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银行取钱行为怪异 职员报警牵出网络诈骗案

27.11.2015  10:01

  11月13日凌晨,永州,两名骗子取钱时,被银行工作人员“关”在房内,一名男子试图将门掰开。他们等来了警察。 视频截图

  (原标题:骗子被银行职员“骗”得团团转)

  深夜时分,永州某银行自动取款机的小房内,两名男子不停重复着插卡取卡的动作。

  “怎么回事?”银行总监控室女职员小敏将监控画面调大,发现高个儿手里捏着一摞卡,取了钱数都不数就往口袋里塞。

  难道是电信诈骗?小敏按下自动取款机房间的远程紧急闭锁按钮,随后报警。赶来的警察将两男子带走。

  通过进一步审讯,警方一举破获了一起网络诈骗大案,上千考生被诈骗,目前,两名犯罪嫌疑人陈某、刘某已经被刑事拘留,11月25日,当地警方通报了此案。

  发现异常关闭ATM房间大门

  小敏是某银行永州分行总监控室女职员,11月12日晚上11时30分左右,小敏像往常一样盯着监控大屏幕,突然,她发现零陵黄古山营业厅内的两台取款机有点异常,两名年轻人分站在取款机旁。其中一个高个子行为很怪异,只见他走到取款机前,然后就不停地重复着插卡取卡的动作。

  对方好像一直在试卡,难道对方是吸毒人员?小敏将监控画面调大,发现高个儿手里捏着一摞卡。她仔细盯着高个儿的动作,发现他手里有时没有钱,有时厚厚一叠,更奇怪的是高个儿取了钱数都不数就往口袋里塞。

  “是不是网络电信诈骗?”小敏下意识地按下了零陵黄古山自动取款机房间的远程紧急闭锁按钮,此时时间显示是晚上11时35分,然后她一边拿起电话拨打“110”,一边紧盯监控器里的动静。

  骗子等维修人员等来民警

  一会儿,取款机房里两人已刷完了手里的银行卡,他们走到门口,以往自动开启的门没了动静,矮个儿用手扒住门缝,想掰开门,但门纹丝不动,高个儿用力拍打了一下玻璃门,仍然没有反应。

  随后,两人找到自助银行紧急求助按钮,按了下去。

  正在向110民警说明情况的小敏,看到两人按下了紧急求助按钮,接着监控室里的求助电话就响了起来,她接听了求助电话。

  为拖延时间,让民警早点过来,小敏在电话里仔细询问了两人所在地点,被关原因,然后“骗”对方说自动取款机大门出现故障,请两人耐心等待,银行工作人员马上就到。为排除二人疑虑,小敏又要对方向过路的行人求助,让行人按一下大门外面左手边的按钮,进行手动开门。

  就在两名男子无助地看着空旷的马路,等银行维修人员时,11月13日凌晨零时许,自动取款机大门突然开了,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多名公安民警。

  原来,接到报警后,永州市公安局零陵分局七里店派出所值班民警带领协警驱车赶到了自动取款机附近,民警从两人身上当场搜出银行卡12张,现金7800余元,随后民警又从两人住处搜出银行卡9张。

  老农执意汇款,柜员报警阻止

  本报永州讯11月25日,永州江永县上江圩镇某银行,57岁农民黄某(化名)拿着所有的积蓄,他要给“公安厅警官”汇款,对方说他涉及一个刑事案件,劝他交钱消灾。柜员一边拖延一边报警,最终与民警一起戳穿了这起骗局。

  11月26日,潇湘晨报记者从江永县公安局了解到事情的详细经过。黄某今年57岁,是道县祥霖铺镇大井村人。11月25日下午4时许,他来到江永县上江圩镇某银行网点柜台,要求将一张存折内的18000元转出,汇到外地。

  “为什么要汇这么多钱?汇到哪里?对方认识吗?”出于职业敏感,柜员问了一连串问题。但黄某眼神闪烁,不肯说出实情。民警说,他手上拿着一张小纸条,另一只手拿着手机,柜员瞟到小纸条上写着“公安厅警官”和一组账号的字样。

  银行工作人员要求黄某给他们看看纸条的内容,遭到了拒绝。柜员不断提醒黄某,如果是不认识的人,那就肯定是诈骗电话,如果他执意要汇的话,到时候发现是诈骗钱也要不回来了。但是黄某还是执意要汇款,大堂经理就假装教他填写汇款单,拖延时间,柜员则拨打电话报警。

  25 日下午4点15分左右,江永县公安局上江圩派出所民警赶到。黄某称,一个小时前,他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公安厅的警官”,并报出了黄某的身份证号,要他核对。电话中,这位“公安厅警官”说,黄某牵涉到一个刑事案件,可能会判几年有期徒刑。如果不想坐牢,就需要汇2万元到他提供的安全账户里,还要求黄某保守秘密,不要把信息告诉任何人。

  黄某身份证号码被陌生人报出来,深信对方就是“公安厅警官”,并拿出存有全部积蓄的定期存折,共计18000元,征求对方的意见。之后,黄某按照对方的建议,赶到这个银行网点汇款。

  当民警告诉黄某这是一起电话诈骗时,他还不肯相信,执意要将钱汇出去,称“不汇款就会坐牢”。民警当着黄某的面,拨打了诈骗他的电话,没说上几句,这位“公安厅警官”就把电话挂断了。再次拨打过去,电话已经关机,黄某才相信民警的话。记者覃剑通讯员黄海

  [他们是谁]

  今年9月,陈某伙同刘某在网络上贩卖假的考试答案。

  买家支付买题费用后,发现所谓的“题目和答案”压缩包须用解压密码才能打开。这时,陈某就会向买家索取一笔不菲的密码费用。

  提醒

  公安机关、检查院、法院不会设置所谓的“安全账号”,更不会通过电话指令市民群众转账汇款或询问银行卡账号及密码。(潇湘晨报 记者 陈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