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长江 代表委员探讨合作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07.03.2015  12:06

陈肇雄代表 湖南日报记者 张目 摄

  李乐成代表      通讯员  摄

陈戌源代表 湖南日报记者 张目 摄

王济光委员 熊明 摄

  湖南日报记者 蒙志军 刘文韬 孙敏坚
  
  湖北日报记者 廖志慧 重庆日报记者 戴娟 李幸

  在中国的地图上,长江经济带犹如一条“巨龙”。这条绵延数千公里、横亘东西的“巨龙”,如今已成为中国经济版图的主轴之一。全国“两会”期间,湖南日报与湖北日报、重庆日报等省级党报携手,邀请来自湖南、湖北、上海、重庆的代表委员,共同触摸长江经济带的澎湃脉动,探讨合作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建成支点

   走在前列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发改委主任 李乐成

  【观点】

  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湖北多年的期盼,也是湖北当前最大、最直接、最现实的机遇。

  坐拥长江干线37%以上的岸线长度,湖北担纲支点重任。长江水运能否畅通,瓶颈在荆江,关键在湖北;长江经济带能否挑起东中西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任,“扁担”在中部,支点是湖北。长江经济带为湖北实施“两圈两带”战略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建设长江经济带,湖北目标明确。2015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湖北将完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政策措施,依托沿江国家级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承接产业园区、汉孝临空经济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沿江工业走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打造长江中游全产业链高地。

  目前,湖北省委、省政府已制定《关于国家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送审稿)》,提出要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综合立体大交通、对外开放大通关、跨区域合作大平台”和“产业转型升级支撑带、新型城镇连绵带、生态文明示范带”。具体是实施“六大工程”,即:枢纽建设工程、产业升级工程、沿江城镇化推进工程,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合作交流工程、沿江大开放工程。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不仅需要基础设施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全流域性市场要素的构建。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主动与湖南、江西两省沟通会商,争取国家相关部委支持。国家发改委于去年9月启动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三省分别各自开展编制规划工作。目前,该规划已完成编制,已上报国务院审批。一旦获批,将全面提升湖北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枢纽和聚集功能,加速实现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目标。

  【链接】

  目前,湖北经济总量在沿江11个省市中居第4位。武汉新港已成为亿吨大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百万标箱大关,跨入世界内河集装箱港口“第一方阵”。去年9月,全长67.22公里的江汉运河正式通航,形成了一条环绕江汉平原、内连武汉城市圈、联通长江中游和汉江中游的千吨级高等级航道圈。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启动以来,湖北申报报关单69927份,居中部第一。

   将长江经济带建成“横贯东西、

   经济高效、协调发展”的新增长极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陈肇雄

  【观点】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统筹实施“四大板块”和“三个支撑带”战略组合。对于拓展我国区域发展新空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长江经济带横跨东中西三大板块,涵盖11个省(市),融合发展、协同发展潜力很大。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必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坚持一盘棋思想,理顺体制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地区与地区、产业转移与生态保护等关系”的批示要求。坚持把重大项目作为支撑,重点建设综合立体交通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城镇化、全方位扩大开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横贯东西、辐射南北、通江达海、经济高效、生态良好、协调发展”的新增长极。

  长江承东启西、接南济北,是世界上内河运输最繁忙、运量最大的通航河流之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加快促进交通设施互联互通,构建安全便捷、绿色低碳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以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区域发展的比较优势。建议充分发挥长江运能大、成本低、能耗少等优势,加快长江干线航道治理,整治浚深下游航道,有效缓解中上游瓶颈,全面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形成以长江黄金水道为核心、统筹不同交通设施的立体交通网络。

  长江流域是我国最重要的产业基地,集中了全国40%的生产能力。同时,沿江的不同地区,发展处于不同阶段,经济互补性强,合作发展潜力大。位居东部的三省人均GDP8.1万元,位居中部的四省人均GDP3.9万元,位居西部的四省人均GDP3.4万元。为避免沿江产业重复建设、同质竞争,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沿江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建议加快建立沿江产业联动发展合作机制,引导沿江产业实施差异化协调发展战略,逐步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现代产业体系。

  长江流域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发达,集中了全国1/3的高等院校和大量科研机构,创新发展潜力巨大。推进长江流域创新驱动率先突破,有利于引领产业优化升级,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建议加快沿江区域创新中心建设,通过优化创新资源布局、支持新兴产业创投发展、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平台等,加快突破一批制约我国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一批新兴产业和高新产业沿江集聚区。

  长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流域内水量和水利资源充足,森林、湿地、荒漠众多,生物多样性丰富。沿江各省一水相连,江河湖泊相互贯通,生态环境相互影响。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优先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关系。建议加快建立沿江流域江湖环境联防联治机制,加强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和治理,稳步提高长江流域水质,显著改善沿江生态环境。

  【链接】

  湖南地处长江经济带中游,发展基础良好、特色明显、潜力巨大。一是区位条件优越。湖南连接东西、贯穿南北,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作用独特。二是特色产业发展态势强劲。在轨道交通、工程机械、有色金属、新型材料等多个领域有很好发展基础、比较优势明显。三是科教发达,创新能力强。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年均增速达30%。四是沿江发展基础良好。湖南有158公里临江岸线,“一湖四水”联通长江,主要人口沿江环湖聚集,重点城镇沿江环湖分布,重要经济沿江环湖布局。

   打破壁垒 激活一江水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陈戌源

  【观点】

  如果说沿海是张弓,长江是支箭,那么,上海港就正位于这样一个弓箭点上。

  作为中国最大的港口企业,近年来,上港集团大力推进沿江发展战略,持续加大对沿长江城市航运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目前在长江经济带上已基本形成了点、线、面布局——从上游的宜宾到下游的江阴,包括重庆、武汉、南京等,在长江的关键节点上,均有合资合作项目。这些年,我们还不断提升3方面的能力,更好地服务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一是信息化,努力打造一个统一的综合信息化平台。二是物流网络化,努力做到安全、高效、低成本。三是港口服务功能。

  去年,上港集团与湖南省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合资成立湖南城陵矶港务集团,整合港口水运资源,统筹集装箱集疏运体系,形成与上海港等港口的更有效联动。如今,每年在上海港中转的集装箱近1000万标准箱,保持15%的年增速。去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4.7%,其中,来自长江内支线的集装箱运量增长12%左右。这一方面显示出长江经济带的经济活力,另一方面,更意味着上海与沿江经济腹地的联系更为紧密。

  “君住长江头,我居长江尾”,悠悠大江,滚动着一脉相承的激情。长江不仅仅是一条航运的河流,更是一条经济的河流。长江经济带涉及省市多、区域广、情况复杂,行政壁垒的存在,不仅会抬高流通成本,还可能会降低经济活力,因此,打破行政壁垒是区域间取得共赢的基础。行政区划虽有界限,但沿江省市的合作不应有界限。各省市要站在长江经济带大局高度思考,服从服务于整体大局,携手合作谋发展,激活长江经济带一江春水,让其迸发出源源不断的动力,真正把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最强有力的支撑。

  【链接】

  “上海是长江黄金水道的龙头,龙头舞起来,龙身才能摆起来,带动长江经济带加速发展。”2014年9月19日,李克强总理在上海调研时指出,上海要充分发挥龙头作用,把沿线的内陆港口都带动起来。

  上海港,是上海及周边省份外贸出口的“黄金码头”。2014年,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520万标准箱,连续6年排名世界第一。

   加快长江经济带板块协调组织规划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口岸办副主任 王济光

  【观点】

  在国家战略层面上重视长江经济带建设,就是要在国内和国际经济格局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和未来演进方向不确定性增强的形势下,构建中国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新棋局。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沿江各省市将其经济发展重点逐步转向临江城市或地区,并确定战略开发区域,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相呼应。但各省市对长江经济带的规划都是各自为政,没有联手共同编制规划,导致共同开发力度滞后。

  在长江经济带贯穿的11个省市中,上游板块占了5个省市,占了整个经济带的近一半,上游板块经济状况比下、中游板块弱,发展更需发力。

  如何加快建设长江经济带上游板块?我认为要因地制宜,分别编制下游、中游、上游板块规划,尤其要着力编制上游板块规划。同时,加快长江上游板块协调组织领导,引导湖北、四川、贵州、云南成立长江经济带上游板块协调会或领导小组,由相关省市及国家相关部门组成常设机构,将板块建设纳入议事日程。此外,加快实施长江上游立体交通网络建设,使铁路、航空、水路、公路有机衔接;加快成西、郑万、安(康)张(家界)常(德)等铁路建设;协调有关省市的省会航空与支线航空有机衔接;科学论证三峡大坝通航功能,建设第二船闸,缓解过闸和翻坝难;尽快构建长江上游横向公路网络,使相关省市公路立体交通网络纵橫协调发展。

  组织协调机构的建立,立体交通网络的完善,目的在于加快长江上游产业功能共同开发。应进一步加大长江上游板块产业的合理规划布局,做到差异化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同时,国家应将大项目的招商惠及长江上游板块,帮助落实,协调实施。通过专业招商,争取上游板块各区域都有拳头性的大项目带动相关产业,立足长远,实现可持续发展。

  【链接】

  2014年,重庆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扩大向东向西开放,构建大通道、大通关、大平台开放体系,不断拓展内陆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进出口总额达955亿美元,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大力推进“渝新欧”铁路口岸建设,依托航空、港口、铁路等3大交通枢纽,形成了与之配套的铁路、航空、内河航运等3种国家一类口岸,以及3个保税区,形成“三个三合一”内陆开放平台,周边省市货物中转量占重庆港口货物吞吐量50%以上。

  【延伸阅读】

  国家战略“”长江

  长江是我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河流,是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的黄金水道。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

  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作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战略决策。主要任务是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培育全方位对外开放新优势,建设绿色生态廊道,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

   一篇“构思”30年 的大文章

  上世纪80年代初上世纪90年代2005年2009年以来2013年7月2014年3月2014年4月25日2014年4月28日2014年9月25日2014年12月1日

  上世纪80年代初

  提出“一线一轴”战略构想,即沿海一线、长江。

  上世纪90年代

  国家提出发展“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的战略构想。

  2005年

  长江沿线七省二市在交通部牵头下签订《长江经济带合作协议》。

  2009年以来

  七省二市不断地共同向中央呼吁,“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3年7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指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

  2014年3月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

  2014年4月25日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

  2014年4月28日

  李克强总理在重庆召开11省市座谈会,研究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问题。

  2014年9月25日

  国务院出台《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4年12月1日

  长江经济带启动区域通关

  一体化改革。

  主图:武汉阳逻港 通讯员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