、送电影、送展览、送讲座,进村镇、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进工地)”服务最受群众欢迎。据悉,长沙市每年送图书20万册,演出1000场,电影2万场,展览1000场,讲座200场。“雅韵星城”、“好戏天天演·欢乐满星城”、“阳光娱乐·创业兴文”等公共文化活动品牌为市民搭建起各种各样的展示文艺才情的舞台。

  以人为本为长沙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添了无限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