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始终坚持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

21.12.2018  09:52

  一个个“高精尖”项目落地见效,一批批超百亿产业集群蓄势发力,在为期两天的全市重大产业项目流动观摩中,大家实地感受长沙发展的“加速度”。12月20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胡衡华,市委副书记、市长、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书记胡忠雄参加观摩,并现场对各个项目、园区、区县(市)进行评分排位。

  市领导程水泉、文树勋、张迎春、蔡亭英、夏建平、黎春秋、高山、舒行钢、谭小平、张宏益、曹友华等参加。

  从芙蓉到浏阳,从天心到雨花,观摩团20日的行程依旧紧凑充实。在华智国家水稻分子育种研发基地,现场感受长沙加快建设“中国种业硅谷”的决心和力度;从蓝思科技消费电子产品防护视窗组件项目,解读长沙如何强链、延链、补链;在湖南大族智能装备制造基地和盐津铺子烘焙产品智能生产基地,领会智能制造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强劲动能和独特魅力;从国家地理空间信息中心长沙产业基地项目,读懂数字中国建设、数字经济发展的潮流风向标……在一个个具体的产业项目中,大家看到了长沙产业项目建设年、产业链建设的最新成果,看到了以智能制造统领产业转型升级的鲜明导向,还看到了长沙良好的营商环境、干部作风。

  在点评会上,参加观摩的市领导当场对各个项目以及各区县(市)、各园区的产业项目建设进行打分并公布排位,一场以项目比实绩、排座次的“大考”紧张而激烈。

  一年来,在宏观经济形势稳中有变的情况下,全市上下紧盯产业项目建设、产业链建设不放松,切实强化调度、强化招商、强化服务、强化保障,掀起了新一轮产业项目建设热潮,为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实现“六稳”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看今年,想明年,我们应该更有信心、更有底气、更有动力。”点评中,胡衡华指出,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长沙作为省会城市,要乘势而上、持续发力,始终坚持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

  胡衡华强调,要提早谋划,下好产业项目建设“先手棋”。早研判形势,善于在把握大局大势中,增创比较优势、局部优势、软环境优势、总成本领先优势,为产业项目建设提供更好生态。早拿出计划,各区县(市)、各园区要按照新旧动能转换提速、产业升级提速的要求,确定产业项目建设计划和盘子。早进行铺排,结合“千人帮千企百日大行动”,在招商引资上主动出击、抢先发力,力争形成一波引项目的小高潮。

  胡衡华强调,要更加聚焦,找准产业项目建设发力点。聚焦产业链抓产业项目,在主攻产业价值链、抢占发展制高点上谋求更大作为。向智能制造聚焦,坚持以智能制造统领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产业智能化和智能产业化抓项目建设,为“三智一自主”做大做强提供优质项目支撑。支持本土企业特别是本土上市公司加快智能化改造,聚焦产业链细分领域引进龙头骨干企业、高成长性企业和总部企业。向创新驱动聚焦,引进一批研发机构和科创平台,支持园区、高校、科研院所在长沙建立联合实验室、创新孵化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实施高科技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双轮驱动”。向动能转换聚焦,围绕数字经济、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生物、绿色低碳、军民融合等新兴产业集群策划和引进项目;依托湘江智谷、麓谷,依托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以及各园区的特色专业园,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区块链等领域抓一批项目,为新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向应用场景聚焦,完善政策和监管方式,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推广应用;实施若干个应用场景示范工程,打造新经济应用场景试验区,以好的场景引好的项目。

  胡衡华强调,要优化环境,构建产业项目建设好生态。坚持服务至上,各园区要结合改革,把“千人帮千企百日大行动”形成的经验加以固化,精准实施强监管和包容审慎监管,推动执法检查更加规范化。注重环境营造,围绕软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生态环境、社会服务环境、市场环境、商务成本环境等持续发力。继续强化合力,进一步浓厚氛围,坚持领导带头抓、部门联动抓、区县(市)和园区全力抓;进一步完善推进机制,着力在抢、盯、推上出实招,形成项目建设高效率和“加速度”。

  点评会上,胡忠雄强调,项目建设要突出产业链。进一步强化产业链意识,将产业项目作为项目建设的重中之重,以22条产业链为抓手,按照“一主一特”“两主一特”的要求大力促进特色产业链集聚发展。要突出智能制造。以智能制造为统领聚焦实体企业,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要突出项目质量。聚焦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产能规模大的重点项目,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要突出要素保障。着重解决“钱、地、人、机制”等要素保障问题。在“”的问题上,要用好产业投资基金、贷款贴息、奖励补贴等各类资金,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在“”的问题上,要把握好园区扩规的精准度,加强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在“”的问题上,要以人才政策吸引各类高端人才,实现人才集聚与产业链建链、强链、延链、补链“同频共振”;在“机制”的问题上,要坚持刀刃向内,突出加大园区内部改革,向改革要效率、向机制要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