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媒体与名博大V走进长沙县 共谋发展“金点子”

15.04.2015  03:37

(4月14日,长沙县开门纳谏,诚邀媒体及名博大V代表共同为长沙县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

(长沙县委书记、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杨懿文介绍相关情况并答问。)

  红网长沙4月14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刘玉先)2014年,县域经济排名全国第九。下月,上海大众长沙工厂正式投产………近年来,长沙县加快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跨越发展。
  
  今天,长沙县开门纳谏,诚邀媒体及名博大V代表共同为长沙县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会上,长沙县委书记、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杨懿文用详实的数据、典型的案例,向与会者介绍长沙县近年来发展的状况,让人耳目一新。
  
  齐心协力抓项目 打造县域经济投资新洼地
  
  2014年,长沙县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成功挺进全国十强。全县GDP突破10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200亿元。
  
  “近年来,我们深切感受到,县域经济、园区经济就是项目经济,项目建设应该作为长沙县、长沙经开区的头等大事来抓。”杨懿文表示,面对发展的新常态、新约束,谁能够引进项目,谁就抓住了发展机遇、赢得了发展先机,只要是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和生态两型等环保要求的项目,一律“开绿灯”。
  
  今年以来,长沙县进一步转变新常态下项目工作思维方式,主动研究吸引重大产业项目的新办法,大胆创新新常态下招大引强的新举措,重点瞄准国际国内500强企业和央企、行业领军企业,力争引进一批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项目落户。
  
  杨懿文介绍,今年长沙县在抓项目建设上,重点抓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全力推进PPP合作模式,建立县级PPP发展基金。二是改善投资硬软环境,通过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加大项目“五通一平”等基础设施政府投入力度等手段,重点打造县域经济投资的新洼地。
  
  按照湖南省委“分类指导、科学发展”的要求,长沙县将县域科学划分为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沙临空经济区、星沙松雅湖商务区、黄兴会展经济区、长沙现代农业区(长沙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五大功能区,引导各功能区结合现有产业发展基础,分类招商、差异化发展。
  
   优化经济发展结构 打造“省会城市次中心
  
  “目前,我们正处于发展结构的‘调整期’、换挡期’,从最初的工程机械,到如今汽车、电子、新材料等产业齐头并进,可以说长沙县的产业结构正不断优化。”杨懿文透露,下月,上海大众长沙工厂正式投产,必将成为长沙县经济发展的又一标志性事件。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同时,长沙县经济社会发展也还是存在一定的短板。杨懿文表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二是城乡管理水平有待提质提档。
  
  未来,长沙县将加大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商贸发展、总部经济、文化服务、科技服务等领域重特大项目的引进力度,引进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结构,力争今年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排名中实现保九进八。
  
  在提升城乡品质方面,长沙县将按照打造“省会城市次中心”的发展定位,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上,向全国十强县中的典型学习,努力做到规划升级、建设提质、管理精细。
  
  杨懿文举例,位于长沙市东郊的星沙产业基地便是范例,园区开发建设中,坚持因地制宜,精心布局。园区开发注重保护区域内原有的山体水系,不搞大挖大建同时,充分发挥原有的生态体系和绿色效益,形成“厂在林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出门500米就能见到公园的绿色画面。
  
   创新社会治理 打造五位一体的美丽乡村
  
  去年开始,长沙县引入第三方社会公益组织北京地球村“乐和”理念,在全县25个村实施“乐和”乡村建设。
  
  杨懿文介绍,目前各试点村正围绕“乐和治理、乐和生计、乐和礼仪、乐和人居、乐和养生”五大目标,通过引导村民积极创新乡村公共服务、完善乡村社会治理、推动乡村文化复兴、发展乡村公共经济、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初步建成了“社会共治、经济共赢、生命共惜、价值共识、环境共存”五位一体的格局。
  
  “这样一种新型的治理模式,也就是一种能留得住、看得见乡愁的新农村建设模式。”杨懿文说。
  
  同时,近年来,长沙县将每年新增财力的80%用于民生,近七年来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投入累计达到329亿元。长沙县先后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新农合与城镇医保并轨运行,全省率先建立城乡特困户医疗救助、爱心助医制度,连续三年向贫困家庭发放2400万元以上“过年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