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一张“路线图”带领5个国有林场冲出“重围”

15.03.2015  16:31

(全省国有林场改革座谈会在隆回县白马山国有林场召开)

  红网隆回3月15日讯(通讯员 杨贵新)3月13日,全省国有林场改革座谈会在隆回县白马山国有林场召开,隆回在会上作经验介绍。
  
  隆回县林业局局长刘维湘介绍,隆回县自2010年设计了一张国有林场改革“路线图”,仅用5年时间带领5个林场冲出“重围”。据统计,全县国有林场活立木蓄积量达72.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93%;林场在岗职工每年人均增加8000余元,分流职工每年人均增加3600元,退体职工每年人均增加2520元。
  
  隆回县共有5个国有林场,经营面积18万亩,活立木蓄积72.9万立方米,干部职工611人。在改革前,都是靠砍树维持运转,造成树越砍越少,生态越来越恶劣,林场越来越穷的局面,林场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多。
  
  隆回县委、县政府为改善国有林场生态、改善民生,帮助国有林场走出困境,从2010年开始,率先在全省设计了一张国有林场改革“路线图”:明确国有林场改革的基本思路为“三个不”,不砍树,保护良好生态环境;不卖林场,保持国有林场完整性;不砸饭碗,保持林场秩序稳定。明确国有林场的性质,由自收自支的经营性单位转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明确国有林场的经费渠道,由自主经营自收自支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
  
  5年来,隆回县5个国有林场沿着这张“路线图”走,终于走出了困境,实现了改善民生,改善生态;促进职工就业,促进林场发展的目标。
  
  改革后,林场职工放下了“斧头”,拿起了“锄头”。近年来,五个林场共完成人工造林6.8万亩,完成林区公路绿化15公里,完成珍稀树种造林1.5万亩。国有林场由生态最脆弱的地方变成了生态最好的地方。
  
  林场职工就业得到充分保障。隆回县优先向职工购买造林、护林服务,5个国有林场共聘请180名职工担任护林员;免费培训,提高职工就业职能,林场职工通过学驾驶、学电工、学厨师,200多名林场职工勇敢走出去,找到了饭碗。
  
  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近年来,林场维修工区房屋1176平方米,新修林区公路98公里,维修林区公路158公里,新修林道31.7公里,维修林道43公里,架设高压电线路7公里,通讯线路4公里,防火线95公里。隆回县抓住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程的机会,为每个林场职工在县城建设一套98平方米的住房。
  
  增加了林场职工待遇。按照县内同类单位标准预算了绩效工资奖金;对林场管理人员增设了下乡费。将林场在职人员的养老保险由企业养老保险全部转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并增加了住房公积金。给未在场上岗的去上社会就业的职工预算了300元/月的生活补助;退休人员增加了210元/月·人的生活困难补助。