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点”长沙】徐颂东:《大清相国》流淌着湖湘文化血脉

13.03.2016  22:59

徐颂东。

(徐颂东与星辰在线总编辑何旭在“这三年——幸福长沙主题摄影展(北京)现场。)

   星辰在线3月13日北京讯(星辰全媒体特派记者 岳珊) “这三年,长沙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城市文化得到了巨大提升。”日前,“这三年——幸福长沙主题摄影展”在北京亮相。作为在北京发展的湖南人,长河集团董事长徐颂东也来到了现场,透过图片感受这三年家乡的变化。

   非本土的“本土化”长沙人

  虽然出生在祖国的大西北,但从1992年开始便生活在长沙的徐颂东,其实是个名副其实的“长沙老口子”。徐颂东说,在长沙生活超过20年,他已经成为不是本土,但相当本土化的长沙人。

  常年的四处奔波,早已改变了徐颂东的乡音。一口地道的北方普通话,让人很难联想到他其实是个正宗的湖南人。但尽管口音发生了变化,对家乡的情愫却是二十年如一日。

  “湘北岳阳、益阳、常德,湘西怀化、吉首、张家界,湘中邵阳、娄底、湘潭,东边是株洲,南边是衡阳、郴州、永州……”说起湖南,徐颂东脑海里自然的浮现出一幅三湘四水的全景地图。“就像长沙当地隔着一条湘江,河东和河西讲话口音完全不同,湖南话十里不同音的差异,充分体现了湖湘文化的多元性。”

  “杜甫江阁、三馆一厅、湘江两岸的风光,在北京能够一次性看到这么多家乡美景,打心底里觉得骄傲。”近些年,由于工作需要,徐颂东经常是北京、长沙两地穿梭,他也是长沙城市日新月异发展变化的见证者。“现在的长沙已经日益成为一个现代、宜居且具有幸福感的城市。值得一提的是,‘这三年’影展让人更加直观的感受到长沙变化的同时,也在两会期间为家乡做了一次最好的宣传和推介。”

   大清相国》流淌着湖湘文化血脉

  徐颂东说,做文化产业、影视行业,一直在更深层次的追寻湖湘文化的根源。电视湘军在走娱乐化年轻化的道路上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但是湖南作为一个文化大省,还应该出现一批对社会有深远影响力的文艺作品。尤其是在电影和新媒体影视这个领域,有很多可以深入挖掘的东西。

  于是,他选择了湖南本土著名作家王跃文的长篇历史小说《大清相国》改编拍摄电影,该书讲述了清代名臣陈廷敬在特定的历史境遇中所作的人格、道德和权力的艰难选择,再现了三百多年前的官场风云。事实上,《大清相国》作为一部历史题材小说,在讲述故事的同时,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中国电影市场近几年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国内票房去年达到了440亿,投拍这样一部倡导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电影,既有机遇,其实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和挑战。他说,《大清相国》经过两年多的筹备,在剧本打磨、人物选角、拍摄场景等方面狠下功夫,一定会将一部文化精品呈现给观众。

  《大清相国》是一个社会广泛关注的现象级作品,徐颂东说,他希望在坚持原著精华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给观众更多正面的启迪和思索。

  在他看来,虽然《大清相国》的原著写的是山西的历史人物,但小说和湖湘文化其实有着很多契合点。“小说原著作者王跃文,电视剧和电影的主创团队都是来自湖南。湖湘文化中一直有着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出自洞庭湖边,所以说,《大清相国》注定是一部流淌着湖湘文化血脉的作品。”

  除了文化及影视工作,这几年,徐颂东还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在环保公益上面。作为阿拉善SEE公益机构湖南中心的发起人,他影响了一大批湘商关注环境的同时,也积极承担着自己的社会责任。“环境问题与地球上的每个人息息相关,只有当环境变好了,才能可持续的发展绿色环保经济。”

   【两会心愿】

  徐颂东作为长沙市天心区的一名基层政协委员,也时刻关注着两会的热点。他最关注的还是文化产业方面,尤其是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工匠精神”,在他看来,已经开始从国家层面关注品质和制作。

  “很多在湘的全国两会代表也都是好友,平时也有很多交流。”徐颂东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核,还是内容的制作。挖掘和推出更多符合中华传统文化的作品。“我们要努力用故事打动观众,而不是简单的说教,需要从内心深处去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