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党建+”助推全面小康 开启全新治理模式

24.12.2015  09:37

  搭建全景式管理体系,开启全新治理模式,激活党组织每一个细胞

  长沙县“党建+”助推全面小康

  今年,长沙县按照“统一标牌标识、统一式样、统一颜色”的“三统一”原则,先期选择27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行标准化建设试点,明年覆盖全县所有乡镇。

  今年,长沙县基本实现全面脱贫,乐和乡村建设全面开花。图为美丽乡村金井镇金龙村。  均为资料图片

   星辰在线12月24日讯(长沙晚报记者 胡益虎 通讯员 范文丰 李顺林) 全国县域经济排名进入第八,全国科学发展中小城市排名跃进第六,蝉联全国两型城市排名第一,今年是长沙县硕果累累的一年:长沙县基本实现全面脱贫,乐和乡村建设全面开花。从县委、县政府“操盘手”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先锋队”,长沙县广大党员干部将党建开展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党建,凝心聚力促发展。”长沙县委书记、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杨懿文介绍,长沙县实施“党建+”模式、党员“三务”分类积分管理、村级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村级阵地标准化建设、1+(3+×)组团式结对联系服务群众等经验做法得到中央、省、市组织部门和群众的充分肯定。搞好党建,已成为长沙县最重要的政绩观之一。

   A 智慧党建

  搭建全景式管理体系

  如何给党员打分?“党员表现好与不好,党组织没有量化标准,也不好评价,年终评议也是不疼不痒,没有效果。”这是过去基层党员的评价。长沙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长沙县对症下药,今年下发了《关于解决“有错无为、不在状态”问题形成奋发有为新常态的实施意见》,在以往每年年底组织镇(街道)、村(社区)书记分别向县、镇党代会年会“双述双评”基础上,制定出台镇(街道)党(工)委和县直单位党组(党委、工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还出台了《长沙县党员“三务”分类积分管理考核实施办法(试行)》,通过推行“三务”分类积分管理考核这种“亮成绩”、“照镜子”的模式,对党员积分实行上不封顶,积分多的予以精神物质奖励,低于60分的与民主评议、不合格党员处置等工作挂钩,让党员清楚知道自己的“等级”、不足和差距,进一步建立完善了党员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激发了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榔梨街道陶公庙社区和平街网格党小组组长黄俭纯主动腾出自家房间建立党员活动室,组织一群平均年龄70多岁的老党员成立宣讲队、巡逻队、调解队,搭起社区与居民的“连心桥”,服务群众不亦乐乎。在2015年“七一”期间的基层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组团式结对联系服务群众等各类活动中,党员的参与率大幅提高。“党建好不好,关键在人,关键在班子,关键在队伍。”这是长沙县一直以来党建工作的信条。

  如何整合资源搞好全县党员教育和管理?长沙县先后投入500余万元分三期开发建设了长沙县共产党员网,高标准建成全省首家县级党员教育网络运营中心,并以党员网为核心打造门户网站、手机客户端、短彩信报、官方微信、电视栏目等“五位一体”信息化平台,开创了长沙县智慧党建新模式。

   B 基层党建

  激活党组织每一个细胞

  村组能否搞好,关键看带头人,曾经的“三靠村”黄花镇金龙村,一跃成为全国闻名的亿元明星村,村民把头功颁给了几十年如一日的老村支书王再德。一个王再德无法带领所有贫困村脱贫致富奔小康,长沙县实施基层骨干队伍“三五”计划,重点培养50名左右“王再德式”优秀村党组织书记、50名左右优秀大学生村官、50名左右优秀农村党小组长。

  进京培训、出国考察,长沙县的村官得到令人羡慕的学习机会。近年来,县委在每年组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到党校集中培训的基础上,先后选派109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赴欧洲学习,选派5批、218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赴江浙、深圳等发达地区学习。每年安排10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挂任后进村第一书记,聘请省社科院原院长朱有志等知名人士到开慧村等名村担任第一书记,今年安排35名优秀机关党员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实现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贫困村全覆盖。

  大学生村官也成为基层党建的生力军,今年长沙县在全省首创实施大学生村官竞争性选拔村(社区)书记、副书记工作,30名考任村官书记脱颖而出,且到岗履职良好。长沙县还将从期满解聘的大学生村官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的党员中选聘100名左右的专职党务工作者,实行持证上岗,确保每镇(街道)有2名以上专职党务工作者,每村至少有2名专职或兼职的党建组织员。

  长沙县真金白银加大基层党建投入。今年,县财政投入村级组织运转保障等资金1.6亿元,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从2012年村均10万元提高到30万元。县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用于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700万元用于建设扶贫、600万元用于“一站式”便民服务场所建设、700万元用于离任村干部补助、500万元用于农村党小组规范化建设、100万元用于困难党员慰问帮扶,按每村5万元/年标准安排惠民项目资金,确保村级组织服务群众有资源、有手段。在无组织活动场所村(社区)全部清零、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村(社区)基本实现“一站式”办公服务的基础上,今年长沙县按照“统一标牌标识、统一式样、统一颜色”的“三统一”原则,先期选择27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行标准化建设试点,每个示范点由县财政补助10万元,选择10个社区进行标准化改造。2016年县委换届前,力争完成全县所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

   C “党建+”

  开启全新治理模式

  如何把党建工作融合、渗透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各个层面,增强对改革发展的贡献力、推动力和渗透力?长沙县创新模式,提出了党建+治理的模式。县委选派35名第一书记驻村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先后处理基层干部8起不作为、8起贪腐谋私问题,查处作风建设问题35个,处理20人,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7人。结合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认真落实村(居)民议事会制度,切实规范村级民主决策。扩大乐和乡村建设试点,合理界定政府、社会和居民的职责边界,推动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节、村(居)民自治实现良性互动。加大村务监督工作力度,在简政放权试点镇——金井镇积极探索“小微权力清单”制度,进一步规范村干部权力运行和履职行为。

  党建+经济,让党建为速度长沙聚力。从县直单位、北部乡镇选派26名优秀干部充实到重点工程较多的镇街或片区指挥部参与项目建设、拆违控违;选派100名科技特派员进驻农业、工业一线和基层医疗单位,开展一对一的科技帮扶,长沙县把党员干部参与项目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在众多党员骨干的辛勤耕耘下,上海大众长沙项目、长沙国际会展中心、磁悬浮轻轨、黄兴现代市场群等一批重特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农村也是党建的大舞台,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中,县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推动输血与造血有机结合;同时,注重加强分类指导,加大帮扶力度,创新推出“支企帮村”新举措,明确规定县直各部门安排的年累计10万元以上、与村级相关、能够产生一定收益的涉农非公益项目资金,按照不低于资金总额4%的比例列支收益帮扶村级发展,连续扶持5年。预计今后5年,可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6500万元。

  党建+文化,让党建为活力长沙添彩。如何把党建阵地和群众文化资源有机结合?长沙县大力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广场、村村响、农家书屋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依托杨开慧纪念馆、刘少奇天华调查纪念馆、辛亥革命纪念馆等丰富的红色资源,建设了杨开慧纪念馆、天华调查纪念馆等一批档次较高的党员党性教育基地,实现红色文化与党性教育的有机融合;广泛开展广场文艺、读书节、“福临之夜”艺术节等活动,打造了一批寓教于乐的群众文化载体;开展“道德讲坛”、首届“新乡贤”评选等活动,推动党建与邻里文化、廉政文化、和谐文化等深度融合。

  党建+生态,让党建为绿色长沙增色。把生态建设融入“三会一课”、党员冬春训、党员民主评议等经常性工作,邀请专家为基层党组织讲生态课,进一步增强各级党组织抓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各项要求落到实处。长沙县始终围绕县委“用1%的土地创造社会财富,让99%的土地等生态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的发展理念和“南工北农、功能分区”的发展战略,实施差异化考核模式,调整绩效考核指标,参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考核指标体系,不唯GDP,既注重经济增长又注重生态文明等方面,引入“负面清单”,实行不设上限扣分制考核。

  党建+民生,让党建为幸福长沙加油。对贫困户一对一帮扶,实施“点菜式”精准扶贫。今年长沙县创新开展组团式结对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充分发挥“1+(3+x)”结对联系服务群众团队作用,深入开展“一进二访”活动。目前,全县共有1250余名领导干部、1380名乡镇一般干部、180余名优秀企业家、320名两代表一委员、60余名农技专家(科技特派员)及280余名大学生村官、50名义工社工共计2500余名人员参与“一进二访”、组团服务工作,对相对贫困人口实行精准扶贫。今年底,长沙县基本实现全年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