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长沙发展目标 能量更大实力更强城乡更美民生更爽

22.01.2016  12:40

长沙将坚持绿色富市、绿色惠民,深入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图为美丽的年嘉湖畔。长沙晚报记者 李锋 摄

  根据《中共长沙市委关于制定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市人民政府编制了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并获长沙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规划纲要主要阐明长沙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谋划和战略部署,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引领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

  发展基础

  开创了转型创新发展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是长沙发展势头好、城乡品质提升快、人民群众得实惠多的五年。五年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率先建成“三市”、强力实施“三倍”、加快现代化进程,大步践行“六个走在前列”,坚持稳中求进、新中求进、好中求进,在新常态下实现了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总体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开创了转型创新发展新局面。

  发展势头

  经济迈向实现基本现代化新阶段

  目前,全球经济处于曲折复苏的深度调整期,国内经济进入转型提质的发展新常态,全市经济迈向实现基本现代化新阶段。

  总体来看,“十三五”时期,长沙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必须立足市情,顺势而为,引领新常态,培育新动力,厚植新优势,推动长沙实现新一轮较快发展。

  发展目标

  率先建成全面小康加快实现基本现代化

  “十三五”时期,长沙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大力促进“三量齐升”、“五化同步”、“六个走在前列”,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为引领,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着力建设能量更大、实力更强、城乡更美、民生更爽的长沙,率先建成全面小康加快实现基本现代化。

  “十三五”时期长沙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率先建成全面小康加快实现基本现代化。进一步提升全面小康的总体水平,推动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公共服务更加优质、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生态环境更加良好、人民生活更有品质、区域发展更为均衡,到2017年,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率先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在此基础上用五年时间进行探索实践,到 2022年,实现基本现代化阶段性目标,向更高水平的现代化迈进。

  发展路径

  1 建设能量更大的长沙

  做大经济总量。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020年经济总量达13000亿元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6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5%;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0%,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做大城市容量。构建500万人以上特大型城市格局,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品质和湖湘文化标识的现代化大都市。

  做大开放格局。增创对内对外开放新优势,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8%,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实现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提升。

  2 建设实力更强的长沙

  提升自主创新力。主要创新指标达到创新型城市中等以上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5%,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R&D)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8%。

  提升产业竞争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十三五”期间,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0%。

  提升城乡承载力。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81%,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50%以上。

  提升政府服务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出重大步伐,社会诚信体系日益健全,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大幅提高。

  3 建设城乡更美的长沙

  自然生态更加秀美。到2020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8%,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70%(新标准)以上。

  城乡环境更加精美。到2020年,新改建农村公路6000公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5%,农村集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

  城市风貌更加优美。到2020年,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森林覆盖率达55%。

  4 建设民生更爽的长沙

  增强民生殷实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增强民生舒适感。基本实现法定人员社会保障全覆盖。居民享有现代化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养老、住房、健身、公共交通等服务体系,“健康长沙”基本建成。

  增强民生安全感。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法治城市基本建成,公共安全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有效维护,社会治安公众满意度达90%。

  增强民生愉悦感。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向上向善、互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

  规划越好 获得越多

  李辞

  昨日闭幕的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长沙“十三五”规划纲要。众所周知,这份规划纲要,是长沙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谋划和战略部署,是政府履职的重要依据,是引领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

  凡事预则立。“十三五”规划这样宏大的规划,涉及到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从一个感性的层面来说,“长沙城将来长成什么样”、“五年后几百万市民过得好不好”,山水洲城,万千福祉,全在规划中,做好这个规划的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了。

  规划纲要提出长沙在未来五年“率先建成全面小康、加快实现基本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并进一步提炼出“能量更大、实力更强、城乡更美、民生更爽”的十六字具体要求,使得那些抽象的表述一下子鲜活起来,使得那些静止的数据图表陡然间生动起来,也使得人们憧憬未来美好生活的图景,变得愈加清晰起来。

  毋庸置疑,“十三五”规划做得越好,意味着今后老百姓的“获得感”越多,这样一张蓝图谁不期待?比如说,大家都想知道——长沙“能量更大”会是怎样一个大法?纲要说:进入“万亿俱乐部”,到2020年经济总量达到1.3万亿元左右。这个盘子确实够大,我们也唯有把总体经济蛋糕做大,才能确保足够的民生蛋糕共享。“实力更强”如何体现?答曰:通过提升自主创新力、产业竞争力、城乡承载力、政府服务力来充分体现。“城乡更美”有多美?答曰:天蓝、水碧、空气清新的生态环境,“千园之城”国际品质大都市,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美不美?规划蓝图最终指向的“民生更爽”有多爽?这一块涵盖的内容太丰富,一言难以尽述,纲要中有这样的描述:“让城乡居民学有优教、病有良医、劳有丰酬、老有颐养、住有宜居”,我觉得已经很到位了。

  蓝图绘就,令人神往,更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的指引下,干在实处,为建设能量更大、实力更强、城乡更美、民生更爽的长沙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