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基本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

14.12.2015  09:48


  2011年起,长沙县每年投入200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生态扶贫移民。图为原省级贫困村果园镇双河村村民通过宅基地置换搬进集中居民区新家。  长沙晚报记者 邹麟 摄   长沙县已连续11年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   资料图片   2015年8月,长沙县板仓国际露营基地获评首批“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 长沙晚报记者 罗杰科 摄   长沙县推动生态扶贫移民工程,让搬迁脱贫深入千家万户。  长沙晚报记者 石祯专 摄

  消除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中央提出,未来5年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中西部第一县长沙县近日传来好消息,其精准扶贫取得阶段性成果。长沙县省定贫困村贫困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全部高于省市脱贫标准,基本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

  贫困是个相对的概念,长沙县是全国县域经济排名第八的工业强县和农业大县,长沙县委书记、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杨懿文谋划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蓝图:通过精准扶贫,对症施策,一户一策,一人一策,产业发展,企业下乡,政府支持,产业企业主导。政府支持企业,企业带动就业,带动脱贫,对因病、因残致贫的进行低保兜底、开展医疗救助,同时不让学生因贫失学,实现全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共享基本公共服务、共享平等发展机遇,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长沙县自我加压,率先以“六个一批”分类为指导,通过造血式扶贫和输血式扶贫有机结合的方式,扎实开展精准扶贫。扶贫工作不仅要帮助困难群众拔掉“穷根”,也要拔掉基层治理中的“穷根”。长沙县通过扶贫搬迁、扶持生产就业、扶贫助学、危房改造、医疗救助、低保兜底等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方式,不撒胡椒面,实行项目管理,变“粗放漫灌”为“精准滴灌”,通过精准扶贫带动全县实现小康。

  A 扶持生产和就业

  “互联网+”农业,让农业点石成金

  【举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长沙县鼓励和扶持经营主体、贫困户组建合作社发展生产,为带动贫困户脱贫,不断加大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支持,鼓励贫困户申请扶贫小额信贷以发展生产,只要有好的产业项目和生产项目,就可以凭借授信到农信社获得1万至5万元的信用贷款。

  2015年8月,长沙县板仓国际露营基地获评首批“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是湖南唯一上榜的景区,也是长沙县扶持生产的模范案例。从2014年开始,板仓国际露营基地就已接待游客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00万元。“我们不单单为农民和残障人士提供就业平台和机会,更为广大市民提供创新创业平台。”女企业家皮青说,他们的企业半年就为附近的乡亲们销售300万元的农副产品。不仅乡村旅游业得到发展,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农产品也走向了时代前端。长沙县金井镇拔矛田村80后青年袁远衡是现在村里做红薯片的牵头者。他兴奋地告诉记者,之前大家做的红薯片都是自家食用,且用的都是自家种植的红薯,纯手工制成红薯片,后来上门买卖不断增多,去年村里有16名留守妇女开始卖红薯片,卖得多的赚了三四万元,成了村里的重要产业。现在他们结合时下最流行的电商销往全国,甚至走出国门卖到了巴西。目前长沙县正在建设乡村创客基地,打通交通、网络、信息、技术的瓶颈,吸引资本和人才下乡,让乡村实现自我造血。

  【效果】

  为鼓励经营主体吸纳贫困户就业,2015年10月起,县里规定,用人单位吸纳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就业的,按照6000元/年·人的标准对用人单位给予奖励。截至目前,县内各类经营主体已成功吸纳近千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就业,并已经吸引了大批下乡创业者和本地农民,开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项目。

  B 生态扶贫移民

  搬出大山天地宽,让生态与脱贫共赢

  【举措】安居才能乐业,2011年起,长沙县每年投入200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生态扶贫移民,对因现居住环境不适宜且有搬迁意愿的农村贫困户启动实施生态扶贫移民工程。

  白沙镇桃源村位于长沙县北部,偏于团结水库隅内,三面环山,全村共3个村民小组,132户,412人,靠山山恶,临水水寒,是名副其实的“世外桃源”。自启动生态扶贫移民以来,“经几番风雨,历几许变幻”,整村建制由偏远地域迁移到经济、交通较好地区,村变成了社区,村民变成了居民,移民由原来的分散居住变成了在集中居住点相对集中居住,村民依托交通条件经商和离土不离乡就业,体现了城镇化的内涵和基本意义。

  桃源村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原村落顺利变成了无人生态区,新建的社区和房屋按政府统一规划,依山就势,大量使用低碳设施和节能装备,体现了两型社会特征。移民迁至新社区,生活条件得到质的改善,社会保障融入城镇体系,移民们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5年,县财政预算4000万元,继续推动北山镇生态扶贫移民工程,并启动高桥镇桐仁桥村生态扶贫移民工程,让搬迁脱贫深入千家万户。

  【效果】

  截至目前,长沙县共完成移民安置166户505人。在白沙镇桃源新村、金井镇西山村等地通过整体生态移民集中居住,实现贫困村的脱贫。

  C 危房改造扶贫

  建广厦千万间,庇乡邻寒士

  【举措】2013年全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移交住建部门统筹管理后,长沙县住建局一直把危改作为为民办实事的一项“硬任务”,积极帮助最贫困的乡镇、最困难的群体、住房最危险的农户实现“危改梦”,做到科学引导、公平公正、惠民暖心。针对纳入住建局C级和D级危房改造范围的农村贫困户,县财政分别按照2万元/户和4万元/户予以补贴。

  建档立卡,精准到户,到村到户摸实情是长沙县危房改造脱贫的基本工作,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县域危改户情况,长沙县率先运行全省首个农村特困危房信息管理系统,农民可网上进行危房改造申报,并通过网络公示了解改造资金的去向。

  三年来,长沙县住建局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发展,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经济适用、确保公正”的原则,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结合农村实际,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探索危改经验,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狠抓部门配合,不断推进县农村危房改造,各项工作走在省、市前列。

  【效果】

  2013年,省市下达1100户改造任务,全年实际解决1340户。2014年,省市下达1000户改造任务,全年实际解决1787户。2015年,省市下达1300户改造任务,目前已完成1316户对象的审核、公示工作,且进入建设阶段,预计全年解决2200余户。

  白沙镇双冲村被列为长沙县首个农村危房改造试点村,设立了集中安置试点和连片整治建设试点,并列为市级示范项目,经过两年来的努力建设,现已初见成效,近日更是喜获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称号。国家住建部村镇建设司、省住建厅、市住建委领导多次前往调研,给予肯定。

  D 医疗救助

  共享幸福,托住因病致贫的天

  【举措】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解决医疗问题也是长沙县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沙县医疗救助制度将救助对象由住院七天以上的困难户,扩大至城乡 “三无”人员(包含农村五保对象)、城乡低收入家庭居民、其他城乡低保对象、重症精神病人和贫困重性精神病人、民政部门认定的其他困难户,并严格遵照人社部门医疗保险、大病互助和民政部门大病救助标准执行。

  “用好用活现有医疗救助政策”,将贫困户住院就医个人自付费用控制在较低水平,减少贫困户因病致贫的现象。

  针对救助结算程序多、手续繁的问题,长沙县实行“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城乡低保对象住院时(含城乡“三无人员”),可凭《低保证》(《五保证》)、医院病历和住院通知单到镇街社会救助工作站办理《准予救助通知单》。《准予救助通知单》交所住医院后,出院结算时,医院经办人在医疗救助系统中录入准予救助对象住院号,系统将自动生成城乡居民医保支付金额、医疗救助金额、自付金额三个部分。“住院方便了,结算医疗费用也明确了,政府政策真是为我们谋福利。” 长沙县居民纷纷感叹。

  【效果】

  截至目前,全县居民医保住院基金支付1.8亿元,拨付农村大病医疗救助资金补贴2083万元。

  E 扶贫助学

  阳光普照学堂,不让一人因贫失学

  【举措】在财政“蛋糕”越做越大的同时,长沙县持续增加民生投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今年教育预算拟投入14亿元,主要用于加大基础教育经费的保障力度,促进均衡教育,确保民办教育、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各类教育持续协调发展。

  全县扶贫助学活动由县教育基金会牵头,每年安排200万元铺底资金,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扎实开展扶贫助学活动。长沙县还实施“雨露计划”,对“两后生”进入职中、职院就读的,每人每学年资助3000元。

  “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是长沙县委、县政府的郑重承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长沙县已连续11年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长沙县教育基金会负责人告诉记者,“贫困大学生最高可贷1.2万元”,每年高考放榜后,长沙县多个部门就立即行动起来,启动多个扶贫助学项目,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进入大学校园。

  这几年政府资助力度不断加大,社会捐赠热情不断高涨,全县还建立健全了由幼儿园到大学的学生资助政策实施体系,全县学生资助工作走在了全省和全国前列。

  【效果】

  截至目前,长沙县教育基金会共计扶助贫困学生3401人次,发放扶助资金362万元,其中,贫困小学生1414人次125万元、贫困中学生1458人次 153万元、贫困大学生529人次84万元。不仅如此,长沙县还重视职业技术类院校学生的发展,实施“雨露计划”以来,对“两后生”进入职中、职院就读的,每人每学年资助3000元,目前,全县已有近200人进行了申报。

  F 贫困村扶贫

  精准滴灌,带动自我造血扶贫

  【举措】长沙县有省定贫困村12个,均属于丘陵山区,人均占有资源相对较少,农业产量不稳定,基础条件差,缺少主导产业支撑和合作组织带动,集体经济薄弱。为确保省定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县级领导联点各镇(街)的建设扶持村调整到省定贫困村,每村安排专项扶贫经费400万元,明确由联点县领导牵头,后盾单位支持,实行整体推进,以加强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力度为抓手,催生贫困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近几年来,省市县三级累计投入扶贫开发项目资金1000多万元,整合各部门涉农资金5000余万元,带动社会资金投入1亿多元,对贫困村村级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项目进行扶持,维修居住用房5万多平方米,改造低压电路192千米,维修学校5400平方米,并进一步夯实了扶贫村的农村基础设施。同时县里将发展优质稻种植、蔬菜种植、花卉苗木及小水果基地建设、蛋鸡养殖作为工作重点,贫困村产业得到长足发展,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加强。

  长沙县拟通过强化社会保障功能、建立全县贫困人口长效保障体系,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打破制约贫困村发展的瓶颈,实施扶贫移民搬迁、彻底改变贫困人口生活环境,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全面推进社会各项事业惠民生,加强贫困人口培训、认真解决就业这一根本民生问题等方式,坚定不移地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进程。

  【效果】

  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长沙县初步形成了粮食、蔬果、茶叶、花卉苗木、生态养殖、休闲旅游等六大农业产业。省市定贫困村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0余家。贫困村产业得到长足发展,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加强。扶贫项目的实施,解决劳动力就业5万多人,带动农户8000户,实现人均年增收2000余元。第一轮整村脱贫工作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