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科学技术大会召开

28.03.2015  14:05

  “要大力弘扬包容创新、宽容失败、崇尚竞争、敢为人先的创新文化,让创新创业人才在长沙脱颖而出,拥有用武之地、赢得社会尊重、获得应有回报。”3月27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易炼红在全市科学技术大会上要求,全市上下要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勇于担当,务实进取,加快把长沙建设成为富有创新活力的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省科协主席黄伯云,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童旭东出席,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作工作报告。

  市领导袁观清、范小新、张湘涛、陈泽珲、程水泉、文树勋、李军、张迎春、陈献春、钟钢、芮英姿、夏建平、曹立军、谢明德等出席。

  近年来,长沙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创造活力迸发,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城、全国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国十大创新城市。下阶段,长沙将积极支持产学研合作创新,倡导科技创新战略联盟,鼓励市场主体转化科技成果,促进科技孵化平台建设,调动万众创新的热情;力争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1万亿元。

  “当前,我们迎来了科技创新的又一个春天。”  易炼红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获奖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和崇高敬意。他说,科技创新方兴未艾,科技创新正当其时,要看清大势、务实推进,把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植根于心,着力破解科技与经济的“两张皮”,优化“四大体系”,让创新驱动发展的举措开花结果。

  一要以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优化创新空间开发体系。要强化规划引导,把在长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五区九园”全面纳入创新空间开发规划,打造具有国际国内创新资源聚集能力的创新基地,抓紧布局、建设、整合一批公共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公用检测平台,为科技成果走向市场搭好桥、铺好路。

  二要以企业为主体,优化创新资源集聚体系。建立高层次、常态化的企业技术创新对话、咨询制度,鼓励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团队、研发团队,建立企业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扶持企业牵头建设各类产业技术研发平台、产业技术联盟和企业科技园,鼓励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

  三要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创新产业培育体系。要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抓科技创新,抢抓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机遇,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四要以环境为重点,优化创新服务供给体系。各级政府要扮演好营造环境和优化服务的主体角色,把万众创新与公共服务结合好,下大力气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挥金融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助推作用,设立一批“创业大街”、“创业夜市”,让创新、创造、创意的种子在创业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易炼红强调,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强化保障,让创新驱动发展的活力竞相迸发。把解放思想作为开路先锋,把落实责任作为当务之急,把深化改革作为关键招数,把政策落实作为重要抓手,举全市之力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形成长沙万众创新的大合唱。

  童旭东表示,作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希望长沙全力推进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着力营造大众创新的创业环境,着力开展全面创新改革探索,着力推进科技创新的三大转变,省科技厅将一如既往服务好长沙科技创新与发展,为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谱写“六个走在前列”新辉煌提供新的强劲动力。

  胡衡华指出,未来一段时间,长沙要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引领,突出围绕支柱产业做优做强提升引领作用,围绕重点园区倍增倍升提升驱动作用,围绕核心企业创新创造提升支撑作用,围绕实体经济高质高效提升聚合作用。要加强金融创新、市场需求、人才队伍、主动服务与技术创新的融合,集聚更多的创新资源,把长沙打造成为自主创新的沃土。

  会议对“2014年长沙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获奖单位进行了表彰,中南大学、长沙高新区分别作典型发言。

常德审计:推动市属国有企业“瘦身健体”规范运行
     下发15张审计调查表,全面摸清国有企业家底;报送的23篇审计要情和专报全部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促进市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出台制度18项,促进企业完善政策制度33项;揭示大量违纪违法问题,挽回经济损失2.审计厅
宁远县:三向发力抓整改 联农带农促增收
     永州市宁远县以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和资审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