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完善法律援助制度 前三季度办理法援案件3076起

22.09.2015  11:55

  8月14日,在“三联三访”结对联系服务群众活动中,市法律援助处负责人在便民服务卡上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 图片均由市法律援助处提供

  浏阳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已于今年率先建成,中心总面积约600平方米。

  长沙晚报记者 黎欣刚 通讯员 何牧  

  法律援助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民生问题需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广大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法律需求日益增多。

  近年来,长沙法律援助处及各区县(市)法律援助中心认真贯彻《法律援助条例》,法律援助覆盖面逐步扩大,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制度建设积极推进,保障能力逐步增强,为保障长沙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发挥了积极作用。 截至2015年9月17日,今年全市已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076起。共为191名残疾人、137名老年人、594名未成年人、756名妇女、844名农民工提供了法律援助。此外,还接待来访5394人次,积极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咨询服务。

   新规出台

  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制度

  6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见》(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近日,记者就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具体举措、有效发挥刑事法律援助在人权司法保障中的作用、提高法律援助保障能力等问题采访了长沙市法律援助处。

  据了解,《意见》主要包括总体要求、扩大法律援助范围、提高法律援助质量、提高法律援助保障能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等几个方面。《意见》要求进一步扩大民事、行政法律援助覆盖面,加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实现法律援助咨询服务全覆盖。  

  《意见》还指出,要加强部门协调配合。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要为法律援助办案工作提供必要支持。发展改革、民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卫生计生、工商、档案等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支持法律援助基层基础设施建设,落实经费保障,提供办案便利。各人民团体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参与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长沙实践

  不断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

  近年来,长沙市法律援助处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实际需要,适应困难群众的民生需求,不断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从多个方面丰富法律援助服务措施,重点服务特殊困难群体。

  开通了农民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对农民工申请支付劳动报酬和工伤赔偿案件,不再审查经济困难条件。优先接待农民工特别是因工致残的农民工。对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的审查,简化程序,快速办理。对情况紧急的,采取先受理,事后再补充提交材料的方法,保障农民工获得及时的法律援助。

  对部分法律援助人员进行了心理咨询培训,鼓励将心理学知识运用到对受援人的接待和咨询工作中。必要时由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且经验丰富的法律援助人员对受援对象进行咨询接待,充分发挥法律援助职能优势,提高服务特殊对象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与公检法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着力强化未成年人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的工作配合,在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各个环节,与各办案部门实现有序对接,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的衔接更加通畅。

  优化案件指派,安排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熟悉青少年心理特征的律师承办青少年案件,提升青少年法律援助服务质量。对老年人申请法律援助的,实行优先接待、优先受理、优先指派的“三优先”服务。

  为有效发挥刑事法律援助在人权司法保障中的作用,长沙市法律援助处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等依法提供辩护、代理等服务。积极与公安、检察、法院协调,对接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的法律援助申请。开展看守所、法院等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建设,稳步推行值班律师制度。

  为提高法律援助这一为民办实事工作的保障力度,2015年初,长沙市法律援助处建立了政府购买法律援助服务的工作程序,并与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长沙市办理法律援助事项补贴暂行办法》,法律援助案件的补贴标准更加科学,律师参与法律援助工作的积极性大幅提升,部分区县(市)法律援助律师资源不足的情况得到有效解决。

   亮点呈现

  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成为了今年司法行政“一号工程”。

  市司法局提出,要以服务网格为基础,以法律援助机构为平台,整合其他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建设区县(市)、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市9个区县(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统一推进。

  为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成为一个重要载体。经过反复调研和协调,长沙市法律援助处积极落实上级要求,具体开展了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

  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是顺民心、解民意的举措。上半年,浏阳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率先建成。浏阳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总面积约600平方米,设置八大服务窗口,六大功能平台,具体承担法律援助、法律咨询、法律服务管理、人民调解、公证服务等职能,面向市民提供优质、便捷的“一站式”法律服务。

  据了解,浏阳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运行以来,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83件,接待咨询98批次,接听来电104个,接待群众来访260批次,办理公证案件580件,交办人民调解案件2件。

  雨花、天心、芙蓉、望城、岳麓、开福等单位也根据各单位基础条件和保障水平,因地制宜,按计划稳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雨花区在一楼临街确定了近200平方米的办公区域作为建设场地,现已投入使用;天心区规划了8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已完成方案制定和平面效果图。

  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基本建成后,区县(市)将选择条件成熟的乡镇(街道)、村(社区)探索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联系点。

  数说法援

  前三季度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076起

  长沙市司法局积极构建立体化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在全市建立有10个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窗口、188个乡镇(街道)和1855个社区(村)法律援助工作站、134个单位(部门)法律援助工作站、108个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联络点。

  不断完善法律援助受理、审批、指派、承办等各个环节的工作程序、工作制度和服务标准,将法律援助申请审批时间由5个工作日压缩为2.5个工作日,群众满意度迅速提升。

  据市法律援助处主任郭灿霞介绍,截至2015年9月17日,今年全市已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076起。共为191名残疾人、137名老年人、594名未成年人、756名妇女、844名农民工提供了法律援助。此外,还接待来访5394人次,积极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咨询服务。

  经典案例

  法律援助帮他免费讨回血汗钱

  8月18日上午,务工人员虢某专程来到望城区法律援助中心,他激动地将一面写有“公平正义促和谐,法律援助解民忧”的锦旗送到工作人员手中。“感谢你们为我追回血汗钱。”虢某说。

  2012年,经人介绍,虢某等20名农民工到望城区某楼盘从事防水维修工作,该防水维修工作由湖北一家防水公司承包。一年后工程完工,虢某等20人与公司进行工资结算,公司支付了部分工资,但直到2014年底,仍欠工资16万元。

  在多次讨要工资未果后,2015年1月26日,万般无奈的虢某等人来到望城区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希望能帮忙追回血汗钱。

  望城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在了解基本案情后,立即启用“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并指派援助律师为其提供服务。援助律师在接受指派后,立即全方位开展各项工作,一方面耐心与农民工代表谈心做工作,一方面马上开展调查取证、确认人员身份、核对工资数额,并及时向望城区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为了让农民工早日拿到工资,援助律师多次与公司方和法院沟通,双方于5月26日达成调解协议,由公司于2015年5月31日前向20名农民工支付所欠工资共计16万元。8月16日,该笔工资款全部执行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