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点”长沙】“当代唐人”创始人郑林:长沙艺术发展“人”是第一要素

06.03.2016  03:16


  (郑林站在一副艺术作品前。)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展厅,厅内正在举办一个个人画展,郑林介绍,这些作品都已经售出了。)


  (从曼谷到北京、香港,从1997年到现在,郑林和他的艺术中心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


  (郑林的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在798艺术区的西街附近。)


  (闻名中外的北京798艺术区,已然成为了艺术家们梦寐以求的艺术高地。图片由星辰全媒体记者 王希文/摄)

   星辰在线3月4日讯(星辰全媒体特派记者 王希文) 3月4日下午,就着全国两会采访的间隙,在北京798艺术区,记者见到了“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创始人郑林。在几十年前的包豪斯建筑上,在几乎变成废墟的旧工厂里,798的艺术生命因为一大批艺术公司和艺术家的进驻而日益成长,乃至最终闻名于世。

  “798现象不是偶然的,它属于自然生发,大家因为共同的理念、爱好而聚集在一起,逐渐成为一块艺术高低,这对湖南对长沙来说,可以参照引导,但不可能复制。”一见面,郑林便开门见山地说。

   长沙艺术高地的完善需要完整的产业链条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在圈内早已声名赫赫。从1997年进驻泰国曼谷,郑林便一直专注于艺术展览和策划,这位地道的湖南怀化伢子,硬是将中国艺术元素带向了国际市场。“曼谷是当时东南亚最大的城市,艺术氛围非常浓厚,大量的国际知名艺术家汇集于此。我们取名‘唐人’,也是对祖国文化的一种认同,希望能将更多的中国元素输送到国际视野。

  2006年,随着中国经济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不断上升,国家层面对文化艺术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当代艺术呈现了“井喷式”的发展。郑林瞄准时机,在北京设立了艺术服务中心。“非常明显,一个地方的经济实力,决定了艺术发展的方向。

  郑林认为,湖南长沙要真正形成文化艺术高地,“人是最关键的因素,甚至是第一要素。”近年来,长沙从硬件设施和政策措施上,对文化艺术事业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持。“三馆一厅”、后湖国际艺术中心等一批文化项目、艺术创作基地逐渐落地,吸引了一大批颇具影响力的艺术名家进驻。

  郑林认为,“长沙乃至湖南的艺术家都是有限的,这些政策措施归根结底要以人为本,要想办法吸引全国、全世界的艺术家,人来了,市场就活跃了,一些有影响力的艺术机构也会被吸引,逐渐形成艺术产品加工基地,甚至于培育出自己的艺术品牌,形成完整的艺术链条。

  2016年5月,首届浏阳河文化艺术节将在浏阳河畔开幕。这场主题为“醉美浏阳河·神奇九道湾”的艺术盛会,将举办焰火晚会、主题音乐会、舞台剧展演、美术及摄影作品展览等系列文化活动,引领市民和艺术家共同畅享集光、影、城、河、焰、赏、购、娱、乐于一体的文化盛宴。

  郑林认为,必不可少的文化活动也将成为艺术汇聚发展的重要引擎。“这就是艺术品牌的培育,长沙借助本土的文化元素和地理优势,打造文化品牌,吸引艺术人才,正是建立艺术高地的明智之举。

   艺术创作不能一成不变 要引领时代潮流

  面对当下不少艺术家功利化程度越来越高的问题,郑林认为,“当代艺术分为不同的领域,真正代表艺术发展方向的,还是‘实验性’的当代艺术。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作品来作‘实验’,研究思想观念的变化,从而引导社会思想向更好方向去发展。

  “实验性”的当代艺术,艺术家必须要耐得住寂寞。“并不一定能产生多大的商业价值,更多的是试水,作品是否能为社会所接受,从而去探寻艺术的发展方向,这是是艺术家们的社会责任和艺术担当。”郑林认为,“当代艺术的时限性决定了在某一个时间段,不同艺术作品的定位和学术标准,从而推动艺术作品的不断创新,因此,艺术绝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郑林看来,商业化的艺术也必不可少。“艺术家要生存,要保证他足够的创作空间。他们的艺术作品要得到市场的肯定。”因此,在每一次展览时,他对作品的选择都是优中选优。“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国际顶级的商业艺术机构。

  对湖南和长沙的艺术发展,郑林非常熟悉,“我们和大量的湖南艺术家,包括段江华、蒋志、李路明、邹建平等一大批湖南艺术家有着密切的联系,长沙发展文化艺术不论从软件应将来讲,都有着天然的优势,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将来的长沙一定会成为艺术之都。

  谈及这次全国两会,郑林更关心的,是国家层面能尽快出台对民营艺术机构的扶持政策,“在艺术领域,民营艺术机构希望能争到更多的话语权。”郑林注意到,近年来,大量的中国艺术家资源流失到国外的艺术机构,“有了政策支撑和资金支持,我们有决心改变中国艺术家资源不断外流的现状,甚至吸引更多的国外艺术资源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