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探路创新"家门口"养老模式 选址难题待破解
中新网长沙12月11日电(记者 刘双双)“我不愿意给孩子增加负担,他们也有工作、有子女。过去儿子、媳妇轮流陪我们老两口住,晚上回家还要做饭、洗衣,太累了。”今年90岁的张东平老人主动给儿子做思想工作,和87岁的老伴一同住进了社区门口的“微型养老院”。
11日,长沙德政园小区内的“长者康护之家”正式启动。这是一处由长沙市芙蓉区民政局、长者之家所在街道社区联合专业机构打造的家门口的“微型养老院”,首创居家养老新模式。
民政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长沙市老年人口达114万,每年以4%的速度递增。目前,长沙有养老机构148家,拥有养老床位2万多张,但近6成集中在乡镇敬老院。离家远且医院式的管理让一些老人不愿入住,也让居住城市的子女不便探望。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养老问题,政府也在力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或日间照料室,但囿于社区专业医护人员的缺乏和资金问题,此模式叫好不叫座,推广遇难。
政府搭台,专业机构运作,将老人在身边“托养”,既能享受养老院的待遇,又能随时有家人的陪伴,还能“医养结合”,这种幼儿园式的“社区养老院”便是长者康护之家应运而生的目的。
与大型养老机构不同,长者康护之家是一栋总面积约60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上下两层设置有31个床位。宽敞的楼前小院,舒适的客厅,洁净的厨卫间,温馨的书报栏,多样的康复器械……既营造出家庭的氛围,又有专业的康护服务。
满头银发却精神矍铄的张东平老人告诉记者,自己患有脑梗塞,每天需要早晚吃药。因为腿脚不便,拄着拐杖出门非常麻烦。“儿子很孝顺,以前老两口在家,他出门也不放心,总要请钟点工或打电话回家,怕我们有个磕磕碰碰。”现在,老人的起居饮食、吃药都有专业人员护理,家人可以24小时电话了解老人情况,也可以随时接老人回家小聚。
据了解,长者康护之家配备有1名专业护士,每4个老人配备一名专业护理员。老人根据入住时的健康状况选择不同级别的护理,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白天托管居住或全天长期居住。由知名医院教授组成的专家顾问团队还将定期对老人巡诊。
芙蓉区民政局副局长陈同舟介绍,政府对社区家门口的养老院将从政策、经费、选址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希望把这种新模式大力推广,破解现在日益凸显的老龄化社会养老难题。其中,政府在建设、运行及伙食等方面都会给专业机构一定经费补助。
“选址是目前推广家门口社区养老模式的一大难题。”陈同舟说,老小区房子设施不规范,新小区很多没有预留养老服务用房,这也是推广“微型养老院”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到2015年,芙蓉区力争为老者建立起30个以上这样的“家”。
陈同舟呼吁,在今后新建小区时,应当把养老机构布局规划纳入小区配套建设中。全社会联动携手才能真正提速家门口养老模式的实现。
从事专业居家养老服务10多年的黄佳跃对这种“微型养老院”模式十分看好。他说,随着国家对养老服务问题的重视和投入力度的加大,以及民众思想观念的不断开放,相信越来越多的老人能够接受这种以“家”为中心的家门口养老模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