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扶贫唤醒湖南沅陵农村“沉睡”资源
湖南新闻网沅陵3月27日电(通讯员 邓永松)刚入新年,沅陵的王铁刚就忙着进城,把去年2月向国开行借的100万元贷款还清了。回到合作社,他感到一身轻松。
“这笔贷款不仅帮我们农民发展产业救了急,而且门槛低,程序简单,不需要有效抵押物,轻轻松松到了手!”近日,谈到贷款事宜,这位脚踏实地的农民创业汉子说出自己的大实话。
王铁刚是湖南沅陵县凉水井镇王家岭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的领头人,2009年带领7户农民养蛋鸡,到去年为止发展到126户,年存栏蛋鸡70万羽,年产值4000多万元。
养蛋鸡,前三个月不下蛋,只投钱不受益,需要大笔资金周转。每年养殖前,王铁刚四处求爹爹拜奶奶筹款,为上百社员垫成本,加之合作社新建大楼,去年手头很紧张。
他找到县金融改革办帮忙,不到一个月,100万元扶贫贷款就打到了合作社帐上。当年遇上蛋价最高年,合作社一年销售20多万件,产值4000多万元,至少60个养殖大户户平赚了10万元纯利。
说话间,王铁刚的手机响了,电话是县金改办主任周德怡打来的,过两天县里开第二批扶贫贷款审贷会,他让王铁刚拍些合作社新建大楼门面照片,作为抵押物证据给银行和审贷委员会看,争取再批200万元扶贫贷款,让标准化鸡舍第一栋今年5月顺利建成投产。
“金融支持产业扶贫模式为探索贫困地区农民发展产业脱贫打开一扇门,也为沅陵探索金融改革提供一条新思路,有效破解当前农村产权抵押难问题,使农村沉睡资源变成流动资产,实现资产变资本,叶子变票子,青山变金山,荒地变宝地!”沅陵县委书记刘志良说。
去年,沅陵在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基础上,被国家开发银行湖南分行确定为金融支持产业扶贫试点县,当年投放4000万元扶贫贴息贷款,全县21个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成为首批受益对象。
沅陵构筑政府统贷、融资担保、综合管理、贷款公示、风险分担、产权交易、信用协会7大平台,保障贷款贷得出、用得好、收得回,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投资600多万元率先建成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启动确权、办证、登记、交易、抵押和处置工作。
扶贫贷款激活农村资产,摧生产业加快发展。截止去年底,全县茶园总面积突破10万亩,茶叶加工企业增至46家,茶叶销售过4千吨;新造、低改油茶5.7万亩,累计面积17万亩;新养蜂2100桶,扩种薯地3500亩,年加工薯粉1万吨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为310家。产业主体带动农户2280户,全年提供季节性用工5543人。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我拿讲信用来感谢省国开行支持。今年准备再贷300万元,扩种红薯1200亩!”五强溪镇受益户刘道才,用土地作抵押,拿到80万元贷款,拆掉木头作坊改建钢筋构架新厂房,买回电炉烤薯粉,产品干净又卫生,卖到青岛全国农博会和北京“湖南湘品走天下”展销会,一年净赚近200万元,乐得的他提前5个月把贷款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